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日前,在第五屆中國(曹妃甸)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峰會暨2020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年會上,能鏈合伙人劉新桐受邀并做了題為《數字化為媒——出行能源進入石化能源、新能源雙輪驅動時代》的主旨分享。能鏈集團也榮獲“2020中國物流與供應鏈金融卓越服務企業(yè)”。
(能鏈合伙人劉新桐)
成立4年來,能鏈實現了每年7倍的增長,成為中國領先的互聯網能源交易平臺及數字化服務商。近日,能鏈合伙人劉新桐接受了掌鏈網·第一物流網(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新媒體平臺)記者專訪,解讀了能鏈如何將數字化植入能源產業(yè)各環(huán)節(jié)、各主體的流通之中,以及能鏈的發(fā)展愿景。
倒逼能源行業(yè)數字化升級
“能源供給兩端嚴重失衡,數字化是唯一解決方案。”
劉新桐告訴記者,交通物流出行的數字化,催生了對數字化能源補給網絡的需求,智能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讓中國擁有了全球最大的數字化車主群體。能鏈在此基礎上,打造出能源互聯網開放平臺,成為能源行業(yè)數字化大中臺,與微信、高德等3000多家平臺合作,覆蓋4億數字車主。
從物流貨運行業(yè)來看,整個物流行業(yè)的平均利潤率只有6%。 一輛貨車的整個運輸成本支出中,燃油成本占比高達40%。據統(tǒng)計,燃油費占車輛成本的25%-30%,直接影響車隊的利潤。
能鏈使用大數據、AloT和大中臺等先進技術,打通了成品油上下游全產業(yè)鏈,實現了能源供需兩端的數字化連接,推動了能源產業(yè)各環(huán)節(jié)、各主體的全面數字化互通互聯。
能鏈旗下能鏈團油通過創(chuàng)新能源集采與油品優(yōu)惠的新零售方式,一方面,為車隊提供靈活、高效、優(yōu)惠的加油服務,可使運營車輛節(jié)省5%的加油成本,促進車隊整體利潤提升30%; 另一方面,能鏈云服務可以通過連接云端大數據,自動匹配運輸行車路線,推薦沿途最優(yōu)加油站, 從而進一步降低商用車的運營成本。
雙料“獨角獸”的獨特武器
能鏈是行業(yè)內唯一獲得國內外雙料“獨角獸”的能源產業(yè)互聯網平臺,在出行能源新基礎設施賽道上,劉新桐認為能鏈有兩個獨特武器。
一是,中國最大的車主公域流量平臺+中臺接口
能鏈擁有電樁、油站聚合的廣域流量直聯流量中臺,聚集了3000多家合作伙伴,聯合了高德地圖、百度地圖、騰訊地圖、微信、支付寶等國民軟件,并為他們提供能源底層數據及支付服務。
第二,能鏈是唯一一家油電一體化數字化能源企業(yè)。
目前,能鏈業(yè)務覆蓋全國1700多個城市,涉及能鏈云(團油/快電/SaaS)、能鏈物流、能鏈新能源港、能鏈智電四大業(yè)務板塊。在油電一體化能源補給領域,能鏈位居中國第一。
能鏈團油是中國領先的職業(yè)司機加油平臺,連接了2萬余座加油站,占國內油站總量的23%。能鏈團油把長尾油站連接起來,織成一張覆蓋全國的數字化的加油網絡。車主可以在全國大范圍內實現便捷加油,享受優(yōu)惠而具有品質的加油服務。
能鏈快電連接了40余萬根充電樁,占中國公共充電樁總量70%。一方面,能鏈快電通過打通充電樁使用信息,解決用戶里程焦慮;另一方面,汽車制造商或車聯網公司可以利用能鏈快電的充電樁網絡數據為其他司機和用戶提供充電工具和信息。
能鏈云致力于為能源零售終端提供全面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旗下的SaaS業(yè)務覆蓋了1.8萬座加油站,占國內油站總量的17.5%。
油電雙輪驅動
能鏈提出了能源消費“4Buy”理論,從路過購買的Pass Buy,到基于地理位置的LBS Buy,再到現在能鏈團油、能鏈快電的數字化購買Data Buy,最終達成Auto Buy,實現以車輛為中心的全場景智能化能源消費。
能鏈1.0階段, 把車主聚合起來,向加油站和充電樁去做集采,幫助中國的車主去降低用油成本。
能鏈2.0階段, 把加油站和充電樁聚合起來,再向它的上游去做集采。
能鏈期望 連接6萬座長尾油站,為油站提供SaaS,吸引三公里以外的流量,打造能鏈新能源港,促進整個能源行業(yè)的數字化升級。
劉新桐表示,中國出行能源,未來會沿著二元法則發(fā)展,油電雙輪驅動,石化能源存量數字化提升,新能源增量并行發(fā)展,到2035年各占50%,將實現融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fā)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tài)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