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對于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響就像電力對世界的影響一樣,是極為深刻而且全方位的。對于這一點,我們的任何高估都可能是嚴重低估。任何行業都需要擁抱互聯網,不是用口號,而是用心智,全身心融入。用互聯網思維重構思維模式、商業模式和技術實現方式,重建企業與工人的關系和構成關系的方式。所以,從移動互聯網發展的維度看,建筑勞務用工管理的創新和轉型已經勢在必行。
可親可愛的建筑工人分布在全國各地,用汗水澆筑大廈,用雙手改造城鄉,為城市的發展付出了血淚和汗水,辛勞付出令人欽佩。他們承擔著巨大的社會責任,也發揮著無可替代的社會和諧及穩定作用。
智在千里,慧享未來,智慧生活,未來已來。當今互聯網和大數據無時無刻不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各種創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大大提升了人們便捷性和獲得感。從新年初的“用工荒”到年底的“討薪潮”,建筑用工問題一直是全民關注的焦點。
“易工家APP”帶著為建筑勞務行業解決問題的決心應運而生。產品以探索人力勞動力資源的創新創業新模式,以行業各主體的便捷和實惠為迭代目的,切實做好云端記工記賬記事和考勤、招工找活、薪資支付、保險繳納(社保、意外險)功能,以及稅務統籌、生活消費、信用評價體系等綜合服務平臺產品。客戶現已覆蓋國內510個城市,并延滲至57個國家范圍。產品是結合人力勞動力資源行業發展的現狀和移動互聯網成熟應用而創立,以最為實用的勞務支付及應用平臺為愿景,互聯網+勞動力領域的典型應用和融合。
正如易工家創始人張海東介紹說:“五元素認證、實名制支付是易工家App的核心功能,打通合同流、結算流和支付流,才能處理好相關的勞動管理事務和勞動爭議事宜,從而避免勞資糾紛,減少用工風險,讓用工管理走上規范化的軌道。”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技術完全支撐和滿足實名制管理,據市場調查了解。考勤方面,工人進出場時無須傳統門禁管理體系,被動式的掃臉定位識別,只須正常進出現場,便可主動被識別并留下考勤記錄,同時提供數據分析平臺,為項目部管理提供了良好的管理支撐,同時傳輸到相應的主管部門。記工記賬方面,功能便捷優異,記工記賬信息一目了然,信息對稱屬實。同時,其相關數據通過網絡云平臺達到實時、同步,傳送到對應的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并達到適時有效的監管體制。
目前,除了易工家之外,在我國不少第三方平臺已經達到真正的實名認證,也可以做到工資真正發到工人手中。通過手機移動端實現支付、轉賬、消費,正深刻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傳統生活習慣,這一全社會支付方式的大變革,也應讓互聯網紅利惠及每一個普通建筑工人。工人綁定自己銀行卡或開設虛擬賬戶,將工資直接發到工人銀行卡或虛擬賬戶,工人通過移動手機端進行查收和核對,有效地解決了傳統的代辦和保管工人的銀行卡,并代為支取等弊端。支付結算方面,可適時轉賬支付,支付明細清晰,支付記錄長久保存。
實現從勞務用工到產業工人的轉化,職業技能培訓首當先行。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關于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指導意見,將逐步實行工人持證上崗制度。面對如此龐大的工人隊伍技能培訓、職業鑒定,須運用互聯網培訓手段,方可滿足和符合制度設計需要。基本方向可在實名制管理平臺上,增加設立職業培訓模塊,普通工人的持證上崗或初級職業認證,工人可通過網絡終端和移動APP方式,進行線上學習培訓和考核通過,這原本也是實名制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要逐漸探索特殊崗位和中高級職業認定的線上、線下培訓考核方式。
如何減輕政府主管部門管理壓力和施工企業成本壓力的前提下,推動智慧化工地之實名制管理體系的措施,至關重要。當前全國各地市場上產品琳瑯滿目、參差不齊、價格差距之大等等,當然,也有類似于易工家APP軟件一樣秉承熱衷服務的初衷,軟硬件體系結合,致力于建筑行業的實名制信息化,讓建筑業勞務管理部門和建筑工人都能享受到互聯網給他們帶來的便捷和實惠。不同的產品,從不同的切入角度,得到不同的數據,成就不同的平臺,然后為其平臺的客戶群體畫像,并能夠最終達到主管部門和企業達到最好監管和服務的標準,以更加穩健的步伐加速發展和探索,創新創建更加精彩的社會環境。
互聯網的浪潮已經滲透和影響到各行各業,甚至顛覆了很多傳統的行業。充分利用互聯網,引入智能化設備,為傳統管理模式引入新理念,真正變“被動監督”為“主動監管”,真正體現“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生產方針,真正實現“數據一個庫、服務一張網、管理一條線”。(易工家 文/圖)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