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21:20,深圳衛視《科創最前沿》欄目播出特別專題節目,聚焦“AI如何實現人類和寵物更為精準的交流”。索未來科技集團董事長劉聰凱先生受邀出鏡,與深圳大學等專家學者共同探討AI在跨物種溝通中的技術潛力與倫理邊界,展示了人寵智能交互的前沿實踐與深遠意義。
人寵“互譯”:從幻想走向現實
隨著大模型技術的飛速發展,AI在語言理解和自然交互中的表現正邁向深層次的突破。人類與非人類物種之間的溝通,正逐漸從科幻構想演化為現實技術。
谷歌推出的“DolphinGemmma”模型聲稱具備與海豚進行實時水下交流的能力;全球首個面向寵物的翻譯器Traini也于2024年底面世,可識別120個犬種的12種情緒。這些成果預示著AI跨物種語言理解正進入落地階段,尤其是在寵物領域,正成為一條快速發展的應用賽道。
劉聰凱:用AI打通人寵交流的技術閉環
作為索未來科技集團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劉聰凱長期致力于推動人工智能在寵物行業的深度融合。他所創立的子公司寵智靈科技,正專注于構建“寵物AI大模型”生態體系,圍繞寵物語言識別、行為建模和情緒交互等關鍵技術環節進行系統性布局。
在節目中,劉聰凱表示:“寵物雖無語言體系,但情緒傳遞是存在的。我們的AI模型通過聲音、動作、表情等多模態信號,實現了對寵物狀態的高精度識別與反饋建模?!?/p>
例如,當寵物發出不同頻率與節奏的叫聲,系統可區分是焦慮、撒嬌、痛苦或饑餓;再結合其肢體張力、面部肌肉狀態、行為模式等維度,AI模型能夠輸出更具語義層級的“情緒標簽”與“行為意圖”。同時,通過克隆寵物主人的語音,AI還可生成具備個性化情緒反應的語音回應,實現人寵雙向交流。
這一系列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寵物健康監測、情緒安撫、互動訓練等場景,并逐步形成從識別到交互的閉環系統。劉聰凱指出:“我們希望AI不只是解碼工具,更是構建人寵理解機制的橋梁。寵物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成為有能力‘表達’的情感個體?!?/p>
劉聰凱還在采訪中透露,索未來科技集團正在加快構建智能終端矩陣,將寵智靈AI能力嵌入攝像頭、穿戴設備、家庭語音中控等智能硬件中,進一步推動AI從感知邊緣走向實時互動。他強調:“我們的技術愿景不是制造一個寵物‘聽話器’,而是打造一個人寵之間真正互相理解的通道?!?/p>
技術之外:AI也要尊重表達的邊界
在AI提升寵物交流效率的同時,如何保持對動物權利與感受的尊重也成為節目中討論的焦點。
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張海汐表示:“當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能力理解動物,就必須重新思考其表達權和決策權。技術不應成為對動物進行控制的新工具,而應促進更平等、更共情的關系?!?/p>
他指出,AI是理解動物的詞典,而不是絕對的“翻譯官”;算法是通向共情的鏡片,而非取代感知的屏障。“如果AI讓人們放棄了觀察寵物、理解其個體差異的習慣,那技術帶來的將不是真正的理解,而是共情能力的退化?!?/p>
AI跨物種交流的科研潛力
深圳大學實驗動物中心主任裴新海教授則從醫學角度出發,探討了AI在神經康復領域的可能價值?!耙坏〢I能深度解析動物行為與神經控制機制,未來有望用于幫助腦血栓、老年癡呆等患者進行認知和記憶功能的重建?!彼赋?,這項技術未來也可延伸至城市動物管理、農業養殖優化等多個領域,為人類社會構建更高效的生命共處模型。
共生,不止于技術實現
節目結尾,劉聰凱再次強調,索未來科技始終倡導“科技與情感并重”的理念。在當前寵物行業同質化嚴重、功能碎片化的環境下,索未來堅持從AI底層模型出發,建立可持續、可泛化的寵物智能交互體系。“我們更關注‘理解’而不是‘控制’,更關注‘陪伴’而不是‘管理’?!?/p>
他表示,索未來將持續拓展AI在寵物醫療、康復、行為干預、教育訓練等場景的應用邊界,推動構建以AI為橋梁的人寵共生新生態。
如節目主持人在結語所言:“未來的交流,不應只是算法與模型的回響,更是人與萬物情感共振的回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