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米,明明是我們的餐桌的主角,科學家居然用它“種”出了黃金救命藥——人血清白蛋白。
這不是神話,而是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楊代常團隊的硬核科研成果。
什么是“人血清白蛋白”?
它是一種關鍵的血液制品,廣泛用于重癥搶救、肝腎疾病治療、術后恢復等,堪稱“黃金救命藥”。
但它只能從人血中提取,中國每年約有70%依賴進口,長年“卡脖子”。
更要命的是,非法采血、血液污染等問題也讓人望而卻步,既昂貴又稀缺,還存在疾病傳播隱患。
稻米怎能種出“血”?
楊代常教授的團隊使用了最硬核的基因工程技術。他們將人血清白蛋白的編碼基因植入水稻基因組,讓稻米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合成這種關鍵蛋白。
最終實現:5公斤稻米≈1升血漿的白蛋白產量!
這不僅打破了人血提取的傳統,還實現了低成本、高純度、大規模的量產。
稻米造出來的“血”安全嗎?
為了證明稻米中提取的白蛋白安全可靠,楊代常教授做了一個驚人決定:親自試藥!
2017年,面對臨床試驗無單位愿意承擔的困境,他簽署免責書、親身注射,用實際行動向醫療機構遞交一份最堅定的承諾:“我注射了,沒事。”
也正因為這份科研人拍胸脯的勇氣,臨床試驗才得以順利推進,最終完成臨床三期試驗。
這是一場20年的孤勇
這項技術起步于2005年。當年楊代常在國外工作,偶然從武漢大學教授口中得知國內白蛋白短缺現狀,毅然放棄海外優渥待遇,回國投身研究。有人和他說“美國人做不出來,難道你能做出來嗎?”,但他堅持走下去。
從基因啟動子篩選、蛋白表達調控、植物細胞抗壓機制研究,到育種雜交、工藝提純、規模化試驗,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十年磨一劍的細致和沉穩。
如今他們研發出的品種,每公斤糙米已實現最高約30g的蛋白表達量水平,純度高達99.9999%,成本也控制在接近甚至低于傳統血漿來源。
“稻米造血”,能解決全球血液荒?
答案是:可以!
一噸重組人血清白蛋白,大約只需250畝水稻田。要替代中國每年600噸的進口量,在保證糧食安全紅線基礎上,只需占我們多余耕地面積的0.12%。既不搶糧,也不搶田。
而這一技術也獲得美國FDA臨床許可,正在以“中國方案”走向世界。
此外,稻米也能成為其他蛋白藥物的生產平臺。
團隊已經在開發治療兒童腹瀉、心腦血管疾病的多種新藥,未來還有更多“別人做不了”的生物藥將從中國稻田走向全球。
一粒稻米的使命
在這項看似天方夜譚的技術背后,是數十年如一日的科研堅持,是一位科學家以身試藥的勇氣,更是一群中國科研人攻克世界性難題的雄心。
“稻米造血”不是一句博人眼球的口號,它用植物代替獻血,不僅提供了更安全、穩定、可持續的替代方案,也為全球生物醫藥提供了“中國答案”。
當世界還在苦苦尋找替代血源的辦法,中國科研已用一粒稻米撬動生死之門。
關于我們
《科普中國直擊最前沿》是中國科協科普部與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打造的國內首檔科學家演講節目。
目前已邀請中國工程院孫寶國院士、中國工程院金涌院士、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中國工程院盧春房院士、中國工程院蘇東林院士、中國工程院謝玉洪院士、中國工程院王浩院士、中國工程院武強院士、中國科學院高福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中林、中國工程院沈政昌院士等14位院士以及100余位知名科學家登臺開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