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杭州一位家住杭州拱墅區(qū)的已84歲的吳大伯求助記者:1963年,我在杭州毛源昌眼鏡店花了16元錢,配了一副當時比較時興的秀郎架眼鏡。多年前,眼鏡的一個鼻托損壞了,一直無法使用。想問一下,這副老眼鏡何處能修理?
吳大伯向記者回憶,年輕時曾就讀于金華師范學院。1963年,他剛從學校出來,還未分配工作。“我是中文系的,常給報刊寫一些文章。那年我給杭州日報寫了一篇文章,拿到10多塊錢稿費。”
當年這可是一筆大收入,相當于普通人大半個月的工資。當時杭州日報的編輯費鶴齡老師,是個熱心人。“看了我寫的幾篇稿件后,費老師很重視,還騎著自行車,特地到我家來了解情況。”吳大伯說,那16元稿費,是費老師簽發(fā)的第二篇稿件的稿酬,當時普通人的月工資也就20元左右,對于他這個待業(yè)文藝青年來說,確實算是一筆“巨款”。
因為眼睛有點近視,吳大伯就到當時在市中心最高檔的毛源昌眼鏡店去配眼鏡。
吳大伯只依稀記得那時配眼鏡,沒有現在這么多的先進技術和專業(yè)驗光設備。配鏡的老師傅,拿不同度數的鏡片,一片片給他試戴,直到雙眼都能看清楚為止。選鏡架時,配鏡師傅給吳大伯推薦的當時時興的鏡架——秀郎架。
當時他配了這副秀郎架眼鏡,戴上后大家都夸他文氣有品味。
這副眼鏡吳大伯戴了三十多年,后來眼鏡的一個鼻托有零件掉了,當時吳大伯在麗水龍泉工作,修理不方便,就把這副眼鏡收藏了起來。前幾天,吳大伯在家整理東西,又翻出了這副眼鏡。“試著戴了戴,剛剛好,可能是我的視力沒有太多變化。”
記者就吳大伯和他的眼鏡進行報道后,引發(fā)很多網友的關注和感慨。
“60年的眼鏡,質量真好”
“60多年前的16元,放到現在就是富豪級別。”
“這鏡架放現在也是爆款,也不過時”
“我今年20歲也在毛源昌配鏡,他們居然貴了這么多年”
“好新潮的眼鏡啊,時尚果然是個輪回,我們在玩他們玩剩下的。”
那么60多年的毛源昌眼鏡還能修復嗎?
記者聯系了毛源昌眼鏡的品牌人員,對方稱,非常感謝吳大伯這么多年一直記掛并信任他們,毛源昌眼鏡非常有信心能為吳大伯修好這副眼鏡。
第二天上午,毛源昌眼鏡湖濱旗艦店迎來了60年前的老顧客吳大伯和老伴李阿姨,兩位老人表示,要親眼見證一下這幅眼鏡的重生過程。
吳大伯說,這一輩子他一共用過三副眼鏡,這幅玳瑁色秀郎架眼鏡,是用得最久最有情懷的。 橙柿記者仔細觀察這幅眼鏡,除了兩個小鼻托有磨損,其他部位很完好。光滑的玻璃鏡片找不到一絲劃痕,清亮如新。
這個眼鏡款式是眉毛架,到現在依然還沒過時,依然引領著風尚潮流。前十多年,眉毛架曾銷聲匿跡過一陣子,被其他新潮設計的鏡框所替代。
但時尚是一種循環(huán),這幾年眉毛架又回來了,目前的眉毛架設計框架蠻大,相比來說,吳大伯這副更迷你袖珍。眉毛架這種款式,主要是兩類群體蠻喜歡,一種是商務休閑人群,第二種是年輕人。 而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毛源昌就有了這種眉毛架風尚設計。
為修好吳大伯這幅眼鏡,毛源昌眼鏡首席調鏡工匠姜興出山。姜師傅2004年進毛源昌,拜師學藝三年多。
姜師傅認真研究過吳大伯這副眼鏡說,這是一副60年代毛源昌的產品:賽璐璐玳瑁色眼鏡。鼻托有破損,可以修復。鼻托采用的不是現代的螺絲結構,屬于那個年代特有的是金屬卡扣,還是罕見的上下卡扣設計。 這種工藝的鼻托,現在可以說幾乎絕跡了。
因此這個修復,比常規(guī)的眼鏡修復要難很多。 雖然修復難,不過這種設計有個好處:鼻托結實,可以使用很多年,不存在螺絲松動的風險。 “你看它已經60多年了,鼻托只有磨損,沒有掉落。” 姜師傅說,還有一個修復難度,這么多年了,金屬可能已經疲勞,“矯形時用力不適度,可能就徹底斷裂。”
工作臺上調鏡工具很多,整齊排列著。 姜師傅開始修復,一個又一個工具在他手頭變換……時間過了蠻久,終于,磨損的鼻托被完好拆除了,他小心翼翼地換上新鼻托。
吳大伯眼鏡的鼻托配件,因年代太久,配件早已絕跡,姜師傅為找到合適的替代品,用了很多精力。終于,找到了一種牛角材質的鼻托,比較合適。小心裝好鼻托后,又開始了位置調校。 這個過程必須仔細小心,稍用力,年代蠻久的鼻須鋼絲就可能斷裂。圍觀的人心情也都蠻緊張!
修復調校從上午10點多持續(xù)到下午一點半,兩個多小時,姜師傅忙得沒吃午飯。
接過姜師傅修好的眼鏡,吳大伯戴上,對著鏡子照了一遍又一遍……久違的感覺回來了,“我堅持修好這幅眼鏡,否則就是一種缺憾和不完美。”一旁的李阿姨用手機拍照,拍了一圈又一圈。
看到顧客滿意,姜師傅如釋重負,笑了。 “有些東西可遇不可求。比如這幅60多年的眼鏡,平常想修不一定能修得到,這也是一種緣分。”
在店里,吳大伯還體驗了毛源昌最新的的AI智能眼鏡,現在高科技的眼鏡有圖像有聲音還有音樂。他很驚奇,再回想當年的眼鏡,有恍若隔世的感覺。
毛源昌眼鏡是杭州一家創(chuàng)立于1862年的百年老字號企業(yè),至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早的眼鏡連鎖品牌之一,憑借著百年傳承的非遺技藝,已在全國開出了400多家門店,一躍成為浙江高端配鏡的首選。除了吳大伯,曾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奶奶來到門店,小心翼翼拿出一副眼鏡,說要捐贈給毛源昌。
老奶奶姓丁,說這副眼鏡是近100年前,祖輩在毛源昌買的,很多人想高價收購,但她沒動心。 丁奶奶還說,150多年來,家族7代人都是毛源昌眼鏡粉絲。
聽了這個故事,李阿姨向吳大伯建議,將來也把這幅眼鏡捐給毛源昌,吳大伯同意了。(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程瀟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tài)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