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律商聯訊風險信息(簡稱“律商風險”)在北京成功舉辦了“智馭未來·生態共贏——2025車險深度交流會”。律商風險產品經理崔彧在行業分享會上發表了“‘輔助’的回歸”主題演講。隨著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滲透率快速提升,市場亂象與安全隱患頻發。近日,工信部針對智能駕駛輔助功能發布專項管理新規,從技術標準、車企宣傳、風險管控等維度劃定行業紅線。這一政策被視為行業從野蠻生長轉向合規發展的關鍵節點,同時也推動保險行業加速探索智能駕駛專屬保障體系。
ADAS裝配率的變化——功能等級
崔彧表示,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近年來發展迅猛。從數據來看,近三年燃油車和新能源車在 ADAS 裝配方面變化顯著。以當年發售及售出的新車為例,新能源新車中超過 60%已裝配 L2 級以上 ADAS 系統。不過,仍有超過 1/3 的新能源車未裝配 ADAS,主要集中在 10 萬以下車型以及部分網約車專供車型。
燃油車在 ADAS 裝配方面與新能源車比例相近,但發展速度相對較慢。盡管從技術角度燃油車理論上能實現所有功能,卻因電力系統無法持續供電以及新車價格戰下為保持競爭力縮減硬件成本等因素,在智能輔助領域與新能源車存在一定差距。這種差距主要體現在領航駕駛及信息輔助方面的 ADAS 功能。
目前,ADAS 功能主要分為行駛干預駕駛類和信息輔助類。燃油車在裝配 ADAS 時,會優先保留行駛干預駕駛類且在駕駛過程中主動觸發的功能,如 AEB(自動緊急制動系統)、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以及 BSD(盲區監測系統)等。
在技術賽道上,ADAS已不局限于是否裝配,而是聚焦于硬件和算法。硬件多依賴外采,軟件才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當前行業處于 1.0 階段,車企多裝配大而全的硬件,軟件持續迭代提升。部分車企已進入 2.0 階段,在硬件上進行適量減配,釋放空間投入到軟件提升。長期來看,軟件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后會持續逼硬件的發展,軟、硬件仍將轉向共同提升。
市場新規、責任與保險需求
2025年4月16日,工信部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準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強化對智能駕駛行業的管理規范,明確責任界限。
崔彧強調,《通知》中禁止過度宣傳智能駕駛,明確“輔助”的定位,車企宣傳必須規范,明確輔助駕駛功能不能替代駕駛人,避免出現自動駕駛的錯誤認知;遠程系統升級需規范;安全管控技術要求落實;關鍵功能需經過嚴格碰撞測試。
國家制定嚴格測試規范,旨在保障廣大用戶安全。新規對車險產生多方面影響。在產品迭代方面,算法優化成為重中之重。交通部相關領域專家曾提出一個品牌推出新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測試需經歷 50 億公里道路實測才算成熟安全,若未經過足夠測試投入市場,將產生市場長尾效應,需事故反例倒逼廠商解決問題。同時,遠程升級必須謹慎,需進行嚴格測試并備案部署。
車企明確提出對智能駕駛輔助專屬保險的需求。目前,部分國內新勢力車企已推出自營輔助保障產品,但尚無標準化保險產品。
實現保險產品需求的關鍵在于車企數據共享化,特別是事故發生瞬間智能功能的使用狀態。然而,目前市場上缺乏統一平臺或第三方管理者對 ADAS 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車企數據紛繁復雜且多樣。不過,隨著國家規定出臺,未來一兩年內相關平臺有望應運而生。
保險公司對智能駕駛產品持籌備態度,但面臨數據平臺和理賠責任數據難題,缺乏足夠理論數據和分析能力確定費率條款。律商風險已與部分保險公司開展合作研究,未來有望率先推出相關服務。
ADAS 對車險賠付的影響
律商風險研究顯示,裝配 ADAS 的車輛風險走勢呈現責任類險別下降,但車損險因硬件維修成本升高,而大案的出險率明顯下降。而且,ADAS功能可有效差異新能源車之間的風險。
崔彧強調,目前主要來看,操控干預類功能裝配率高且對風險影響效果最大。新能源車型裝配ADAS后風險優化效果強于燃油車且更加穩定;中等價位的車型效果更突出,ADAS 減損效果最顯著;ADAS功能在近年款的車中差異化效果較大;對于新勢力品牌裝配ADAS高度同質化的情況,仍有其功能技術指標上的區分;新品牌上市可類比同類品牌的裝配水平,并對其風險做出有效的預判。
隨著新規落地,智能駕駛行業將進入 “強監管 + 深迭代” 階段。新規并非“監管收緊”,而是通過建立底線標準,為技術創新釋放更大空間。當安全與效率實現平衡,智能駕駛產業才有望真正迎來從 “輔助” 到 “智能” 的跨越。
在未來律商風險將持續優化智能駕駛輔助系統(ADAS)車險解決方案,期望與車險公司、車企攜手同行,共同推動行業健康發展,為消費者帶來更好地駕駛保障及體驗。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