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寶名畫《女史箴圖》將于6月26日14點由雅昌藝術數據在鯨探發售。此次是雅昌高清數據攜手鯨探的一次數字藝術合作。
東晉畫家顧愷之,被后世尊為“中國文人畫之祖”,其“遷想妙得”的藝術理論奠定了中國畫“以形寫神”的美學基石。創作于公元4世紀的《女史箴圖》,靈感源自西晉張華的《女史箴》文本,以十二段箴言規勸女性德行,是現存最早的敘事性絹本畫。畫家將道德訓誡轉化為視覺史詩,詮釋古代女性德行典范,賦予女性角色獨立的美學價值。《女史箴圖》全卷長348.2厘米,原作12段,現存9段,如“馮媛擋熊”“班婕辭輦”等經典場景,被譽為“中國美術史的開卷之作”。
東晉時期,朝廷為強化禮教秩序,委托畫家顧愷之將《女史箴》文本轉化為繪畫,旨在通過視覺形式規范宮廷女性行為,維護皇權權威。西晉張華《女史箴》原文以駢文寫成,顧愷之創造性采用“圖文并置”形式,使箴言與畫面形成互文。這種文畫互動,使《女史箴圖》超越了普通插圖,成為思想表達的媒介。畫中題記書法融合唐人小楷筆法,如“月”“而”等字的折筆夸張,印證唐宋摹寫者對原作的創造性闡釋。宋徽宗、賈似道等歷代藏家的鈐印,更構建出一部跨越千年的鑒藏史。
畫作以“春蠶吐絲”般的游絲描技法勾勒人物,線條“緊勁聯綿,循環超忽”,開創了中國繪畫的線描范式。通過淡墨暈染呈現肌膚質感,展現“傳神寫照”的至高境界。畫面中女性形象的端莊儀態符合儒家規范,而飄舉的衣帶、空靈的構圖則呼應了東晉盛行的玄學“清談”風氣。設色以朱砂、石青等礦物顏料為主,歷經千年仍色澤鮮亮,與絹帛氧化形成的古雅底色交融,構建出獨特的視覺層次。
2013年,中英專家啟動聯合修復:采用透光掃描技術重建斷裂絲縷,以傳統淀粉漿糊替代化學黏合劑,并定制低反射玻璃展柜控制溫濕度。畫作每年僅展出一個半月,其余時間存放于恒溫密室,成為全球文物保護的標準案例。
每年《女史箴圖》吸引超200萬觀眾駐足,其藝術價值超越了地域界限。通過高清復刻展、學術研討會等多元傳播,這幅千年古畫正以“文化大使”身份,架起中西文明互鑒的橋梁。
《女史箴圖》以斷裂的絲縷與凝固的丹青,見證了中國繪畫從教化工具向美學本體的蛻變。它承載的不僅是顧愷之的筆墨靈韻,更是一部濃縮的文明漂流史。
雅昌高清數據,致力用數字化技術將將最真實最全面的中國書畫觀賞體驗給予每一位熱愛古書畫的人們,圍繞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性傳承、展覽展示等,讓古畫煥發新活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