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金融支農創新成果評選工作,通過系統梳理全國各地方政府及金融機構在服務“三農”領域的創新實踐,經專家團隊多輪評審,最終遴選出“2024年度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與十大典型案例”。中國人壽集團旗下財險公司“數智驅動海洋牧場藍色保險創新模式”憑借其科技賦能、風險減量、產業協同等突出優勢成功入選“金融支農十大創新模式”,成為保險行業服務海洋經濟發展的標桿示范。
針對海洋牧場發展中的制約因素,中國人壽以海洋牧場保險為抓手,著力強化數智驅動能力,推動海洋牧場保險產品創新、服務范圍擴大、服務模式升級,幫助海洋牧場經營者減量災害風險、拓寬融資渠道、穩定經濟收益。
四維創新
構建海洋保險國壽范式
設立專門機構,筑牢發展核心。為強化海洋牧場等海洋經濟產業保險服務,中國人壽財險公司于2024年7月,在山東省威海市成立藍色保險發展中心暨海洋數據研究院,有效整合公司資源,負責全國范圍內海洋牧場等藍色保險的研究、運營及管理工作。工作職能涵蓋海洋經濟政策研究、藍色保險人才培養、海洋牧場保險產品研發、海洋經濟金融服務創新、海洋風險監測預警、保險服務拓展推廣等全鏈條,為高質量服務海洋牧場建設、助力海洋經濟發展壯大、優化金融支農服務模式筑牢平臺支撐。
建設專業平臺,強化數智驅動。為破解海洋牧場風險高、監測難等問題,中國人壽財險公司著力建設海洋風險管理綜合服務平臺,聯合國家海洋重點實驗室等科研院所,充分整合遙感、氣象、海洋環境等20項數據資源,可實現海水養殖風險的全周期、多維度監測,并可根據客戶需求設定風險預警閾值,為被保險人智能推送預警信息,及時幫助海洋牧場經營者開展防災減災服務。另外,平臺中漁業產業、海溫、波高、水質等數據還能為氣象指數、海洋指數保險產品研發提供支撐。
強化產品創新,豐富保障供給。針對傳統海水養殖保險定損難、理賠慢、風險高等問題,中國人壽財險公司加快轉變產品研發思路,著力研究氣象變化與海洋生態對養殖水產的影響機理,重點在天氣指數、海洋指數保險創新上下功夫,研發海參高溫指數、牡蠣波高指數、金鯧魚風力指數、海草床與貝類碳匯指數、浪高指數和風力指數等保險產品,有效完善了海洋牧場保險產品形式,擴展了保險保障品種。
深化綜金協同,助力增信融資。針對海洋牧場風險高、融資難等問題,中國人壽財險公司深化綜金服務協同,充分發揮保險風險管理與增信融資作用,聯合中國人壽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優化完善“保險+信貸”綜合服務模式,通過保單質押、保險增信等方式,為海洋牧場經營者提供貸款授信服務。其中,2024年為山東財金萬澤豐海洋科技公司的深遠海三文魚養殖項目定制專屬服務方案,為養殖設施提供“一攬子”風險保障8573萬元,幫助該企業獲得貸款授信額度5000萬元,有效助力當地海洋牧場建設。
多維賦能支農成效
從風險保障到產業升級的國壽實踐
有效護航海洋牧場經營發展。中國人壽財險公司依托藍色保險發展中心,有效帶動海水養殖保險服務范圍擴大,2024年保險服務范圍擴大至9個省份,保障海域面積達到58萬畝,同比增長38.49%,為470個海洋牧場、漁業企業和養殖大戶提供風險保障超10億元,增幅超70%,支付賠款近7420萬元,有效保障了海洋牧場經營者的經濟收益,護航我國海洋牧場發展壯大。
有效豐富海洋牧場產品體系。2024年中國人壽財險公司開發金鯧魚收入保險、海參養殖高溫指數保險、海水養殖風力指數保險、貽貝綜合氣象指數保險等多款保險產品,保障對象覆蓋海魚、海參、海貝、海藻等多種海產品,并逐步向養殖網箱、養殖設施等擴展,保障范疇涵蓋海溫、風力、收入、碳匯、浪高、救治等多種責任,初步構建了政策性與商業性相結合、多層次、廣覆蓋的海洋牧場產品體系。
有效培養藍色保險專業人才。中國人壽財險公司依托建成的藍色保險中心,著力強化專業人才建設,重點吸納海洋經濟產業、海洋科技應用、海洋風險防控等領域人才,加快打造創新研究、服務拓展兩支藍色保險專業隊伍。截至2024年底,已在藍色保險中心配備專業人才12人,為海洋牧場等藍色保險創新研發、落地推廣提供了強力組織保障。
有效推動海洋牧場風險減量。中國人壽財險公司依托海洋風險管理綜合服務平臺,著力推動海洋牧場“保防救賠”數智化服務模式,2024年已在山東省日照市落地實施。公司通過分析養殖區域近30年的海洋要素數據,為當地11戶貽貝養殖大戶定制氣象指數保險方案,不僅根據客戶需求設定差異化的風力、溫度等風險監測條件,提供風險研判報告與防范建議,還將平臺系統與客戶手機進行綁定,實現根據海洋環境與氣象變化進行智能預警,目前試點海域面積約1萬畝,有效幫助養殖戶提升風險抵御能力、降低受災風險。
面向未來,中國人壽將持續深化海洋保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更智能的風險管理工具、更完善的保障體系、更高效的金融服務,推動海洋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助力海洋強國建設與鄉村振興戰略深度融合,在服務國家戰略中展現更大作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中宏網版權申明:凡注有“中宏網”或電頭為“中宏網”的稿件,均為中宏網獨家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必須注明來源為“中宏網”,并保留“中宏網”的電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