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上海)國際技術進出口交易會上,慧博云通作為一家國際化、專業化、創新型的綜合數智技術服務提供商,在展會上全方位展示了公司金融領域的專業解決方案及技術成果,旨在為行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創新思路與實踐路徑。
本次慧博云通展出的創新解決方案體系采用"三位一體"架構設計:圍繞金融科技方向的數據智能業務場景,以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數據底座、大模型底座為基石,以智能高效的數據中臺、AI中臺為樞紐,構建覆蓋金融業務全場景的智能化應用生態,打造了貫穿金融機構從數字化到智能化轉型全過程的一站式定制化服務體系。
當前,金融行業正經歷從“規則驅動”向“智能涌現”的范式變革。在前端,全渠道數字化服務成為標配;在后端,海量數據治理與信創轉型帶來雙重挑戰。慧博云通提供的數據智能解決方案,正是要幫助金融機構構建從底層基礎設施到上層智能應用的完整能力鏈。
慧博云通持續深耕金融科技領域,通過戰略并購加速布局高潛力賽道,著力打造金融IT服務能力。公司聚焦數據業務化階段,提供涵蓋數據智能、數字財務、新一代信貸等核心解決方案,以及數智化轉型咨詢、信創改造等全生命周期服務。憑借在IT運維、云平臺搭建等領域的專業技術服務能力,慧博云通為金融機構客戶提供從數據底座到應用場景的一站式定制化服務,助力其實現互聯網金融和數字化金融轉型。
從數據底座到應用場景金融數智化全面升級
1、信創底座:筑牢金融數字化轉型基石
數據底座是金融科技發展的根基。慧博云通積極響應加速推進信創(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時代需求,推出信創大數據平臺,針對傳統CDH、HDP等海外大數據平臺的不可持續性,實現國產化替代與性能優化,保障金融機構的數據全生命周期安全。
2、智能中臺:釋放數據要素核心價值
在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數據中臺正日益成為連接底層數據架構與上層業務應用場景的核心樞紐。慧博云通憑借專業的技術能力及對金融場景的深度理解,構建了集“數智化轉型咨詢、數據治理與標準化、數據建模與遷移”等核心功能于一體的企業級數據中臺解決方案,通過打造"科技賦能、數據驅動、業務聯動"的服務能力中樞,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從“業務數據化”到“數據業務化”的躍遷。
在本次展會上,慧博云通現場演示的"數智化中臺解決方案"引發廣泛關注。該方案已成功應用于多家金融機構,助力其實現業務升級與降本增效。如某券商基于該方案實現CDH到信創大數據平臺的平滑遷移,運維成本大幅降低。
3、場景創新:打造業務增長新引擎
在金融科技加速發展的當下,慧博云通通過深度場景化創新,推動數據智能技術在金融業務全鏈條的落地應用。公司構建了覆蓋智能決策、風險管理、數字營銷、智能合同審核、供應鏈金融、數據資產入表七大核心場景的解決方案體系,以技術創新切實賦能金融業務增長。| 近年,以DeepSeek為代表的AI技術為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驅動著金融機構開展一場新的數字化轉型競賽。在AI技術應用方面,慧博云通展現出優秀的創新能力,其中智能合同審查平臺為客戶實現條款級風險識別,審查效率顯著提升;此外,慧博云通助力浙江某民營銀行通過構建遠程銀行坐席客服大模型知識庫、授信知識庫協助,顯著提升工作效率。
金融科技的終極價值在于業務賦能,慧博云通正通過場景化的數據智能應用,幫助金融機構構建獲客、風控、運營的全新增長曲線。目前,慧博云通的解決方案已在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實現規模化應用,持續推動金融業務模式創新與效能提升。
共建可信AI生態智啟金融未來新篇
AI技術的蓬勃發展為突破金融行業傳統瓶頸帶來革命性契機。面對行業新變革,慧博云通聚焦AI時代金融智能化發展需求,著力打造技術可控、數據可信、算法可解釋的AI金融新生態。公司持續推進“AI+”的實踐,以AI重構生產力,通過深化AI技術在風險管控、智能決策、客戶服務等關鍵領域的創新應用,為自身及客戶在效率、成本與創新維度提供可持續競爭的新質生產力,助力金融機構實現運營效率與服務質量的全面提升。 在數字化浪潮下,慧博云通將繼續深耕前沿技術,擁抱AI驅動的數智化核心,攜手行業伙伴共建開放、協同、安全的金融科技智慧生態。在數據智能的持續賦能下,金融行業必將邁向更高效、更普惠、更安全的智慧化發展新階段,開創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新格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