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跨境阿米 show
【一】
佐藤穎:從全職太太到10年日本樂天頭部時尚賣家
(從全職太太到回歸職場到如今叱咤中日跨境電風云的領軍企業創始人 ,三重身份的佐藤,讓我們 看到了 日本“全職太太”的 另一番天地 ——女性 即使做了全職太太, 也能在家庭和職場中活得又美,又颯。)
現代女性都會面臨這個考題:如何兼顧事業與家庭?
不少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國產劇《三十而已》的女性角色:顧佳。從顧佳身上,我們看到了“全職太太”的另一面 :活得既颯又美,甚至比職場人士都要嚴謹——并非整天圍著丈夫孩子轉,而會通過參加各類活動和課程豐富生活,提升自我。
但這個問題 放在 今天的分享嘉賓——佐藤 穎 身上, 似乎變得 更復雜 、更特殊了 些。
為何說更特殊了呢?
因為她除了是日本樂天的頭部大賣家以外,她還是一位日本全職太太。當然,這里所闡釋的“特殊”,不是“留學生”、“全職太太”、“頭部賣家”這些固有的身份標簽,而是她從一位日本“全職太太”到“日本本土跨境創業者”到“中日跨境賦能者”身份的蛻變歷程。
一直以來,很多人都認為“賢惠隱忍”是日本全職太太的優良品質,但這句話根本就是在逼迫她們背上這“四字枷鎖”。相夫教子的賢內助,端茶倒水的女秘書,這些本就不應該成為日本女性的固有標簽,而性別也不應該成為生活、職場的限制。
其實這是一種偏見,一種世人對 日本 女性的偏見,一種 “ 明明自己看不到更大的世界卻認為世界很小 ” 的偏見。
的確,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前,恩惠于經濟的高速增長,“男主外女主內”的雙職工家庭是日本時代主流。但隨著泡沫經濟結束,上班族的收入大幅下降,已有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進入職場,其中不乏已婚女性。
據權威數據統計, 近年來,日本女性結婚后選擇繼續工作的比例持續增加,近年更是超過60% ,并且對于“男主外女主內”這種觀念的反對聲音也在逐年增加。
從全職太太到回歸職場到如今叱咤中日跨境電風云的領軍企業創始人 ,三重身份的佐藤穎,讓我們 看到了 日本“全職太太”的 另一番天地 ——女性 即使做了全職太太, 也能在家庭和職場中活得既美,又颯。
時間指針撥回至2000年,當時畢業于東北大學日語商貿專業的佐藤穎,決定來到日本京都繼續學業,在商貿領域方面進行深造。為更好地理解日本社會的相關歷史、文化和制度,2002年,她成功進入了日本大阪經濟法科大學進修,且邂逅了現任丈夫,并與之組建了幸福美滿家庭。
和普通日本女性一樣,為照顧家庭和專心于孩子的家庭教育,結婚后她也開始了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生活。2010年后,隨著女兒慢慢長大且邁入小學校園,為了不讓自己淹沒在繁瑣的家庭事物中,她決定將生活重心落回到事業上。
憑借著自己深厚的知識儲備和來日10年的豐富經驗,她在日本大阪建立了株式會社Leciel,出任社長一職,并創建旗下女裝時尚品牌La-gemme。10年過去了,公司的業務范圍已拓寬至多個領域——設計、生產、加工、質檢、運輸、通關、販賣、企劃。
能夠 成功入駐擁有日本最多網絡購物用戶數的“樂天市場”,且成為一家有著200多人規模、年銷售額突破500億日元的日本電商綜合性公司 , 除了 對中日文化、品質產品和服務 有深度的 認識理解 以外, 剛柔并濟的“ 中日混血 ”性格 在 她身上 ,發揮得 淋漓盡致。
一把微微及肩的短發,干凈,通透,修飾出她作為一名日本女性既精致又追求細節的一面,但口中一把流利的東北話,卻又勾勒出她作為一名中國女孩的強大一面:自信果斷,鍥而不舍。
既順從又桀驁不馴,既保守又富有適應性 。
“日本是我的第二故鄉,我有一半的日本思想,和一半中國思想。作為中國賣家,我時刻不忘抓住商機,不斷歷練自我;但作為一名日本的家庭主婦,我又能將生活和工作界限拎得清。我下班就立馬回家,盡可能多的去陪伴孩子和家人。”
雖然赴日讀書進修、到與愛人相戀成家、到成為家庭主婦,到自己重新創業,起起伏伏闖蕩10年的經歷,佐藤穎也說得風輕云淡。但其實,在這10年間,她亦經歷了風風雨雨。
10年的時間,讓日本電商市場從一個封鎖的處女地被開發成自由廣闊的跨境賽道。
2011年,日本電商市場相對封閉,作為首批拿到樂天“入場券”的中國賣家,佐藤穎并沒有像其他賣家一樣,因“日本線上電商難開發”而轉身離去,卻毅然決定在樂天“狠狠”扎根。
憑借著歷年商貿知識積累與豐富的經驗判斷,她意識到了日本站在互聯網人數、移動電子商務、物流配送模式、消費滿意度上的先天優勢,未來的日本站隱約且閃爍著巨大商機。
據美國研究公司Statista數據顯示,2020年日本電子商務銷售額達到約1000億美元。日本是僅次于中國和美國的世界第三大電子商務市場。雖然由于異常低的在線購買率和消費群體在網絡購物上天生“挑剔”,致使跨境出口賣家常常忽略它,但憑借著1.265億人口、93%的互聯網普及率以及75%的在線購物人數,日本市場仍然是個誘人的跨境出口市場。
“簡單來說, 就是 入場的商機 我 把握住了。” 她斬釘截鐵地說道。
從全職太太到回歸職場到如今叱咤中日跨境電風云的領軍企業創始人,10年創業 經歷里,唯一不變的,還是這位東北女孩滲到骨子里那股“狠勁”。
關于#跨境@米show
跨境@米show 「amishow」系擁有5萬+讀者、60%以上屬年銷售在500萬美金及以上的跨境電商企業實際控制人、高管、決策者讀者,擁有15+年跨國制造出口、供應鏈、品牌連鎖零售、跨境進出口電商實戰經驗,把國際零售、行業實戰、工商管理理論和跨境電商實際結合形成系統決策參考的文章和視頻,并通過官方網站和十余個全球主流媒體全渠道矩陣輸出,著力通過系統案例分析和方法輸出,從上而下點線面體推動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行業領軍的跨境新商業智庫媒體。
【二】
佐藤穎:真實的日本跨境電商 —— 日本樂天頭部賣家的2020年 與 2021年
( 尤其 在共同 經歷了逆算稽查、疫情沖擊的起伏迭蕩以來, 佐藤穎 身邊同一批入場的賣家朋友們, 同樣 有輸 有 贏,有成有敗,有得有失 。用她的話來概括,“幾家歡喜幾家愁”。)
俗話說, 當潮水退去 , 才知道誰在裸泳 。
而一場席卷全球的疫情,也沖刷出了一片真實的日本跨境電商海灘。
疫情之下,隨著日本從實體店轉移到在線市場,日本的跨境電商市場正在經歷重大變革。對于服裝品類賣家來說,這場“潮水”帶來的更多是狂歡盛宴——畢竟線下服裝零售店遭遇大規模關閉,網購服裝成為了不少消費者的“常規操作”,這給服裝出口賣家帶來了商機。
不少服裝賣家都在疫情助推下,乘上了跨境出口電商的“東風”,同時跟隨消費市場需求而轉變,將疫情危機變成一次“涅槃重生”的機會,收割著一波波來自時尚購物熱潮帶來的可觀利潤。
2020年1-12月,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912.2億美元,同比增長9.58%。其中紡織品出口1538.4億美元,同比增長29.2%;服裝出口1373.8億美元,同比下降6.4%。
而眼光銳利、嗅覺靈敏的佐藤穎,同樣是這場“潮水”的利益收割者。
從去年4月份開始,佐藤穎意識到日本居家辦公、視頻會議的要求也越來越常態化,日本市場的衣服需求也會隨之變化。于是,她開始改變以往的服裝品類,增加上衣的款式和庫存,同時,推出一些如家居服、拖鞋之類的家居用品,以最大限度地留住客源。
“在家開視頻會議,日本消費者對整潔、精致的上衣襯衣必然有所需求,這類 上衣會很有市場。但下身著裝是否精致就都無所謂,畢竟視頻里看不見。服裝品類賣家只要抓住這個消費特性,就能從中挖掘到到深層商機。”佐藤穎解釋道。
但看似前景光明、充滿機遇跨境電商市場,其背后卻也是激流涌蕩,暗藏洶涌。在這個有著末尾淘汰制的競技場里,類似佐藤穎這樣的大賣家成功案例不絕于耳,而“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失敗案例也在周而復始地上演著。
尤其 共同 經歷了逆算稽查、疫情沖擊的起伏迭蕩以來, 佐藤穎 身邊同一批入場的賣家朋友們, 同樣 有輸 有 贏,有成有敗,有得有失 。用她的話概括,“幾家歡喜幾家愁”。
在 她 看來, 這些 賣家 之所以被日本市場 淘汰,并非是因為日本站 的“苛刻”, 反而很有可能是 因為他們沒有順勢 而為 、沒有 看穿掩蓋在種種廝殺迷障下的真實 日本消費市 場 ,以至于因 用戶需求的延遲而無法度過現金流的空白期 ,導致運營全線崩盤。
例如,全球地區“居家令”的頒布和強制執行,致使消費者外出社交頻率變低,居家時間變長,致使全球購物者對精致婚紗禮服之類的服飾需求必定下降。消費者也開始從崇尚精致時尚風格到選擇簡潔、舒適的家居服裝。
但偏偏有些高檔婚紗禮服賣家非得“逆勢而為”,不以客觀的眼光看清形勢,不順著大勢而做決定,僅憑主觀臆斷,忽視了日本消費市場形勢做出盲目決策,無銷量,庫存壓力變大,因資金鏈斷裂,最后被日本市場“掃地出門”。
(來源:123rf.com)
在佐藤穎看來,如果這些禮服品類賣家能夠按照市場消費習慣去改變服裝款式,迎合全球消費者對舒適、簡約家居用品的需求和口味,或是對婚紗禮服產品進行在款式、版型、剪裁上的改良,往簡約型、輕便型婚紗設計趨勢邁進,或許就能夠在萬馬齊喑、哀怨遍野、呈疊加下降態勢的疫情經濟下頂住壓力,逃過一劫。
“市場要什么,我們做什么,市場要求什么服務 ,我們提供什么服務。日本跟中國不一樣,中國要求價格便宜,但日本客戶卻要求‘一塊錢買一精品’,這就是文化的差異。便宜的產品在中國好賣,但在日本卻行不通,我們唯有想方設法以精品質量迎合日本消費者和日本市場。”她說。
除了疫情的強烈沖擊以外,亞馬遜日本站在2021年也遭遇了一場無前例的、嚴格的“逆算”。今年4月1日起,日本海關宣布針對出口到日本的貨物開始施行逆算方式征收關稅。一時間眾說紛紜,發展潛力無限的日本市場門檻陡然增高,這讓想要入駐日本站的中國買家躊躇不已,望而生畏。
而日本海關此次重拳出擊,實施稅收整頓,也是為了保護本土化貿易商,避免不公平,規范市場秩序,同時打擊那些為了省錢而打擦邊球、鋌而走險的電商賣家。
隨著英國、歐盟、美國、日本相繼刮起不同程度上的“稅務風暴”,對跨境電商行業內魚龍混雜、出口騙稅、虛假貿易的狀況進行“大刀闊斧”改革的趨勢可以得出,全面合規跨境電商稅務時代已經來臨——財稅合規化是日益迫切的大勢所趨,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成為過去。
(來源:joc.com)
同樣,在佐藤穎看來,合規的操作、繳納稅款是每個跨境運營者必須履行的義務。“有些中國商家他覺得我多賺一分是一分,但其實并非如此。在日本,只要產品質量大于產品本身的價格,消費者就覺得物有所值,而賣家也無需冒險打‘擦邊球’,來把產品成本壓縮到最低。”她慎重說道。
不管是疫情下全球消費市場需求改變,還是越發嚴厲的稅務改革,“ 因勢而謀 , 應勢而動 , 順勢而為 ”,才是跨境電商出口賣家持續盈利的、有立足之地的關鍵之舉。
畢竟,在這個時代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也沒有什么是不被打破的,不變的只有守舊的思維以及懶惰。時刻保持危機感和不斷學習、創新的心態,才不至于被日本電商市場所淘汰。
關于#500億雛鷹跨境青年企業扶持計劃
以推動中國產品品牌出海為使命,由跨境@米show聯合眾多領軍企業盟友,從數千個優質項目企業中精選并輔助之,5年內持續輔導賦能培育100家年營收達到5億及以上年銷售,以產品研發、數字化營銷服務驅動的綜合跨境出口電商企業,從跨境平臺、DTC出海、跨境B2B三個維度入手,從企業戰略、技術架構、人才組織、出海工具、海外資源、渠道管理、投資融資7個模塊持續賦能的系列計劃。更多信息訪問跨境阿米show官方網站。
【三】
佐藤穎:日本樂天頭部時尚賣家眼中的中國賣家優缺點
( “日本 客人 對品牌的忠誠度非常高,一旦認可一個品牌,就會對 該 品牌 產生 依賴, 這樣一來, 復購率自然就高 。但凡有一次體驗不好以至于退貨 ,那 客人就算流失掉了 。 日本的跨境電商行業,退貨, 不只是 給客戶 退掉錢 那么簡單。 退掉的 , 還有客人的信任。”佐藤穎 鄭重說道。)
從2019年日本樂天以深圳為中心開拓華南3C品類賣家到2020年以杭州為起點全力鋪設華東市場,從華南到華東,樂天一直在加速對中國市場的深耕。
尤其是在中日貿易合作回暖勢頭得以鞏固的前提下,日本已經連續4年成為中國第二大貨物貿易伙伴國,而中國也連續10年成為日本第一大貨物貿易伙伴國。中國海關總署公布數據顯示,2020年中日進出口貿易總額達3175.38億美元,同比增長0.8%。其中,中國自日本進口1748.74億美元,同比增長1.8%。
樂天 斷斷續續試水中國市場近十年, 或許是 瞄準 中日之間的產能優勢 或是迫于 多方 競爭壓力,“遲到”的中國招商 計劃 也許會給一貫保守的日本樂天帶來新的活力。
畢竟如日本雅虎、日本亞馬遜這樣的競爭對手也正虎視眈眈緊盯自己。最近,軟銀集團旗下的雅虎日本母公司Z控股更是和Line公司實施經營合并,一舉成為日本最大IT企業。雅虎此番在信息、支付、通訊領域上的“大動作”,縱然使樂天、雅虎與亞馬遜三者之間的較量變得更激烈。
(來源:google)
但對于中國賣家來說,各大平臺相繼打開“迎賓”大門,降低門檻,附上配套運營服務,確實能有效幫助新手賣家盡快適應日本市場。除了政府和平臺提供政策福利以外,日本站有著得天獨厚的入駐優勢——注冊難度低、入駐賣家少、競爭熱度小、消費水平高、風俗習慣相近、物流配送便利、產品利潤回報空間大的特性。
但即便日本站有著這些得天獨厚的市場優勢,是否能夠攻破日本市場且持續立足,依然要看個人功力。畢竟精致、細膩、追求細節一直是日本的代表名詞,跨境出口賣家想要在這個以追求“匠人之道”聞名于世的國家中分上一杯羹,單純“復制”一套中國電商的運營思維顯然是攻不破,打不通的。
唯有充分摸清日本站的市場規律和客戶消費習慣,且 以本土化思維挖掘產品價值,提升售前售后服務質量, 揚長避短,才能 在 出海 “掘金”道路上事半功倍。
其一,日本人工客服成本低。 日本人工客服工作時間是周一到周五的上午10點到下午4點;尤其是樂天平臺,客服僅需通過短信與客戶溝通,中國賣家便可在人工客服上節省成本。
但在挑選客服團隊上, 佐藤穎建議 最好組建本土客服團隊來完成訂單處理、信息溝通工作。 “很多賣家選擇留學生或者懂日語的中國人做客服,他們確實會說日語,但會‘說’與說‘精’本就是兩回事。日本上級下級語言存在差異,這是中國人很難去模仿的。”
其二,日本客戶退貨率低。 國內淘寶、京東、拼多多平臺內的第三方賣家大都支持無條件退換貨,但日本卻沒有無條件退貨模式。日本出了名嚴謹,在購物行為上如此。一旦選中商品,他們就很少會退貨。因此,做好產品品控是關鍵。
其三,日本客戶 留評率 高。 這也益于日本人嚴謹細致的態度,他們如果對商品滿意,便會嚴謹對待評價,且做出真實反映;但如果質量不過關,“苛刻”且“較真”的他們會把差評寫得十分詳細,產品被直接踩死。
其四,日本市場對產品的要求高,這 不僅僅是對質量的要求,還包括對商品的展示形式與效果。
產品質量若不被消費者看到,又何談轉化率?佐藤穎坦言,中國賣家想要做出高轉化率的詳情頁,則須將本土化思維運用到文字描述、圖片拍攝、網頁設計之中,且保證產品內容上的真實性,對消費者負責。
相反, 僅利用 中國傳統的電商思維揣測日本客戶 ,卻非深入本土文化, 自然是 處處碰壁。
例如,中國有些電商賣家選用高顏值、身材高挑、氣質型模特甚至是歐美模特去展示著裝效果,這無可厚非。但有可能這些得體的衣物在買家身上穿著時,卻毫無美感,反而多了一種“滑稽”感覺。在日本消費市場,類似這種“賣家秀”與“賣家秀”的強烈反差,帶來的不僅是低轉化率,更可能是投訴與差評。
(來源:kprofiles.com)
“ 日本人平均身高1.56m,找1.7m的模特試穿是不具參考價值的。1.6m的模特可能不如1.7m的形體好,但這確實是真實的、且符合日本平均身高的試穿效果。內容真實是保證詳情頁轉化成功關鍵。日本消費者只有看到真實的、有誠意的產品內容,才會真正觸發購買欲。 ”
此外,為避免色差問題,佐藤穎的設計團隊也會在修圖環節上做得更細致,盡量調試出與產品實物一致的圖片;在文字描敘上,充分了解客戶的需求和特點,做好產品賣點展示——商品參數、顏色尺寸、購買須知、退還說明、細節展示和售后服務……最大程度地避免因色差大、尺寸不符等原因導致的退貨。
“日本 客人 對品牌的忠誠度非常高,一旦認可一個品牌,就會對品牌 產生 依賴,復購率自然就高 。但凡有一次體驗不好以至于退貨 ,那 客人基本就流失了 。 退貨, 不只是退掉錢 而已 ,退掉的還有客人的信任。”佐藤穎 鄭重說道。
而在日本市場的新流量開拓的環節上, 佐藤穎認為,網紅營銷可以成為中國賣家開拓新流量池的突破口。 畢竟,日本網紅直播帶貨模式是在疫情之后才燃起苗頭,中國賣家能將國內直播模式融入其中;其次,日本網紅直播費用低,三千到八千人民幣不等,多次投入尚未不可。而日本的網紅明星粉絲群體龐大,明星效應顯著,品牌效應得以慢慢滲透。
(來源:searchenginejournal.com)
“中國賣家還可根據自主品牌和產品定性,預先篩選和鑒定社交媒體有影響力人士,分析每位網紅的粉絲群體屬性,并將其與自身業務目標進行匹配,實現利益最大化和效益可視化。”她說。
但 網紅營銷顯然不是持續 獲得 日本客戶 青睞 、達到品牌效益滲透的 萬能藥 。 歸根 結底,中國賣家除了在新流量池開拓上下功夫外,還需把錢花在刀刃上。
產品質量、品控環節才是重中之重。
因為產品硬實力不行、品質沒保障,僅靠網紅一張嘴、一些折扣以及粉絲對網紅的信任,很難收到好效果。就如國內電商頻頻爆雷,從快手辛巴售賣假燕窩到羅永浩銷售假羊毛衫等翻車事件數不勝數,產品質量不過關,更容易被粉絲詬病。
在產品 質檢問題上, 亞馬遜站上的不少中國賣家也曾因 產品面料以及洗滌標準 而 遭 以 客人投訴 、差評。所以,常規那套“沖就完事了”、“黑貓白貓, 抓到老鼠 就是好貓”的運營邏輯在日本市場顯然不再成立 。
“出口前的質檢環節,萬萬不能省。若是在日本清關、申報環節被查出,或是在銷售環節因產品質量被客戶投訴,都得不償失。不要等出現問題才去解決,而應在源頭上解決。”佐藤穎鄭重說道。
【四】
佐藤穎:從日本本土跨境創業者到到中日跨境賦能者
( 從全職太太到回歸職場到如今叱咤中日跨境電風云的領軍企業創始人, 佐藤穎和她的團隊確實成為 中國賣家開拓、深耕日本市場 的典型樣本 。如今,她 抓住 了企業 “向上”發展的機遇,瞄準 中日之間的產能優勢, 持續為 跨境出口電商 產業“ 賦能 ” ——搭建好中國賣家出海日本的 “ 橋梁 ”,助推 中國賣家更好發力。)
疫情不僅是加速跨境電商發展的紅利“東風”,更是一劑推動企業內部改革的催化劑。在這期間,佐藤穎也經歷了轉型升級,并完成了從日本本土跨境創業者到到中日跨境賦能者的角色轉換。
她毅然決定將自己的 核心能力賦予其他中日跨境商家 ,來 培養扶植競爭對手。 或許 別人或許很難 想明白 ,在 日本站 前景十分廣闊的時刻, 為何要 放棄挖金子 , 反而選擇去賣水 ?
但在她看來,即便是自己不想吃這碗‘飯’了,也想把這碗‘飯’分給其他想要深耕日本市場的中國賣家。
“今年公司的營業額比去年高了10%以上,已經實現目標了。但我同時也覺得,這已經到天花板了,我也不想通過壓庫存的模式來做更高的營業額。如何把中國的資源優勢與日本進行本土化融合,讓資源能夠利用得更為合理充分、能在日本能最大化發揮其價值,成為現階段想要做的事。”她解釋道。
確實,10年的時間,讓佐藤穎的公司實現了從前端訂單和消費者、中間供應鏈倉儲物流、商品開發管控、中日兩地運營客服以及本土平臺銷售管理的體系上的全鏈路管控,其業務范圍涉及到多個領域:設計、生產、加工、質檢、運輸、通關、販賣、企劃。
但其實, 賦能 已經 不僅僅是企業的自主抉擇,更是新經濟時代下,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佐藤穎決定,以 收取服務費 的形式開放自己公司內部研發的數據系統,幫助中國賣家在日本市場以更加合法合規的方式來出海 “掘金” ,實現互利共贏。
“日本市場雖然‘挑剔’和‘苛刻’,但其實它也有著無限潛力。中國賣家有能力做好,但為什么不做?將公司系統開放給他們,他們就會發現,樂天平臺其實沒有那么難,甚至會比亞馬遜的利潤更高一些。”她說。
例如,開放公司內部的設計、生產、加工、質檢、運輸、通關、販賣、企劃系統,避免被日本海關在清清關環節上抓到漏洞,也能降低在銷售環節因質量不符導致大批量的退貨,降低損失。畢竟日本的商業環境與法律法規一直都十分成熟完善,當地政府對某些產品有特定的管控,賣家跨境尤其不能觸犯相關法律法規,否則可能罰得傾家蕩產。
在佐藤穎看來,做生意,還是要專注于自身。“只要自己的產品適合市場需求且達到客戶的標準,提供好配套對應的服務,那么這個生意誰都搶不走。我勸中國商家不要太省錢,要想做好日本市場,衣服的成本可以壓縮,但前期產品的質檢、售后服務絕對不能被壓縮,風險太大了。”
但教歸教,中國賣家是否能夠在日本大展拳腳、駐扎深耕就是另一回事了。這種關系就像老師授課和學生聽課,老師提供便捷的學習方法,但學生是否學會,還是“左耳進右耳出”,顯然就看學生的理解吸收能力了。
同樣,佐藤穎 為 中國出口電商 產業“ 賦能 ” ,也僅是搭建了一把中國與日本之間的跨境 “ 橋梁 ”,助推 中國賣家更好發力罷了。倘若這類賣家不 消化 不 吸收, 不會自我總結和復盤,學會應對突發事件 , 及時調整產品策略和市場方向,在未來同樣也會被日本市場“掃地出門”。
“中國在變化,日本也在變化,你只要適合這個變化,你都不用找我就可以自己挑大梁,做生意。但你若是是從“零”做起的話,我覺得我能幫到您。賦能的同時也能實現雙贏,何樂而不為?”佐藤穎笑了笑道。
這 10年 來 ,佐藤穎從全職太太到回歸職場到如今叱咤中日跨境電風云的領軍企業創始人, 且能 在日本市場中摸索出目標成長路徑,讓產品銷售量從減法變成加法,甚至是變成乘法——呈現幾何倍數增長,本就不是一件容易事。
用她的話來說,“我吃過這個苦。”而如今,得益于他人曾經的協助和指點,她依然選擇成為一個優質產品輸出者——對中國跨境出口行業傾囊相授,賦能他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