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楊春嬋校長和主管教學的李淑萍副校長分別從本溪二高和本溪高中來到沈陽市綠島學校,為以“堅持育人為本,注重能力培養”為辦學理念的綠島學校帶來了全新助力,出現了令人可喜的新氣象。
新學年,學校提出“點燃激情,以心潤心,抓實教研,精細管理,用成功教育打造高品質、有特色、優質化的品牌名校”,并據此確定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為教師職業幸福鋪路的宗旨,狠抓高素質的教師、高效能的管理隊伍建設,以人才強校、特色興校、文化立校為戰略,以德育教育、教學研究、校園環境、后勤保障為主線,樹立永不言敗的拼搏精神、團結進取的協作精神、尊重科學的求實精神、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校興我榮的團隊精神,通過“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體驗成長”、打造高效課堂,學生和教師精神面貌、學習和生活各方面發生了新的變化!
五育并舉,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傳承文明基因,提升人文素養,體驗成長的快樂,學校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1、發揮寄宿學習優勢,以激情晨讀、激情跑操的方式,鼓舞學生陽光、向上的精神。
2、通過每天講一句名言、一分鐘演講、一個勵志故事、背誦一篇外語短文“一言、一誦、一講、一文”的形式,養成學生閱讀優秀文章的習慣,鍛煉表達的能力。
3、每個同學記好“成長日記”,記錄自己“德智體美勞”的成長軌跡,體驗自己的成長快樂,教師也以賞識的眼光對同學們每一點進步加以贊賞。
4、為全面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張揚學生個性特長,學校開設了20多門校本特色課程,全面滿足學生對文學、藝術、體育、科技、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等多方位的興趣愛好和知識索取,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掌握1~2項專業技能或興趣特長。
精細管理,打造高效課堂
學生面臨著考試、升學的壓力,如何通過教師的精細管理,打造高效課堂就成為必然之路。
1、實行分層次教學,以“研學、合學”模式使不同學習基礎的孩子得到有針對性的教育。以“研學班”讓學生自主性學習和研究性學習,以“合學班”夯實基礎后再來提升,使學生在自己的基礎上取得進步,從而達到“高進優出,低進高出”的效果。
2、以計劃、筆記、錯題“三本”為核心,做好學習計劃,記錄學習過程,糾正學習錯誤,從而實現自我完善、自主學習的目的。
3、作業課表化,也叫定作業量、定完成時間的“雙定作業”,避免學生陷入題海,也避免老師大量、無限制地留作業,缺乏學習上最重要的總結、反思,力爭把作業‘精留精講精練’,把更多的時間留出來,讓學生學會高效學習。
4、在充分征求學生、家長意見的前提下,在現高一年級創辦“藝體特長班”。特長班在嚴格執行國家普通高中教學大綱,開足開全高中所有科目的基礎上,根據體育、藝術類高考考試科目,系統安排專業課程,使具有一定藝術、體育特長的學生,能夠考入本科院校,乃至國家重點名牌大學。
5、在入學和期中、期中和期末之間各加一次月考,考查學生在不同階段對學習的吸收情況。根據學生的成績、進步情況,設置了“十大學星”、“五育之星”等獎項,對總成績、單科成績、進步幅度比較大的學生進行嘉獎,并向家長發喜報,激勵學生樹立不斷超越自我、走向成功的信心和目標。
狠抓師德師風,促進教風進步
為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學校以狠抓師德師風建設,促進更上一層樓。
1、狠抓立德樹人的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使每個教師以心育心、愛生如子,讓學生揚棄成長中的煩惱,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2、加大培訓力度,夯實教師的業務功底。請進本溪高中等優質學校骨干教師與本校教師開展交流活動,共同探索新課標形勢下教育、教學工作的新特點、新問題、新思路和新方法。
3、在抓實集體備課的基礎上,定時間、定人員、定時、定量、定內容、定標準:每一個年級備課組為單位,每周都有一個主講老師,將要進行的教學任務進行分解、強化細節,夯實教學基本功,鼓勵教師間相互學習,相互借鑒,共同提高。
4、開展“同課異構”展示活動,每個教師備同一節課,面對不同的學生分別設計本課的整體結構,除了本組的教師參與聽課外,也邀請全校的教師來評價,促進教師間的共同提升。
5、每次月考等大型考試過后,進行教學質量分析,肯定教學中取得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對下一階段的教學工作提出要求。
6、針對學生寄宿為主的特點,全體教師用愛心、耐心、細心、誠心和學生交心,掌握學生微小的進步、微小的波動,與家長交流,家校共建,形成合力,使學生明確目標和方向,充滿自信、超越自我,健康成長,走向成功,實現理想的大學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