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任務和脫貧攻堅目標,成為舉國關注的焦點。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土地是農民的根本,發展農業經濟是富農的第一要務。黑龍江省通河縣作為全國名列前茅的水稻生產大縣,素有‘稻谷之鄉’和“水稻王國”的美譽。在品牌勢能的經濟時代,通河縣以綠色有機水稻種植為代表的綠色農業快速發展,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通河大米”品牌價值達88.5億元。今年以來,通河縣發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引領高質量發展。這里,不只坐擁寒地黑土、資源沃土,更將成為創業熱土、安居樂土。
通河大米的發展歷程是脫貧攻堅中產業強縣的典范,對大米產業發展具有非常強的推動作用,擴大“通河大米”的品牌影響力也是當下在市場運營中打造區域公共品牌的重要工作。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論述,積極促進大米產業提質增效及農業可持續性發展,培育更多的具有競爭力的大米區域公共品牌及企業龍頭品牌,不斷提升大米產品和服務的質量與影響力,搭建起全國乃至全球創新交流合作平臺,進一步提升“通河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及相關企業品牌的市場競爭力,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指導,黑龍江省通河縣人民政府、中國國家品牌網共同主辦,慧眼食珍集團協辦的 2020“通河大米”產業發展論壇暨“通河大米”中國行品牌推介會——北京推介會于12 月 6 日在北京舉辦。
黑龍江省原省長張左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特聘專家、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國務院參事、原農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劉堅,通河縣委書記王忠勛參加本次會議。
大會伊始,黑龍江省原省長張左己以及主辦方通河縣委書記王忠勛分別發表致辭。
張左已
王忠勛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參政議政特聘專家、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作主旨發言,他指出:我國品牌建設的重點工作就是要圍繞拓展國內外市場,樹立中國品牌的優良形象。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宣傳我國優秀品牌的正能量;建立“科學,公正,公開,公認”的品牌價值評價機制,培育現代品牌;利用我國已經掌控的品牌評價的國際話語權,推動中國品牌走上世界,拓展國際市場;大力推進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實現品牌強農。通河縣要在已有成果的基礎上,實施品牌強縣發展戰略,進一步建立完善“區域品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機制,以品牌為引領,通過龍頭企業帶動通河大米、通河大榛子、北藥區域品牌的發展,推動通河區域品牌馳名中國,享譽全球。
劉平均
國務院參事、原農業部副部長、國務院扶貧辦原主任劉堅在講話中表示:通河大米的品牌推進不僅僅是擴大通河大米的知名度和銷路,更重要的是關于糧食的安全。糧食的穩定能保證農民種糧和地方政府種糧的積極性,所以必須加強對大米地域品牌標識的宣傳,在市場的細分當中找前景,形成穩定的消費群體,制定通河大米的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加強品牌管理。
劉堅
隨后,清華大學教授兼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現代科技農業工程研究所所長郭志剛針對“水稻精準施肥與施肥提質”做主題演講。他說,水稻均衡施肥可以生產出綠色環保安全的高品質稻米,他還從專業角度介紹了配方施肥的策略、田間管理的注意事項以及水稻均衡營養肥的增產及節肥效果。
郭志剛
中標合信(北京)認證有限公司高級技術經理李可偉在探討“區域公用品牌培育與保護機制探討”時提到,區域公用品牌建設需要四個基本條件,分別是特色地域、特有品質、產業規模和扶持政策,他還分享了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典型案例,他指出,區域公用品牌建設的主要利益相關方是品牌所有者和使用者,他們需要共同培育和保護區域公用品牌。
李可偉
關于如何通過“品質、品牌、營銷聯動,讓通河大米更具優勢”,慧眼食珍集團董事長李衛偉認為:在品牌工程的塑造上,通河大米需要充分借助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及農業部的影響力,參與農產品推廣協會等活動,以政府推廣的方式,快速建立消費者對通河大米的認知。
李衛偉
藍獅(北京)品牌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商圍繞“定制模式讓大米區域品牌更有價值”主題,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說:中國產品競爭實質是產地競爭,區域公共品牌已然進入新時代,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特點,但內在的運用規律是相通的,通河大米區域品牌需要抓住消費升級、模式升級的新時代,基于定制、眾籌等方法,取得新成績。
賈商
隨后通河縣委副書記吳國清做了通河縣大米產業發展規劃報告,他表示,在“通河大米”品牌建設的規劃上,通河縣將從品質提升和品牌建設兩方面規劃確立戰略目標,實現產業發展的內核驅動。在品牌建設上,通河縣將打造特色產業集群,對接市場重塑集群,提升服務塑造形象,強化產品品質監管。
吳國清
會上還進行了“通河大米”國家地理標志授權儀式。
通河縣迎春糧油有限公司董事長陸軍華,通河縣富盈水稻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志強以及通河縣雙利精米加工有限公司市場總監張俊濤作為通河縣本地大米企業的代表此次也來到推薦會現場。
陸軍華
張志強
張俊濤
在大會最后,還進行了“通河大米”入選“一縣一品”品牌扶持行動正式簽約,以及與中國國家品牌網建立合作戰略簽約儀式。
中國國家品牌網合作伙伴簽約儀式。
2020年“通河大米”銷售合作簽約。
通河縣地處全球公認的北緯45°優質農產品黃金帶,寒地黑土有機質、礦物質含量高,土壤、大氣、水質未受到工農業污染,是名副其實的“凈土”。境內有27條大小河流,水資源豐富,水田灌溉主要為松花江水和山泉水。好生態孕育好大米,通河水田面積達130萬畝,占耕地總面積的70%,是全國名列前茅的水稻生產大縣。
目前,通河生態稻從選種到育苗、種植的標準化體系初具雛形,產、供、銷全程一體化機制不斷建設,通河大米正在成為一張閃亮的地域“金名片”。近年來,圍繞“通河生態米”這塊金字招牌,縣委、縣政府提出綠色發展新理念,深入實施農業品牌化戰略,積極創建全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全國生態產品原產地、全國綠色有機食品聯盟縣,在“種得好”上,實施綠色農業“雙百工程”,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六統一”,保證了大米的品質穩定。通河大米連續兩屆榮獲上海國際綠色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位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百強榜第37名,今年,通河縣已獲批國家級綠色高產高效示范園區、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水稻)生產基地。在“第二屆中國(三亞)國際水稻論壇”上,袁隆平院士對“通河生態米”高度贊賞,并欣然題字:“通河——中國優質生態米之鄉”。
產品的品質是品牌建設的基礎,也是做強農業品牌的重要基石。通河大米抓住了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有利機遇,以品牌為引領,推動要素整合聚集,全面改造提升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走出了高品質產品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的有效路徑。此次推介會強化了通河大米對品牌運營、標準深化和銷售管理的認知,同時拓寬媒體傳播渠道,將優質的通河大米推介給消費者和更廣闊的國際市場,通河大米的品牌之路將會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