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無錫人才金融港開港儀式暨2021中國無錫“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正式啟動,無錫再一次以求賢若渴的誠意與初心,向八方精英拋出“無比愛才、錫望您來”的橄欖枝。作為本次大賽承辦單位中的唯一金融機構,江蘇銀行無錫分行以金融“伯樂”的風投慧眼,正在全力促進金融資本的融合,為全世界的尋夢者打造創業熱土。
江蘇銀行無錫分行
據了解,自2015年8月無錫市明確提出“必須堅定不移走產業強市道路”起,該市近年來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科技創新能力明顯提升,經濟實力顯著增強。202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2370億元,提前一年實現比2010年翻一番目標,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6%、保持全省第一。人才資源,就是無錫重振產業雄風的最根本優勢。
在無錫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最強驅動和引擎的吸引下,各路精英選擇無錫、落戶無錫的意愿更強。截至2021年4月30日,全市人才總量超過183萬人,形成了包括高技能人才40萬人、高層次人才14。05萬、海歸人才1。66萬的“人才大軍”。創業人才(團隊)立項1965項,10家人才創業企業在境內外上市,A股市值近5400億元。
政府主導“筑巢引鳳”,銀行做優營商環境。江蘇銀行無錫分行也根據自身“服務地方、服務實體、服務中小”的市場定位,對支持人才企業發展傾注了最大的熱情。截至2020年末,該行科技型貸款超1600戶、余額超170億元;服務高新技術企業達1000家,市場覆蓋率達27%;一大批曾經的中小企業在江蘇銀行“資”潤下快速成長為雛鷹、瞪羚、準獨角獸企業。無錫去年上市的16家公司中的8家,就有江蘇銀行常年的金融扶持。
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小企業金融部負責人介紹,該行自2010年成立科技支行率先探索科技金融工作,充分發揮在中小企業業務方面的傳統優勢,主動擔任蘇科貸、錫科貸的“破冰”先鋒,支持的客戶成長性顯著。以錫科貸為例,通過短短近三年的培育扶持,企業就業年均增幅超10%;主營業務銷售收入年均增幅超15%;凈利潤年均增幅超20%,并因此連續三年被省科技部門評為江蘇省科技服務業百強機構。
除了發力蘇科貸、錫科貸,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在“人才貸”產品服務上也是凸顯精準扶持:不再強調抵質押品,不單純注重企業當前財務信息,而是更注重對企業“核心團隊、產品技術及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能力、市場前景、商業模式、盈利模式及現金流”等分析,在有效識別客戶的價值和風險基礎上大大提高了人才企業的獲貸率。截至2020年末,該行人才金融總量283戶貸款超40億元,市場總量位列全市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江蘇銀行無錫分行不僅有“人才”就放貸,人才出了“成果”,更有激勵措施。無錫2020年成立了江蘇省首個知識產權金融公共服務平臺,助力企業“知產”向“資產”的及時有效轉化。江蘇銀行無錫分行再次發揮金融“穩定器”作用,從保障信貸規模、給予優惠利率、特事特辦等方面提供扶持。2020年度無錫市新增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37。38億元,躍居全省第一,同比增長140%以上,其中的六成,就是由江蘇銀行貢獻。
本次的無錫人才金融港開港儀式暨2021中國無錫“太湖杯”國際精英創新創業大賽,無錫市又以一座綜合體、一組大賽、一個總部和一家校促會“起筆”擘畫人才工作新圖景。江蘇銀行又一次主動承辦起賽事相關組織工作,為2000多個參賽項目吶喊助威,并將對符合相關條件的獲獎團隊和企業提供“商行+投行、融資+融智、同業+跨界、境內外+本外幣、股債貸一體化”的專業金融服務,助力這些未來的新星在“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四新領域施展拳腳。
江蘇銀行無錫分行行長王衛兵表示,無錫正在以最大誠意、最佳資源、最優服務禮敬人才,全方位引才用才育才,打造最佳人才生態環境城市,并剛剛在全國優化營商環境經驗交流現場會獲評“獲得信貸”的標桿城市。所以,面對地方政府對“招商引才”“產業升級”的迫切需要,無錫分行將繼續發揮地方銀行優勢和特點,踐行“普惠科技金融、服務民營企業、服務實體經濟”宗旨,做人才金融、科技金融、知識產權金融的標桿銀行,以更大的力度助推無錫高端制造業發展,攜手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創新型國家建設貢獻智慧和力量。(文:梁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