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核心服務與規模擴張相違背,當眾多獵企涌入區域市場,當AI技術沖擊行業生存堪憂,這家安徽本土獵企卻依舊可以自信喊出:我們無需主動拓客。她們的自信究竟來自何處?本期《禾禾同學會》特邀麗格盟動創始人李麗Lisa,分享她的創業故事與行業洞察,揭秘行業內卷下的區域獵企,是如何闖出一條可持續的發展之路。
獵頭+職業規劃:從業20年,從他人引路到引路他人
如何用三個詞來介紹自己?Lisa的選擇是:人力資源、獵頭、職業規劃。這不僅概括了她的技能標簽,更勾勒出一條從“被點亮”到“點亮他人”的發展路徑。
20年前,Lisa以銷售的身份入職某全國綜合招聘網站,在人力資源領域扎根。隨后加入安徽某本土頭部人才網的十年,成為她職業生涯的關鍵轉折點。彼時,她正是職業規劃的深度受益者。在職業規劃師的引導下,她跳出平臺光環的舒適區,花費2年時間,加入公司獵頭部門,并推動從0到1組建RPO團隊,完成從前端銷售管理到后端交付負責人的轉型。要從人選的核心訴求出發尋找合適的職位,這一認知在她的心中埋下種子。
2018年創立麗格盟動時,Lisa將“獵頭+職業規劃”寫入公司基因:所有顧問都要學習職業規劃,深度了解人選需求;選拔時百萬顧問反倒不占優勢,因為“百萬顧問需要更大的資源土壤,我會選擇與公司更匹配的員工”。
在對“獵頭+職業規劃”的踐行下,麗格的人均回款達30余萬,位居區域上游,陪伴多家初創公司發展壯大,甚至某家行業頭部企業,除了老板外的大部分員工都由麗格招聘。
從“被引路”到“引路者”,Lisa用實踐證明:獵頭要做的并非“簡歷搬運”,而是在深度洞察中,為企業與人選陪跑賦能。
獵頭才是投資者:情懷與商業化的平衡之道
長期陪跑是一件很有情懷的事情,但如果對每個項目都來者不拒,無疑是對團隊精力的耗費。創業早期,Lisa就曾陷入困境,當時麗格會承接近80%的客戶需求,哪怕項目難度高,也會完成交付,得到大量客戶的正向反饋。但她同時發現,超強度的陪跑,極大消耗了團隊精力,更限制了麗格向規?;l展的步伐。
通過對業務深入剖析,Lisa認識到項目合作實質上是對客戶的“投資”。獵頭公司先行投入人力、時間、資源成本,直到人選過保后再獲得回報。如果客戶的某些條件不滿足,可能會導致獵企前期的努力付之東流。
獵頭要做的是客戶的投資者,而非被動接單的乙方。因此,麗格開啟了對客戶的篩選,對客戶品牌競爭力、配合意愿等關鍵維度進行綜合評估。例如,對總經理級別的高端職位,她堅持要求客戶方至少安排總監級別的人員對接,這不僅是對項目的負責、對候選人的尊重,更是提升交付效率的重要保障。
當然,對項目的篩選并非摒棄情懷,麗格顧問們仍舊會認真對待每一個項目,陪伴選定的客戶走向成功。因為在Lisa看來,企業、人選、獵頭,除了三贏就是三輸,沒有中間地帶,只為了掙錢而做獵頭是行不通的。
如今,麗格的需求承接率為20%-40%,職位交付率保持在50%左右。對客戶的篩選機制,已成為麗格平衡商業生存與情懷初心的關鍵路徑。而如何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中,讓專業釋放更大的價值,Lisa坦言,這仍是她當下的重要課題。
平臺+超級個體:獵頭行業的未來預想
面對AI技術的廣泛應用,Lisa認為AI將顛覆性重構獵頭行業,獵頭的信息差和人才搜索能力優勢將被大幅削弱。面對如此變革,她預判獵頭行業將走向兩極分化:大型獵企依托規模化和技術優勢擴張,而小型獵企則會更加聚焦、細分,催生出更多“超級個體”。
中部獵企將會依靠如禾蛙等招聘合作做單平臺實現資源融合。平臺將全面覆蓋行業資源,成為行業樞紐,鏈接與聚合資源。獵企無需再追求“大而全”的360°服務模式,而是專注在BD或交付的單一環節,并成為生態點位。“平臺+個體(顧問/機構/小型生態圈)”的模式將成為行業主流。
她以自身與禾蛙的合作為例,證明了平臺對行業的賦能價值。在某海外人才招聘項目中,客戶的需求原本超過了麗格的交付能力范圍,但通過禾蛙匹配的專業顧問,該需求被快速交付。
而在禾蛙,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獵企可以將資源不匹配的項目需求上傳至禾蛙平臺,通過與其他招聘機構的協作,有效利用資源、獲取客戶信任。
同時,禾蛙緊跟時代浪潮,為行業提供AI技術支持,幫助從業者從招聘協作到資源管理的全方位提效。
當平臺為行業搭建協作場景,招聘機構釋放專業價值,讓獵頭從單打獨斗進化成生態共振,最終在AI浪潮中形成“各居其位、各盡其能”的全新生態,這正是禾蛙所期望的未來圖景。
Lisa與麗格的成功,是區域獵企專業價值的彰顯,也更是獵頭行業生態協作未來的縮影。
平臺為個體賦能,個體讓生態豐滿。禾蛙始終堅信,在“專業個體+生態平臺”的共生模式中,我們將與萬千從業者共同走向一個彼此照亮、相互成就的行業未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