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楊鳳連:把事情做好了,很多事情自然就來了
楊鳳連,是土生土長的昆明人。
如今48歲的她,氣質樸素內斂,如同她的聲音,低沉平緩,讓人感受到她的自信從容。然而當她開口時,一字一眼,又透露著一股認真。
楊鳳連的認真,是受父母影響。兒時,父母對楊鳳連十分嚴厲,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你看看你這個鬼樣子,你以后只會要飯的。
這句話,讓楊鳳連很自卑,久而久之,這種自卑便讓她形成了一種韌性,就是專注在做事情上。這點在她做譚木匠時,體現得淋漓盡致。
1999年,一次偶然機會,她從一本《商界》的背面看到譚木匠的廣告,便來到了譚木匠工廠考察。
“過去以后,剛好那些工人下班,我就看到那些人一瘸一拐地走了過來,就看著我,那種眼神發著光,一下子就讓我感受到生活的那種希望!”
或許是出于同理心,譚木匠殘疾員工樂觀的生活態度,讓剛經歷了情感挫折陷入低迷的她重燃了對生活的希望。
從工廠回去后,二話沒說,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楊鳳連就在昆明開了第一家譚木匠專賣店。
“你不知道,我30歲不到剛開始做譚木匠的時候,沒有一個人支持我。那個時候的我,連普通話都不會說,也不知道怎么開店,更不要說管理員工了,什么都不知道?!?/p>
剛開始幾年,由于不善經營,楊鳳連的店業績總是倒數,開年會的時候頭都抬不起來。
甚至在她想擴張市場,再開譚木匠店時,連董事長都勸她:你的店,開的也不怎么好,如果你做得這樣的話,沒必要再做第二家了。
這句話,就如同兒時父母的“你看看你這個鬼樣子,你以后只會要飯的”一樣,讓她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然而,她骨子里的韌性,又再次讓她堅強起來,她還是堅持開了新店。
不會經營管理,她就想了一個辦法,給員工讀公司內刊,一篇一篇的讀,就像精神食糧一樣,讓她們感受到了譚木匠的精神和文化。
楊鳳連就用這種“傻瓜式”的方式,支撐著自己不斷地學習,終于熬過了最初艱難的階段。
隨后的十幾年里,楊鳳連的專賣店,在公司銷售排名上都是榜上有名,而她也從年會“抬不起頭的人”變成了“臺上的人”。
母親楊鳳連:心懷愧疚,希望給孩子更多
作為母親,楊鳳連是愧疚的。
“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家里人沒有人幫我,而我也是艱難起步的時候,很少照顧到她,我自己心里面,還是會有一些愧疚?!?/p>
大女兒讀高中時,有一次開家長會,楊鳳連由于忙碌而忘了時間。
等她忽然想起去到學校時,班主任問了一句話:“親媽還是后媽?”
楊鳳連一下沒有反應過來,說:“后媽?!闭f完后她就愣住了:不對,怎么是后媽呢?
在女兒的眼里,忙碌是媽媽的常態,忘記吃飯都屬于正常。
作為一個單親媽媽,楊鳳連無法像其他媽媽一樣給予兩個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
她能做的,就是把母愛轉變成一種精神,鼓勵她們,讓她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楊鳳連和女兒的相處模式,不是像大多數母女一樣膩歪在一起,而是相對獨立,各有想法和喜好。
不管是在假期還是其他空余時間,母女三人都不會閑著,出去學習也好,上班也好,總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從小的耳濡目染,讓楊鳳連的堅強,也延續到了女兒們身上。
“因為她在那,她能做那么多其實有很多女性都做不到的事情,然后我們也就覺得,沒有什么是我們做不到的?!?/p>
——女兒
“妻子”楊鳳連:離開婚姻后,最終學會讓自己堅強
在事業方面,楊鳳連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對于她自己的感情來說,卻并非如此。
1999年,是楊鳳連命運的轉折點。那年,她離婚了,孩子只有一歲。那次情感的挫折,帶給楊鳳連巨大的打擊。
“自己最低谷的時候,坐著那個輪船去萬州的時候,我就想干脆跳下去算了!”
當她再次重拾愛情,走入第二次婚姻時,命運又給了她一次重錘。
“本來想著我第二次結婚,我是不會再離婚,但真的是越過越難受,真的壓力太大,那就決定,離!”
離婚時,民政局的工作人員問她:“你想好了嗎?”楊鳳連嘴上回答:“我已經想好了,沒問題,就是離?!比欢劭衾锏臏I水,怎么止也止不住。
回到家中,面對女兒,她只是輕描淡寫地說:“我離婚了。”就這樣,所有傷痛被她埋藏心底。
或許是楊鳳連骨子里的韌性,讓她習慣了堅強。如同前夫所說:“本來是個小鳥依人,過日子的時候才知道,原來是個大雕?!?/p>
可是,哪個女子不想“小鳥依人”,奈何生活卻告訴她們要“獨立堅強”。
關于自己:堅強的背后,是溫柔與浪漫
在女兒眼里,楊鳳連是家里的頂梁柱,她的堅強,成為她們的榜樣,她的溫柔,成為她們的保護傘。
在朋友眼里,楊鳳連是一個認真專注的學者,一路走來,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升,仿佛沒有東西可以干擾到她。
在店員眼里,楊鳳連是一個勤奮慷慨的老板,她會帶著員工一起學習,幫助她們成長,還會帶著她們一起做公益。
如今的楊鳳連,經歷過歲月的洗禮后,留下的是時光沉淀的安寧。
她喜歡逛花市,看到漂亮的花時,還會拍很多照片,分享給朋友。
她喜歡運動,和朋友打羽毛球,在球場上渾汗如雨。
她會在路邊,溫柔地捧起摔落的小鳥兒,開心地看它再次飛起。
她會在評價自己的人生時,微笑地說出:“我覺得挺滿意的?!?/p>
曾經生活讓她身披戰甲,21年沉浮后,她終于退下了堅硬的外殼,回歸真實的自己。
楊鳳連和譚木匠:靠在“它”身上,非常舒服非常暖
對于楊鳳連來說,譚木匠是特殊的存在,就像是一個靠山,她靠她“它”,走過了21年。
“它就是一個大哥的角色,很多時候就是譚木匠支撐我往前走?!?/p>
“如果沒有譚木匠,我都不知道我的人生會不會是這個樣子?!?/p>
今年疫情,面對市場壓力,楊鳳連還開了三家譚木匠店,她的舉動,源自于對譚木匠的自信。
在她看來,很少有一個這樣的公司,對加盟商的支持力度那么大。
也很少有公司,像譚木匠一樣,20余年來,面對講究物質利益的多變社會,始終堅持“誠實、勞動、快樂”的文化理念,保持本心、回歸誠實。
譚木匠的這份堅持,讓她覺得很踏實、很實在,覺得值得她像這樣去依靠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