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資質平臺泛濫、冒牌醫生橫行、虛假藥品流通等問題在互聯網醫療行業屢見不鮮。患者稍不警惕,往往就會陷入健康與財產的雙重陷阱。5月28日市場監管總局部署在全國開展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工作,打擊藥品、保健品市場“坑老”“騙老”行為。
各地市場監管部門將聚焦老年人藥品、保健品領域,依法查處虛假宣傳、價格欺詐、違法廣告、非法添加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權益、破壞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為揭示亂象根源,指導消費者有效防范,近日有媒體深入調查,專訪了多位互聯網醫院從業者及行業觀察人士,總結出三大核心亂象,并提供詳實的避坑指南。
亂象一:機構資質不透明,“黑平臺”渾水摸魚
互聯網醫療平臺的資質是保障服務安全的第一道門檻,但部分平臺卻在這道門檻前玩起了“障眼法”。為此,有媒體采訪了就職于御君方互聯網醫院的韓醫生,韓醫生特別指出:患者在選擇平臺時需主動核查資質,并在官方渠道驗證其備案信息,警惕無證行醫開藥。
以御君方互聯網醫院為例,會在顯著位置公示《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且備案信息可通過國家衛生健康委或愛企查官網查詢。若一些平臺沒有上述資質卻提供診療開藥服務,則涉嫌違法違規,患者可及時舉報。
亂象二:醫生資質造假,“冒牌”醫生濫竽充數
線上問診的核心在于醫生的專業性,但“冒牌”醫生卻屢禁不止。面對這一亂象,患者需擦亮雙眼。行業專家強調:驗明醫生“正身”非常關鍵,且正規平臺的醫生詳情頁應清晰展示醫生實名信息、執業醫師資格編號、注冊執業地點及專攻領域。務必仔細核對。且當“醫生”要求轉賬至私人賬戶、引導至其他平臺購藥或推薦非合作渠道的“特效藥”,務必高度警惕,立即中止問診并舉報。
亂象三:藥品來源不明,“三無產品”威脅健康
藥品安全是線上診療的最后一道防線,但部分平臺卻將其變成了牟利工具。為防范此類風險,患者可主動咨詢藥品相關信息,并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收到產品后,務必檢查包裝是否完整,信息是否齊全。可通過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官網查詢藥品批號是否有效,或掃描藥品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如有)進行追溯驗真。御君方負責人在采訪中指出:“藥品要遵循嚴格的市場準入制度,若非質量問題或特殊原因,正規平臺不會要求患者寄回藥品或推薦非合作渠道產品,所有交易必須通過官方支付系統完成。”
破局之道:以透明機制重建患者信任
盡管面臨諸多挑戰,但受訪行業人士普遍認為:“互聯網醫院是擁有很大發展前景的醫療模式。關鍵在于確立健康的發展方向。這其中尤其需要平臺本身承擔責任,保障患者權益。”
如御君方互聯網醫院通過資質全公開、診療全透明、藥品全溯源三大舉措,為患者筑起安全防線。
且作為成都市溫江區互聯網醫療協會理事單位,御君方互聯網醫院獲得國家衛健部門權威認證。自2023年以來,平臺已服務超2000萬名客戶,深受患者信任。其透明化的運營模式,為綜合性互聯網醫療平臺健康發展提供了參考范例。
行業未來:需監管、平臺、患者三方共治
互聯網醫療的健康發展,需要監管、平臺與患者三方共同發力。政策層面,需加快出臺管理細則,嚴查無證經營與虛假宣傳;平臺方則需落實主體責任,對醫生資質和藥品供應商實行“雙審核”機制;而對于消費者而言,提升信息核驗意識與維權能力至關重要。
正如多位受訪專家所言:“唯有打破信息黑箱,讓資質公開成為常態、透明機制深入人心,才能讓互聯網醫療真正回歸‘便捷與安全并存’的初心。”媒體的此次調查與指南發布,正是為了幫助患者在數字醫療的浪潮中擦亮雙眼,避開陷阱,安心前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