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由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主導的《系統和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方法在疫情防控系統中的應用》國際標準,取得美國、英國、加拿大、韓國、澳大利亞、意大利等13個國家支持,成功獲ISO/IEC立項,成為我國首個軟件工程領域疫情防控相關國際標準。
據了解,該標準還將提交IEEE進行立項投票,有望成為ISO/IEC/IEEE三大國際標準化組織共同推進的國際標準。
都說做國際標準難,因為它涉及技術、產業、資金、資源、政策等諸多方面,但其又是展現國家科技實力,規范國際科技成果,引導國際科技發展的過程,不參與競爭,話語權就永遠掌握在他人手中。
是勇闖“無人區”?
還是徘徊于“舒適地帶”?
浙江標準化人給出的答案是一個字:闖
發起沖擊
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集合標準化以及信息領域專家,以我省精密智控方案為藍本,制定了數字化疫情防控系統標準提案,經過國標委的審核,通過國際標準國內技術對口單位提交到國際標準化組織相關技術委員會。
作為標準提案牽頭者,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標準研究中心主任蔣建平至今還對這一次“首輪沖擊”經歷記憶猶新——
“標準化組織成員聽完我們的介紹后,對項目本身頗為認可,但他們覺得,由于偏重應用管理,當時的項目可能更適合做一個技術報告(TR)。”
會后,浙江標準化人心緒難平:好不容易邁出第一步,難道要“出師未捷身先死”?做國際標準真的如此之難?
一夜無眠。不服輸的他們立即對標準提案存在的問題仔細琢磨起來。這一琢磨,卻帶來了新的發現和重大轉折。
“我們對疫情防控軟件生存周期過程和一般軟件系統生存周期過程的不同點進行了梳理,發現區別點主要來自兩個方面——數字化疫情防控系統的新需求以及數字化疫情防控系統建立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蔣建平說。
此后,浙江省標準化研究院經ISO/IECJTC1/SC7第三十五次全體會議批準,牽頭聯合美國、英國、加拿大、日本、INCOSE(國際系統工程協會)、IEEE(電器與電子工程師協會)等成立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防控系統”臨時工作組,開始對標準提案進行全方位調整和優化。
柳暗花明
業內人士都知道,做國際標準,切入點非常重要。這次也不例外,為找準這個切入點,工作組集聚了西湖大學、浙江省電子信息產品檢驗研究院等各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多次展開研究、探討,決定從13個系統特征點對標準提案予以改進。
比如,隱私保護能力。為得到應急防控系統支持,個人信息有可能會被透露給廠商造成泄漏,對此,提案特別提出系統性的保護隱私。
又比如,響應時間。在優化過程中,增加了系統應對紅外測溫、人臉識別、健康碼應用等用戶場所管控類系統有明確要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風險等要求。
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路途遙遠。
2020年底,經過近一年時間充分準備,優化完善后的標準提案再度被提交到相關國際標準化組織。
在隨后舉行的立項預投票中,很多被看成“硬骨頭”的成員代表,都投了贊成票。
初戰告捷,浙江標準化人絲毫不敢懈怠,旋即開始為下一輪正式立項投票忙碌起來。
塵埃落定
多番努力下,4月底,一個大喜訊從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傳來:在相關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的投票中,該標準提案以2/3以上絕對多數正式獲得立項。
它從整體性、相關性、綜合性出發,在充分總結我國防疫系統和軟件生命周期過程管理經驗基礎上,廣泛吸取了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國家智慧,著眼于使用系統和軟件工程的理論和方法,以期真正實現疫情的整體智控。
標準制定后,將有望為世界各國運用信息系統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技術支撐。
《系統和軟件生存周期過程方法在疫情防控系統中的應用》國際標準的成功立項,離不開國家標準委、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等政府部門的支持,也離不開省標準院等各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的集體智慧。
在沖擊國際標準的征途上,它可謂給后來者“打了樣”。
眾所周知,標準制定專業性和技術性都非常強,想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主導者,就要對其規則有深入和透徹的了解。
通常來說,國際標準組織制訂標準有六個階段,每個階段的文本經過投票通過后才能進入下一階段,整個標準制定過程大概需要24到36個月。
“中國標準要走出去,必須了解國際標準重要原則,熟悉掌握國際標準制修訂流程。如ISO國際標準的重要原則是協商一致原則和全球相關性原則,意味著國際標準應盡可能廣泛地被全球的產業以及市場利益相關方使用和實施,在制定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所有相關方的意見。”蔣建平說。
“做國際標準,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回首來時路,他感慨萬千,“如果沒有各方合力支持、標準化人的勇往直前,最后結果如何無法預知”。
就標準制定而言,要走向更高、更大的舞臺,就要有敢于嘗試的勇氣和魄力,只有不斷熟悉、主動發聲,才能由參與者逐漸變成主導者。
伴隨著我省數字化改革的春風,我們數字標準化人在國際舞臺的聲音將愈發響亮。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