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OLED電視已經在中國市場推廣了9年,但是很顯然,它在中國的普及程度遠不如歐洲、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家。最近,我國杰出的彩電品牌康佳發起了一場推廣OLED電視的活動,受到了業界內外的廣泛關注,并以高質量和平價格的產品積極瞄準了高品質的彩電市場。康佳的口號是“普及就是絕殺”,但實際上,OLED的普及只是康佳的策略,真正的戰略目標是用高質量、高體驗的產品引領整個行業脫離同質化,開啟升級和發展的新時代。
從比規模到拼品質,康佳開辟電視行業升級新賽道
而康佳之所以能夠有魄力、有實力如此出招,其實也正是近年來康佳電子轉型升級的成果體現。康佳集團聯席副總裁、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裁常東表示,康佳“APHAEA智慧+”戰略就是立足于MiniLED、OLED、MicroLED等新型顯示技術創新,向智慧科技領域的5G應用技術、8K超高清技術、運動智能、感知智能、認知智能、AI智能等前沿新興技術升級,推動科技創新賦能智慧產品和服務體系升級。而此次康佳發布的APHAEAV5正是康佳在自發光OLED顯示領域的技術布局成果。
康佳此番在OLED電視上的強勢發力,其實也折射出康佳電視鎖定的全新賽道——從規模比拼轉向高品質產品的比拼。長期以來,國內彩電行業的競爭還主要停留在拼規模、比銷量的階段,市場同質化競爭日益明顯,市場缺乏真正的高品質產品。而這種競爭局面的后果其實近幾年已經顯現:國內彩電市場已連續多年萎縮,主流彩電品牌也難逃業績下滑甚至是虧損的局面。
“但消費者對高品質、高體驗的需求其實是持續不懈的。”朱忠慶認為,康佳要做的就是以高品質、高體驗的產品引領電視市場的轉型升級。以此次康佳鎖定的OLED電視為例,正是針對當前市場上OLED電視品質和體驗有待提升、價格高企難接地氣的行業痛點下手,依托康佳兩年前發布的APHAEA高端子品牌,以更高品質、更平價格的OLED電視新品強勢切入高端電視陣營,一舉激活市場。“秉承‘儲備一代,量產一代,普及一代’的產品方針,我們發起這次OLED普及行動就是要助力OLED電視產品進入千家萬戶。”朱忠慶表示。
康佳強勢布局OLED市場,瞄準“全球大品牌”
康佳的這一舉動不僅讓很多消費者對其高品質和普惠價格摩拳擦掌,更是震動了整個行業。在康佳此次新品發布會上,作為全球OLED產業的領軍企業、康佳重要合作伙伴的韓國LGD也通過視頻表達了與康佳共同做大OLED市場的愿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康佳APHAEAV5系列產品全部在位于深圳光明的高精度OBM產線上實現自動化生產,整條產線的核心工藝與LG韓國同步,并在傳統十字坐標架構基礎上進行技術迭代達到全行業唯一,實現了制造端水平全面升級。
此次康佳開啟OLED市場普及的利器是APHAEAOLEDV5電視新品,該系列新品不僅高配了康佳自研真彩增強色輪引擎技術,使得畫面效果較普通OLED電視提升了20%至30%,暗場景畫面效果也提升了50%;同時通過配備代表聲學領域尖端技術的黑標JBLPro原廠音箱,聲音效果出眾。可以說,康佳APHAEAV5在音畫指標上都引領了行業的頂級水準。而與此同時,康佳APHAEAV5直接把OLED的市場價位大幅拉平:65英寸OLEDV5僅15999元,55英寸OLEDV5更是只有9999元;而且在產品預售期間,還對消費者再讓利4000元,即55英寸只需5999元,65英寸只需11999元。可以說,“高品質、平價格”是此次康佳APHAEAOLEDV5的閃亮標簽。
長期以來,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一直不溫不火的原因,正是在于缺乏真正的高品質、高體驗產品,同時虛高的價格也是阻擋了很多消費者對OLED電視躍躍欲試的熱情。
種種舉措都足見康佳做大中國OLED市場的決心和信心。對此,深圳康佳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國區營銷事業部總經理朱忠慶更是明確表達了康佳的“小目標”:通過強勢布局OLED引領中國彩電市場升級,同時也推動康佳躍進為全球大品牌!
康佳電子的這一飛躍反映了康佳集團的宏偉戰略,從起初的電子制造業過渡到“半導體+新消費電子+科技園區”的新發展模式。康佳不僅通過不斷加強技術創新來穩定實業基礎,還為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途徑。常東說:“隨著康佳成功進行戰略轉型,經濟收入不斷增加,為新消費電子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并積累了大量的資源,為企業在新一輪彩電的競爭創造了底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