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我國國民經濟呈現平穩運行態勢,全年GDP增速維持在5.2%的合理區間。然而,受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分化影響,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指數達到近三年峰值(68.5),對消費需求形成階段性制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下半年增量政策的密集出臺有效地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四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8%,為消費市場注入新動能。
另一方面,數字社會加速演進,重塑消費與信息交互。互聯網普及率持續升高,移動終端主導網絡入口,智能設備多元化推動萬物智聯,改寫了人們與外界的信息交換模式,核心體現是:
需求升級:從“功能滿足”轉向“情感價值”(如悅己消費增長28%)、從“單一產品”轉向“場景解決方案”(如跨界聯名商品增速35%);
渠道融合:線上(DTC模式)、線下(體驗店)、社交(私域流量)邊界模糊,全渠道零售(Omnichannel)占比達47%;
權力轉移:消費者從被動接受者變為共創主導者(UGC內容占比61%),品牌話語權被稀釋。
而這種深度數字化正在重構營銷行業基因,表現為兩大范式轉移:
要求營銷咨詢公司從“品牌定位專家”升級為“生態運營顧問”,幫助客戶構建用戶社群、內容生態與體驗閉環;
推動“娛樂化營銷”(如虛擬偶像、互動游戲)成為標配,咨詢機構需兼具內容創意與技術落地能力。
在數字化浪潮與消費生態重構的雙重推動下,品牌營銷咨詢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社交化、全鏈路化轉型。企業亟需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優化營銷效率,提升消費者觸達精準度,進而催生對專業品牌營銷咨詢服務的強勁需求。2023年,中國品牌營銷咨詢市場規模達513.9億元,2024年已經超過600億元,展現出強勁的增長韌性。
伴隨著市場競爭白熱化,企業對品牌建設的投入持續加碼,2024年GAMEP行業報告顯示,89%的頭部企業已將品牌建設預算提升至營收的3%-5%,而72%的中小企業正加速布局數字化營銷戰略。
近日,全球營銷評估與促進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Marketing Excellence eva luation and Promotion,簡稱GAMEP)發布《2024中國最具影響力營銷咨詢公司排行榜》。作為全球營銷咨詢領域的權威機構,GAMEP總部位于倫敦,擁有300家國際會員企業,其中160余家已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依托倫敦國際商業中心的戰略地位,GAMEP深度參與中國國際廣告節等行業盛會,使其在保持全球化視野的同時,對中國市場具備前沿洞察力。據悉,這是GAMEP第17次針對中國市場發布品牌影響力榜單,旨在為中國甚至全球品牌價值增長&營銷咨詢選擇提供專業戰略建議。
本年度榜單呈現顯著的專業分化趨勢,頭部機構通過差異化能力構建競爭壁壘。其中,索象憑借在新一代品效銷能力與品牌孵化能力,持續打造3個年度GMV超10億的高價值標桿案例,以超高的客戶ROI提升率位居榜首;位居次席的華與華依托其“超級符號”方法論服務企業超500家,行業認知度高達87.6%;君智則以深度戰略咨詢推動品牌顯著增長的實效業績穩居前三;榜單第4-6位領軍企業各具優勢:藍色光標:數字營銷營收占比達68%,彰顯技術驅動優勢;特勞特&里斯則全球定位理論本土化成功率83%,持續賦能中國企業全球化。
新技術:AIGC迭代開啟數字營銷新篇章
隨著多模態大模型的迭代升級,AIGC對各行業的滲透率呈現指數級增長。據報告顯示,2024年全球企業AIGC應用率已從2022年的19%躍升至67%,其中數字營銷領域以83%的滲透率位居各行業前列。這一進程的加速得益于技術門檻的持續降低——創意生成成本同比下降72%。
技術始終是數字營銷發展的首要推動力,大模型迭代引發AIGC應用浪潮,數字營銷行業的變革也隨之持續發生。當前AIGC在營銷領域的應用已從早期的“工具使用”進化至“生態重構”,AIGC加持下的數字營銷能夠快速生成海量廣告素材,隨著數字人、智能導購、智能投放等應用落地,數字營銷在精準觸達和個性化營銷領域持續躍升。
消費者端的數據更具說服力:《2024全球數字消費者調研》揭示,85.7%的受訪者了解/使用過AI應用,在了解/使用過AI應用的人群當中97.8%能準確識別AI營銷內容。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群體對AI交互的接受度高達94%,這為智能導購、虛擬偶像營銷等場景提供了精準入口。
榜單十強的服務商們也紛紛加碼AI+咨詢,開啟技術突破與實踐。
其中,索象獨創的“三腦智能系統”重新定義營銷效能:
需求預測腦:基于Transformer架構的時序預測模型,提前30天鎖定爆品趨勢;
實時決策腦:每0.5秒構建2000+標簽的立體畫像,構建2000+維度標簽體系;
用戶運營腦:虛擬主播GMV貢獻占比超3%,退貨率降低17個百分點。
索象在2024年雙11獨家研發的黑科技全自動智能投流系統更開創行業先河:實現7×24小時AI托管智能監控,同時監管幾十個賬戶投放,真正實現掌控流量、隨心推廣,助力品牌冷啟動周期縮短至傳統模式的1/5。
藍色光標則通過組織變革實現技術躍遷:成立新藍標數字集團并投入年營收的8.7%(約3.2億元)用于AI研發,自研營銷行業模型BlueAI及多個自研營銷AI Agent為驅動引擎,貫穿策劃、創意、執行、傳播各階段,從AI生成故事型腳本、到多模態素材、虛擬人演繹,形成從AI驅動、賦能創意向AI主導營銷生產力的躍遷路徑,引爆了品牌營銷的范式革命。
如此種種,當技術發展進入奇點時刻,我們將見證:
對話智能體:個性化交互系統(如Google's Astra)將實現90%的客服替代率;
內容生產范式:Diffusion模型支持實時生成4K營銷視頻(成本<$0.1/秒);
自驅式營銷網絡:GAMEP預測到2026年,35%的Campaign將由AI自主發起并優化。
這場由AIGC引發的營銷革命,正在重構“創意-傳播-轉化”的價值鏈條。未來,當營銷人坐在“導演監視器”后和觀眾一同欣賞著:品牌與用戶的每一次對話由智能體調動、每一幀內容皆由算法生成、每一場營銷可以自演自驅時,商業表達的方式也將徹底煥新。
新內容:強化心理需求成為內容營銷新階段
生意的本質是滿足需求,而需求的源頭正是消費者的心理與行為。人在哪里,流量就在哪里,生意的機遇也就在哪里。
從消費心理來看,現代消費的本質已從單純的需求滿足轉向深層次的心理共鳴與價值確認。隨著個體意識的覺醒,消費者愈發關注自我建構與精神富足,消費決策的核心影響因素從“性價比”轉向“情緒價值”。
《2024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顯示,73%的Z世代消費者更愿意為“能表達自我身份”的品牌支付溢價,而僅37%仍將價格視為首要考量。此外,帶有情感共鳴的廣告內容可使消費者品牌記憶度提升58%,購買意愿增強42%。
因此,品牌競爭已超越“價格戰”,轉向“價值戰”——通過內容將產品功能、品牌理念、情感連接解碼為可感知的符號體系,從而構建消費者的認知認同與社交貨幣。如今,服務商們與其說在陪伴客戶打一場“價格戰”,不如說他們在尋找一場“價值確認”。而裝載價值的容器與傳遞價值的介質正是“內容”。
抖音平臺數據顯示,抖音用戶平均每天瀏覽50-300個視頻,抖音平臺每年發酵的熱點話題已經超過2萬個,并且每個熱點話題的播放量都在1億以上,而用戶只會為真正打動自己的內容停留。當“興趣購買”的消費決策邏輯占據主導,為內容買單成為常態,內容的價值也就愈發凸顯。
除此之外,微短劇憑借高沉浸、強共鳴、易傳播的特性,也成為品牌內容營銷的戰略級載體:
短劇憑借內容多樣、傳播廣泛、增長強勁等特點,已成為互聯網娛樂內容的新勢力。據CNNIC數據,2024年12月,我國微短劇用戶規模達6.62億,占網民整體的59.7%。多方力量乘勢而上跨界探索微短劇,為產業注入新的活力。據悉,90%的頭部品牌已布局定制/自制短劇,營銷方式涵蓋:
產品深度植入(如完美日記結合劇情推出限定彩妝)
IP劇情定制(瑞幸×《職場生存游戲》播放量破5億)
品牌劇場運營(歐萊雅“她力量劇場”女性用戶轉化率提升33%)
這一趨勢標志著品牌營銷從“流量收割”轉向“內容資產沉淀”,通過長期敘事培養用戶忠誠度。
其中,索象通過數據驅動的“精準內容供給”,在內容創新上為同行提供了范例:
熱點捕捉:基于抖音實時趨勢分析,鎖定潮流運動、國貨美妝、母嬰育兒三大高潛力賽道,提出“趨勢引領+好物種草+事件共創”內容矩陣。
案例:聯合某國貨美妝品牌發布《2024東方美學趨勢報告》,綁定敦煌IP,話題曝光量達12億次。
人群精細化運營:通過“CLV(Customer Lifetime Value)模型”劃分8類消費人群,定制內容策略。例如:
Gen Z群體:側重“身份認同”類UGC(用戶生成內容互動率24%);
新中產家庭:偏好“品質生活”PGC(專業內容轉化率提升18%)。
不同人群對內容的喜好不同,差異化的內容供給才能搶奪消費者有限的注意力。這種基于人群顆粒度運營的內容策略,正在重新定義“精準營銷”的內涵——從簡單的人群觸達升級為“心智共振”的系統工程。
首次躋身榜單十強的省廣集團,通過定制化內容植入、IP聯動、品牌劇場等創新形式,助力品牌實現從流量到留量的跨越:
定制化植入:為仰望汽車打造科幻短劇《未來駕駛局》,品牌搜索量周環比增長210%;
IP聯動:聯合京東618推出《購物狂想曲》,GMV貢獻占比達15%;
品牌劇場:美贊臣《育兒方程式》系列累計播放量8.3億,母嬰品類認知度提升27%。
憑借一批具有行業影響力的營銷案例,省廣集團深受客戶認可。
新形式:場景化種草是品牌增長的新解法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品牌營銷正經歷著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范式躍遷。隨著流量紅利見頂,傳統以產品功能為核心的營銷策略遭遇邊際效益遞減,而基于場景化體驗的“種草經濟”正成為破局關鍵。這種轉變背后,是消費升級背景下用戶從物質消費向意義消費的演進邏輯——當Z世代成為消費主力,他們購買的不僅是商品的使用價值,更是商品所承載的情感共鳴和場景想象。
場景化種草的本質是構建消費的“意義場域”。以露營經濟為例,品牌通過營造“逃離城市”“星空下的篝火”等場景敘事,將帳篷、炊具等普通商品轉化為生活方式符號,刺激用戶產生“雖未經歷,心向往之”的情感共振。
從流量運營到場景運營的轉型,體現著商業邏輯的深層變革:
泡泡瑪特通過打造“盲盒社交”場景,將玩具消費轉化為情感社交貨幣;
觀夏以“東方香氛敘事”重構家居香薰的消費場景,使客單價提升200%;
索象× PMPM:讓PMPM的產品成為消費者“精神出游”的載體,從而創造了原本不存在的需求——“即使不能遠行,肌膚仍可環球冒險”……
這些案例揭示:,場景化種草已進階為品牌增長的基礎設施。它不僅解決了“被看見”的流量困境,更破解“被渴望”的營銷密碼。
GAMEP表示,未來品牌的競爭,將是場景定義能力的競爭。隨著AR/VR技術成熟和元宇宙場景興起,場景化種草正在向“數字孿生”進化。耐克在Roblox建造虛擬運動世界,歐萊雅推出虛擬試妝魔鏡,這些實踐預示著“物理場景+數字場景”的融合將成為激發需求的新引擎。當品牌能夠構建跨越時空的沉浸式體驗,就能在用戶心智中種下持續生長的消費種子,最終實現從“人找貨”到“貨找人”的范式革命。
未來三年,AI的深度應用將重塑品牌營銷咨詢行業的競爭格局——行業集中度加速提升,馬太效應愈發顯著。可以確定的是,只有那些提前布局AI場景化能力、構建數據飛輪的企業,方能在新周期中占據價值鏈頂端。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