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新聞將焦點對準了一眾煥發新生機的外貿企業。我國外貿進出口從2020年6月份起,連續7個月實現正增長,全年進出口總值和國際市場份額都創下歷史最高紀錄,面對市場出現的新變化,我國外貿企業紛紛轉型,雖然行業不同、轉型路徑不同,從傳統制造向柔性制造、智能制造升級的大方向卻是基本一致的。
據前方記者報道,在溫州夏夢意杰服裝廠,雖然臨近春節,但幾天來,各部門一直忙著和客戶開會商討改革方案,從原來大批量的訂單生產轉型做小批量定制。
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當前整個服裝行業傳統的大批量訂單急劇下滑,利潤越來越薄,但個性化、利潤高的小批量定制發展迅速。所以一開年,他們先忍痛砍掉了四五家盈利較低的大客戶,然后主動對接其它客戶改變合作模式。
據夏夢意杰服飾有限公司國際部總監鄭屹表示,要用最小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去撬動一個更廣闊的外貿市場,所有的一整套體系都是為了定制化、個性化、小批量的這個業務模式服務的。
而之所以能做出這么快速的反應,得益于企業這幾年在生產領域提前布局柔性改造。在生產車間,記者看到這里已建成兩條這樣的柔性生產線,今年還將再改造兩條傳統生產線。
柔性改造服務商(必要科技)負責人袁源告訴記者,通過與工廠進行數字化對接,把用戶的訂單進行各個模塊的實時拆解,原來我們一條生產線只能生產一款產品,現在一條生產線可以同時生產十幾種產品。
快速抓住市場變化調整生產,這為企業帶來意想不到的成效。2020年雖然受疫情影響,夏夢意杰全年的銷售量同比下降了45%,但是由于盈利能力提高,全年銷售額不降反升,毛利率同比增長了150%。
夏夢意杰的成功離不開背后C2M模式的支持。C2M英文全稱為Customer-to-Manufacture,又被稱為“短路經濟”,簡單說就是工廠直連消費者,但它關系到生產、制造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變革。這樣做的優勢是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滿足供需兩側的降本增效需求,使工廠可以實現零庫存、消費者可以用工廠價格拿到大牌品質商品,通過制造企業和消費者的雙贏推動制造業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實現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甚至提升國民經濟體系的整體效能,是建設“質量強國”“制造強國”的重要路徑。
C2M模式由必要科技創始人畢勝提出并率先在國內落地。經過七年行業打磨,必要科技打造了一套“中國制造高品質供&需運營”操作系統。
如今,歷經七年發展的C2M模式,已經成功幫助一些制造企業對制造技術、研發、制造、營銷、品牌、工藝、文化理念等各環節的重構 加深制造商對消費者需求的了解,實現柔性增效。C2M正在幫助制造企業實現能力矩陣的優化改造,達成高質量躍升。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