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蝦青素憑借其超越維C、輔酶Q10的抗氧化能力,迅速成為健康產業的明星成分。然而少有人知的是,天然蝦青素的頂級來源并非深海水產類,而是一種單細胞藻類——雨生紅球藻。
這種微藻在脅迫環境下積累的蝦青素含量可達細胞干重的3%,其左旋形態被證實具有高生物利用度,被譽為“紅色黃金”。
而在這條高價值產業鏈中,云南愛爾發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42萬平方米養殖基地、貢獻了全球37%(2023年數據)的藻源蝦青素產量,成為無可爭議的行業龍頭。
雨生紅球藻——天然蝦青素的“濃縮工廠”
在過去,蝦青素生產曾長期依賴化學合成法,雖成本低廉,但存在副產物殘留、生物活性低等缺陷。
隨著健康消費升級,從雨生紅球藻中提取的天然藻源蝦青素,因其左旋形態、高生物利用度和安全性優勢,成為醫藥、高端保健品的核心原料。
雨生紅球藻,這種單細胞淡水綠藻,在適宜環境下以綠色具鞭毛細胞狀態存在,而當遭遇高光、缺氮、高溫、高鹽等脅迫環境時,便會大量積累蝦青素,細胞也隨之變紅。
正是這樣的天性,使雨生紅球藻的養殖堪稱精密的環境博弈:光照強度需精準控制在70~90μmol·m?2·s?1,溫度需穩定于20~28℃,且需經歷長達3-6周的“綠色營養期→紅色脅迫期”形態轉換。
而傳統“兩步法”養殖模式,因成本高、易污染等問題,長期制約產業規模化發展。
愛爾發:雨生紅球藻養殖產業的領軍者
近年來,隨著養殖技術的突破,全球雨生紅球藻養殖業發展迅速,從2021年到2023年,養殖面積穩步上升,分別為118萬平方米、121萬平方米和134萬平方米。
而行業龍頭愛爾發,僅楚雄基地42萬平方米的養殖規模,就占據了全球總面積的30%。
根據行業調查,2021-2023年,全球雨生紅球藻的蝦青素平均含量約為3.7%、4.0%和4.3%。2021年全球藻源蝦青素理論產量為600×3.7%=22.20噸,2022年為680×4.0%=27.20噸,2023年為860×4.3%= 36.98噸。
而同期,云南愛爾發的雨生紅球藻產量分別為200噸、250噸和320噸,對應的藻源蝦青素理論產量分別為7.40噸、10.00噸、13.76噸。
經計算,2021-2023年云南愛爾發的藻源蝦青素產量占全球產量的比例分別為33.33%、36.76%和37.21%,近三年藻源蝦青素平均產量約占全球產量的35.77%,原料產量超全球35%。
這一系列數據,正是愛爾發在全球雨生紅球藻養殖產業中遙遙領先的最佳證明。
(數據來源-尚普咨詢《藻源蝦青素行業研究報告》P54,圖表34)
成功秘訣:42萬方基地背后的創新引擎
楚雄子午鎮的地理稟賦,為愛爾發提供了天然競爭力。這里年均日照超2000小時,滿足高光脅迫需求;高原純凈水源(pH7.8~8.2)完美契合微藻生長需求;42萬平貧瘠山地的活化利用更使用地成本降低70%。
但真正驅動持續領先的,是基地內構建的科研中臺——從侯保榮院士工作中到紅球藻種質培育與蝦青素制品開發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從云南雨生紅球藻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企業技術中心到孫樹俠專家工作站。完善的科研團隊、近三年9%的營收研發投入,催生出無可比擬的競爭力。
例如在藻種篩選與改良方面,愛爾發采用傳統技術與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傳統育種方法雖周期長、工作量大,但為微藻育種積累了豐富經驗;現代育種技術如基因工程育種、細胞融合與雜交育種等,能夠快速培育出具有穩定遺傳特性的優良藻株。
在培養基質配制上,公司通過一系列技術應用,高效配制出適合楚雄雨生紅球藻生長的培養基質。
在藻種擴培技術上,采用管道式光生物反應器,有效控制培養環境,保護微藻免受污染,實現高細胞密度培養。
此外,愛爾發還創新推出“一步法”養殖技術,將紅球藻的整個培養過程集成在一個封閉式光生物反應器中完成,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生產效率,確保了蝦青素的高品質。
云南愛爾發多次榮獲“中國水產行業十大卓越貢獻獎”,并以107.34億元的品牌價值榮列2022年中國水產行業百強價值榜第34位。2019-2022,連續4年獲云南省綠色食品牌“20佳創新企業”稱號。2021-2024,連續4年入選“綠色云品”品牌目錄。 面向未來,愛爾發正從原料供應商向終端品牌躍遷,蝦青素油、微囊粉、壓片糖果等高附加值產品已銷往20余國。而隨著基地的進一步擴大和技術的持續創新,愛爾發仍將繼續在全球天然藻源蝦青素市場中發揮引領作用,鑄就中國技術輸出的標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