為探討政校行企研產教融合新路徑、新舉措,推進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邁入新臺階,6月25日,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在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召開了理事會會議和2025年工作推進會。會議由山西省財政稅務??茖W校黨委書記秦華偉主持。
理事會會議上,選舉產生了理事長單位、副理事長單位、理事單位以及秘書長、副秘書長,審議通過了《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章程(草案)》《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2025年度工作計劃》,標志著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運作邁入制度化、規范化新階段。
山西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王東,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張效生,山西省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趙文江,山西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處長韓瑞勇,山西省科技廳基礎研究處三級調研員弓慧茹,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數字產業發展處二級調研員倪欽斌,山西省商務廳電子商務和信息化處二級調研員喬勇,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肖穆楠,以及聯合體內各院校、行業企業代表出席工作推進會。
推進會上,王東在致辭中表示,山西省六部門連續兩年聯合發文,部署兩批省級市域產教聯合體建設。對于聯合體下一步的發展,他指出要深化機制創新,筑牢實體化運行根基,充分激發各方參與的內生動力。聚焦精準育人,對接產業需求,著力培養兼具復合性、創新性、實戰性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拓展服務能級,促進校企聯合技術攻關與成果轉化,凝練“山西數字經濟”特色經驗,打造可復制的產教融合新范式,為山西轉型發展注入更加強勁澎湃的“數智能量”。
山西轉型綜改示范區作為山西省數字經濟產業的核心承載地,也是聯合體對接產業需求的“前沿陣地”,其政策支持、產業資源,是聯合體賦能區域經濟的重要依托。張效生在講話中表示,成立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是加強“政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促進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聯合體各方要在合作模式、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方面進行大膽探索創新,建立科學高效、引才育才的運行機制,暢通理論研究和社會實踐的融合通道,充分發揮政校行企各方協同作用,形成同頻共振、互利共贏的強大合力。
企業作為產業需求的“出題人”,更是產教融合的“閱卷人”。肖穆楠在講話中指出,當前數智人才缺口大,推動教育鏈、產業鏈、人才鏈協同發展,產教融合是關鍵。山西數據流量生態園不斷探索可行路徑,通過校企合作貫通人才培養模式,舉辦數字經濟高校雙創大賽,有力激發高校數字人才活力;搭建全省首個AI應用服務平臺,賦能人才培養全周期,實現從培養到就業的閉環流程。未來,園區將以聯合體為紐帶,以解決人才培養與本地產業需求對接為核心,聯合各成員單位構建實戰化育人機制,破解學用脫節,共同推進數智人才培養。
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雙高辦主任董京原教授發布了一批國家級高水平學校建設項目,并表示,山西省財政稅務專科學校期待與各位行業翹楚、科技先鋒緊密攜手,依托聯合體平臺,將雙高建設的宏偉目標轉化為服務企業、賦能產業,推動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具體成果。
會議還邀請了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成員單位和產教融合企業單位作經驗分享。泉州職業技術大學副校長郭霏霏作《基于“產業伙伴型大學”和“市域產教聯合體”雙輪驅動的辦學模式探索》的報告。他指出,泉州職業技術大學以產教融合為契機,建立晉江市域產教聯合體,探索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晉江模式。通過建設華為、安踏等現代產業學院、引入企業大學課程、制定六星領跑計劃等方式,緊緊圍繞服務千億產業轉型升級,形成了可推廣的職業教育版“晉江經驗”,展示了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緊密結合的有效實踐。
東軟教育科技集團總裁董本清在報告中就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及實施策略作了分享。他從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自身具體案例分析,探討從院校到企業合作的六個結合點,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麒麟軟件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杭斯喬,就天津濱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信創產教聯合體建設經驗作題為《“麒麟工坊”構建信創人才的“五金新基建”》報告。他介紹了“麒麟工坊”在構建信創人才產教融合新形態中的實踐與成果,依托全國產化軟硬一體的業務場景,其建設成效獲得高校和生態企業廣泛認可。
用友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數智化轉型解決方案專家王嘯在報告中指出數字化對企業內部管理和新技術利用的重要性,提出通過業務場景的數字化、基因要素的網絡化及經營決策的制度化三個方面,助力企業擁抱數字經濟,為產教融合深入融合創造新的價值。
此次會議不僅凝聚了政、校、行、企、研各方共識,更通過前瞻性的經驗交流,為聯合體未來發展明確了方向。會議的成功舉辦,為聯合體加速匯聚“政產學研用”合力、探索具有山西特色的產教融合新范式注入了強勁動力,必將有力推動山西數字經濟市域產教聯合體向“特色鮮明、全國一流”的國家級市域產教聯合體目標邁進,為賦能山西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與智力支撐。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