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絡安全與數字經濟戰略創新課題組領導成員、中國人民大學法治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專家顧問、新華社原內參室主任、新華社高級編輯楊兆波在有關部門領導與專家陪同下,在呂梁市多個地方采風,感觸頗深。這里是革命老區,也是文化資源富區與發展新區。目前,呂梁在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新的征程中,整個城市有一種深刻的文化自覺和樂觀的文化自信,這樣的文化發展觀,呂梁人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呂梁,處處能夠感受到這里是人文歷史的展示區。楊兆波在參觀調研中與有關部門領導專家達成共識:我們要理解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創新的需要,文化部門要善于激發文化創新的活力,推動文化的形式機制體制,傳播手段的創新。把傳承與創新發展的關系搞清楚。保護傳統文化,并不是原封不動地予以繼承和保留。保護與創新相輔相成,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從根本上講,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如果不加以創新與創意,就不會有生命力的,最后就是消逝。文化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我們不能離開傳統文化,空談文化創新。同時,文化也要體現時代精神,是文化創新的重要追求。
在參觀調研中,楊兆波與有關部門領導交流說,呂梁市是《呂梁英雄傳》的發生之地,既有雄渾厚重的傳統文化,也有自然風光與厚重的人文。在這樣一個文化傳承與文化自信的特殊地區,保護與傳承,轉化與發展,創新與創意,對于呂梁文化而言,具有積極意義。目前,呂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布的非遺1項、國家級非遺15項、省級非遺53項、市級非遺57項。革命戰爭年代,呂梁兒女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偉大的呂梁精神,其中,張叔平烈士就是典型。張叔平烈士犧牲時年僅31歲的革命戰士,用崇高的革命氣節和青春的熱血,譜寫了共產黨人的不朽詩篇。
日前,新華社楊兆波與當地媒體總編輯記者等驅車來到張叔平出生的山西省方山縣大武鎮二村,如今,這片英雄熱土上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村子正在整體拆遷,計劃建新的居住小區,而張叔平的故居巍然屹立,如同他堅貞不屈的精神一樣長存。據了解,呂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側,因呂梁山脈由北向南縱貫全境而得名。西隔黃河同陜西榆林相望,東北與省會太原市相連,東部、東南部分別和晉中、臨汾接壤。呂梁是北武當山的所在地,道文化具有一定影響。同時,呂梁是革命老區,革命戰爭時期是紅軍東征主戰場、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一部《呂梁英雄傳》,是戰爭年代呂梁人民不畏犧牲、前赴后繼的真實寫照。
呂梁是發展新區,于2003年撤地設市,是山西省最年輕的地級市,代管的孝義市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發展的排頭兵。在呂梁參觀調研中,楊兆波說對于這里是人文歷史感觸頗深,令人難忘。呂梁地處晉西黃河流域,開發較早,歷史悠久,文化底蘊特別深厚,民俗文化極為豐富。其中各地的方言俗語、衣食住行、人生禮儀、歲時節日、婚喪嫁娶、民間藝術等,既有各自的特色,又具黃河文化的普遍特征。呂梁民俗文化傳遞的是呂梁這方土上的歷史文化信息。呂梁市啟動文化產業五大園區、六大基地和重點文化旅游項目。五大園區包括:杏花村汾酒工業文化旅游產業園區、汾陽賈家莊農業文化旅游區、臨縣磧口晉商文化和黃河風情觀光園區、文水蒼兒會生態旅游經濟園區、孝義民俗民藝產業園區。六大基地包括:孝義皮影木偶拍攝基地、中陽剪紙工藝基地、臨縣黃河文化影視基地、方山于成龍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汾陽賈家莊生存拓展培訓基地和文水文美包裝印刷基地等。同時,該市著力打造呂梁生態文化游、黃河黃土風情游、杏花酒都文化游和紅色革命文化游四大文化旅游品牌。
呂梁是誕生英雄的神圣地方,《呂梁英雄傳》的發生之地。這里的紅色文化資源也是十分豐富。在參觀調研中,楊兆波說,中華民族的文化生生不息而且是綿延不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體現的是民族的文化自信,這其中固然是文化的內在本質和生命力決定的,但是,它有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于它有海納百川的胸襟、有兼收并蓄的傳統,這實質上就是中華民族特有的一種自信的氣度。(強國融媒智庫辦公室供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