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上橋張家灣金橋路的一個普通社區衛生站里,總能看到一位身著白大褂的身影穿梭于診室與藥房之間。今年52歲的陽志強是這里的全科醫生,也是周邊居民心中值得信賴的“健康守護者”。從醫27年來,他以精湛的醫術、溫暖的關懷和對基層醫療事業的執著堅守,詮釋了一名醫者的初心與使命。
生死時速:公交車上的生命救援
“當時情況太緊急了!患者突然倒地抽搐,口吐白沫,周圍人手足無措……”回憶起五年前那次驚心動魄的急救經歷,陽志強仍歷歷在目。那天正值早高峰,他在上班途中遇到一名突發癲癇的男性乘客。患者年僅42歲,因病情發作倒臥在車廂過道,口鼻不斷有分泌物溢出,隨時可能因窒息危及生命。
陽志強第一時間沖上前去,迅速判斷病情。他指導乘客將患者調整為側臥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并解開衣領、腰帶以減少束縛。隨后,他一邊按壓患者人中穴,一邊讓周圍人撥打急救電話。經過近十分鐘的緊急處理,患者逐漸恢復意識,最終平安脫險。“那一刻,我只有一個念頭:必須爭分奪秒保住他的命。”陽志強說,“基層醫生不僅要治病,更要能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
這次經歷讓他深刻體會到,基層醫療工作不僅需要專業知識,更需要臨危不亂的應變能力和對生命的敬畏之心。此后,他在社區多次開展急救知識培訓,將經驗傳授給更多居民。 抗疫堅守:物資短缺下的責任擔當
“最困難的時候,我們每天只能領到兩三個口罩,卻要連續工作十幾個小時。”陽志強坦言,盡管條件艱苦,但沒有人退縮。他和同事們想盡辦法節約物資,將一次性防護服反復消毒使用,甚至自備護目鏡和手套。在家人最初的不理解和擔憂中,他選擇堅守崗位:“我是醫生,更是黨員,這個時候必須沖在最前面。”
在長達數月的抗疫工作中,陽志強帶領團隊完成了數萬次核酸采樣,為居家隔離的居民送藥送診,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他的付出也贏得了居民的尊重與信任,許多患者親切地稱他為“抗疫戰士”。
愛心傳遞:助學山區點亮希望
在陽志強的辦公桌上,常年擺放著一疊來自四川涼山州的明信片。這些承載著感恩之情的卡片,見證了他與山區孩子的一段特殊緣分。
2018年,陽志強在四川涼山州游學期間,偶然了解到當地一所小學的教學條件極為艱苦:孩子們每天需徒步十幾公里山路上學,衣衫襤褸,甚至因家庭貧困瀕臨輟學。他當即決定資助五名品學兼優的學生,承擔他們從小學到初中的全部學費。“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能為這些孩子做點事,是我的榮幸。”他說。
如今,這些受助學生已陸續完成學業,有的考入重點高中,有的立志成為鄉村教師。每當收到孩子們的來信,陽志強都倍感欣慰:“看到他們走出大山、改變命運,我覺得自己的付出非常有意義。”這種跨越地域的善舉,也讓他在基層醫療之外,找到了另一種踐行社會責任的方式。
扎根基層:用醫者仁心溫暖一方土地
在陽志強的診室里,掛著許多患者送來的錦旗。“妙手仁心”“醫德高尚”……樸實的字句背后,是無數個深夜出診、風雨無阻隨訪的故事。他常說:“基層醫生接觸的多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他們需要的不僅是治療,更是長期的陪伴和關懷。”
針對基層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陽志強提出:“未來五年,希望國家能進一步完善醫保政策,加強基層人才培養,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看好病。”同時,他呼吁更多年輕人投身基層醫療事業,尤其是在老齡化社會背景下,老年康養領域亟需專業人才的支持。
從青春年少到兩鬢染霜,陽志強始終堅守在基層醫療一線。他用實際行動證明:平凡的崗位也能書寫不平凡的人生。正如他在個人簡介中所寫:“工作熱情、善于溝通、深受百姓認可”——這或許是對一位基層醫生最好的褒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