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2025渣打中國企業峰會在上海盛大舉行。本次峰會以“聚勢東盟 馭變共贏”為主題,聚焦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新機遇,匯聚國內外政府機構代表、知名企業領袖等,共同探討企業出海、數字經濟、供應鏈轉型與合作、數字化轉型、企業可持續發展等熱點話題,旨在打造開放合作的新平臺,加強中國與東盟互聯互通。
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魯靜在歡迎致辭中表示:“東盟中產階級擴容、綠色轉型需求及RCEP紅利,正為中國企業創造‘雙向奔赴’的土壤。渣打給自己的定位是‘超級連接器’,通過全球53個市場網絡與‘全球華人服務’,為企業與個人提供從跨境金融到家庭財富的全周期支持。”
▲魯靜,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兼副董事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胡曉煉在以“變局之下求突破,金融助力謀發展”為主題的演講中表示:“供應鏈向‘全球南方’遷移,貿易投資的成本效益、全球產業鏈及其貿易以及貨幣關系的三重再平衡正在重構全球貿易格局。面對國際環境嚴峻的局面和國際金融市場動蕩不利的影響,金融機構要支持企業有序地開展跨境投資,參加產業鏈、供應鏈的全球化布局。”
▲胡曉煉,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進出口銀行原董事長
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劉鎮東(The Honourable Liew Chin Tong)在以“聚勢東盟,攜手共贏”為主題的演講中強調,東盟擁有“三個中間”,在中端技術樞紐的產業鏈、中立緩沖的地緣政治、以及培育中的中產階級消費市場的獨特定位,他呼吁中國企業以20年視野深耕當地,通過技術錯位協作與適度讓利,實現共同繁榮。
▲劉鎮東(The Honourable Liew Chin Tong),馬來西亞投資、貿易及工業部副部長
在以“全球經濟新主題”的高層對話環節,來自渣打銀行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聯席全球主管兼東盟及南亞區行政總裁高恕年(Sunil Kaushal),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云智能國際業務總裁袁千,地平線執行CFO、資本市場負責人王雷,以及MiniMax國際業務總經理盛靜遠聚焦全球經濟最新趨勢,以及科技前沿對全球價值鏈的重構力量,一起探索了新經濟合作下的新動能。本環節由渣打銀行(中國)有限公司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總經理施旅主持。
高層對話聚焦“中國智造”與“東盟智造”,探討如何協同定義全球經濟新范式。嘉賓們一致認為,以AI為核心的數字化轉型正深刻重構全球價值鏈,為中國與東盟合作注入新動能。通過充分利用資源互補優勢、堅定推行本地化扎根戰略,雙方擁抱數字化互聯互通,依托成熟產業生態降低風險實現共贏。在全球經濟變局中,中國與東盟正攜手依托創新與協作,探索一條融合“技術共生、市場共融、生態共建”的韌性發展突圍之路。
▲【高層對話】全球經濟新主題
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及中國首席代表趙湯(Tom Simpson)在以“穩舵前行:在變局中錨定機遇”為主題的演講中表示:“英國作為全球重要的離岸人民幣結算中心,是中英金融關系合作當中的基石之一,安全不是孤立,而是通過合作實現,金融引擎、制造業互補、以及教育合作,正成為中企出海歐洲的關鍵支點。”
▲趙湯(Tom Simpson),英中貿易協會中國區總裁及中國首席代表
在專題討論環節,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駐上海總領事Berlianto Situngkir,吉利汽車集團首席產品戰略官唐黎明,渣打銀行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新加坡及東盟主管周蘊彤(Chow Wan Thonh),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秘書吳艷軍參與了以“逆風突圍:供應鏈轉型與韌性重構”為主題的對話,本環節由財新國際副總經理李增新主持。
四位嘉賓的分享勾勒出中國與東盟在供應鏈,特別是新能源與汽車產業鏈上深化合作的關鍵路徑:充分利用資源互補優勢、堅定推行本地化扎根戰略、擁抱數字化互聯互通提升韌性、依托成熟產業生態降低風險實現共贏。在全球經濟變局中,中國與東盟正攜手探索一條“逆風突圍”的韌性發展之路。
▲【專題討論】逆風突圍:供應鏈轉型與韌性重構
渣打銀行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香港兼大中華區主管許穗華在閉幕致辭中表示:“由于數字化的創新、具有韌性的供應鏈,以及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共同承諾,中國-東盟的合作將不斷地推動增長。渣打銀行作為‘超級連接器’,可以幫助企業在東盟乃至全球進行拓展。無論企業出海處于何種階段、前往哪個目的地,渣打都將一如既往為企業提供專業的服務與支持。”
▲許穗華,渣打銀行企業及投資銀行業務香港兼大中華區主管
渣打中國企業峰會是渣打銀行在中國市場舉行的大規模論壇之一。作為扎根中國歷史悠久的外資銀行之一,渣打銀行憑借國際網絡優勢、業務專長、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創新能力,成為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橋梁和加速器。在亞洲、中東和非洲等飛速發展的新興市場深耕160多年,始終致力于為在中國、進入中國,以及從中國走向世界的客戶賦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