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15日,2025年新疆醫學會麻醉學專業委員會第二十三次學術年會暨中亞麻醉與圍手術期學術論壇在烏魯木齊市召開。科曼醫療邀請的21名來自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的專家學者們共同組成一支中亞麻醉“天團”,與中國學者齊聚一堂,共話區域醫療合作新篇章。據悉,這是首次在新疆地區舉辦的由中華醫學會麻醉分會主導的中亞麻醉與圍手術期學術論壇。
作為此次盛會的重頭戲,6月14日的中亞麻醉與圍手術期學術論壇,是麻醉醫學領域又一個迎來增強區域合作的新契機。亞洲心胸麻醉學會候任主席、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王晟教授應邀出席,并圍繞“大血管外科圍術期集束化策略研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與臨床實踐經驗,受到與會嘉賓廣泛關注與高度評價。
王晟教授長期深耕于麻醉領域,是我國該學科的重要領軍人物之一。現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麻醉中心黨支部書記,擔任亞洲心胸麻醉學會候任主席,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副會長及心血管麻醉分會主任委員等多個國內外專業學術職務。在科研領域,他主持和參與了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等國家級課題,并積極參與西藏、廣東等地的區域醫療援助與科研合作。此外,他還主譯、主編多部權威教科書和專業教材,成果廣泛應用于麻醉專科培訓及臨床實踐,并在國際知名期刊發表論文80余篇,授權專利近10項,在國際學術界享有廣泛聲譽。
在演講中,他強調,隨著人口老齡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持續攀升,迫切需要構建基于心血管疾病的高質量圍術期診療體系。
他指出,精準麻醉管理是提升圍術期安全性的核心一環,理想的麻醉深度能夠減少對術后認知功能的影響,通過BIS監測等腦電圖技術,可以減少術中知曉發生率。此外,他引用研究數據指出,術中低血壓的持續時間與術后腦卒中和急性腎損傷的發生率密切相關,強調術中血壓管理的重要性。
他表示,麻醉是一項極高風險的醫療工作,麻醉高風險患者比例每年增加10%,全球高風險患者麻醉圍術期不良事件高發,對于高風險手術患者目前存在術前評估不充分、術中預判和前置處置能力不足、及時響應不當、術后管理疏漏等問題,此外,他還重點分享了A型主動脈夾層圍術期集束化策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疆之行,哈薩克斯坦阿斯芬迪亞羅夫國立醫科大學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院長、哈薩克斯坦國家醫學會主席馬米爾別科娃·薩爾塔納特·阿巴索芙娜特意帶來哈薩克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彈撥樂器冬不拉贈予中方。王晟教授代表中方專家回贈紀念盤。
▲亞洲心胸麻醉學會候任主席、首都醫科大學安貞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王晟教授(左三)、哈薩克斯坦阿斯芬迪亞羅夫國立醫科大學繼續教育與職業教育學院院長、哈薩克斯坦國家醫學會主席馬米爾別科娃·薩爾塔納特·阿巴索芙娜(右三)
論壇壓軸活動“共建‘健康絲綢之路’麻醉與圍手術期專業協作新生態”圓桌會議上,中國麻醉專家團與中亞麻醉專家團共同奉獻了一場精彩的國際醫學經驗交流。
本次論壇的成功舉辦,不僅為中亞區域醫療合作注入新動力,更體現出中國在高端醫療技術領域的持續引領力。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中國與中亞國家在醫療衛生領域的合作有望不斷深化,共同構建更具韌性與人本關懷的區域健康共同體。
王晟教授扎根麻醉學科臨床一線,密切關注學術前沿動態,持續關注并積極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的國際醫學合作,致力于促進中國麻醉學科與國際接軌。今年4月,他受邀參與多場“一帶一路”系列前沿學術交流活動,并于4月8日擔任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舉行的“‘一帶一路’話心胸麻醉,筑健康絲路”論壇暨2025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國際會議主席。該會議由中國心胸血管麻醉學會主辦,旨在深化國際醫療合作、共促麻醉學科發展。王晟教授圍繞學科發展、區域協作與質量提升作了系統分享。4月10日,他又出席了在上海舉辦的“全球視野,共享成功·‘一帶一路’醫療前沿與先鋒交流論壇暨全球戰略合作伙伴&市場增長論壇”,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專家共同探討全球麻醉領域的戰略合作與技術演進,充分展現了中國專家在國際醫療舞臺上的影響力與領導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