濯水景區位于黔江區濯水鎮的阿蓬江與蒲花河交匯處,面積4.8平方公里。景區距黔江城區25公里、黔江武陵山機場18公里、黔江火車站16公里,渝湘高速、國道319線直通景區。
濯水景區承載著豐富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一個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的精品旅游景區:擁有世界第一風雨廊橋——滄浪橋、千年古鎮、精神文化地標天理良心、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溪號子等人文景觀;還擁有“穿越三天兩夜”的1700米億年地下暗河、天生橋與大漏斗組成的自然奇觀—“蒼天有眼”、每天三起三落的間隙泉—“三潮水”等地質奇觀。
2015年11月,重慶市黔江區委、區政府秉持綠色發展理念,立足生態民俗文化資源和功能定位目標,全面啟動濯水景區5A創建。截止目前,濯水景區累計完成投資15億元,已全面完成各項創建任務,硬件設施全面改善,整體環境優化提升,旅游服務優質高效,特別是高質量智慧旅游、智慧景區建設,高標準的景區管理--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均達到了國家5A級旅游景區標準。
為此,四川全球通國際旅行社旅行社股份公司帶動四川近1000家旅行社門店針對黔江旅游舉行名為“登峰造極”與“酉遇黔江”的三日游活動,通過兩條不同的游覽線路,游客可以盡情領略“黔江、云陽、彭水”地區苗族自然風景、民俗風情、宗教文化、歷史景觀,感受時代變遷中的巴文化、土家文化與漢文化的融合、傳承與創新。作為季節限定發售產品,四川全球通國際旅行社旅行社精心籌備,為游客提供金牌導游與資深司機服務,在價格上也是提供折扣優惠,保證除必要項目外,全程0自費安心暢游。
本次旅游產品的推出,是從根本上融合山水、民俗、歷史文化對濯水景區進行宣傳,在提高黔江旅游在全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同時,也幫助濯水5A景區創建完成最后的沖刺。
濯水景區5A創建的二大法寶
2020年9月20日上午,重慶黔江濯水景區“非遺美食城”盛大開街,來自武陵山片區的非遺項目和地方風味美食,吸引了重慶周邊省市和重慶主城以及黔江周邊區縣的游客,品嘗黔江地道的風味美食。
2020年9月12日,在濯水景區風雨廊橋,在皎皎月夜、點點星光的點綴下,中國大學生首屆廊橋音樂會在黔江濯水景區激情開唱。融匯了美食、奇趣、樂隊LIVE、歡樂、美好與悸動等眾多新鮮元素和情緒能量的青春夢幻夜徹底點燃了少男少女的激情。
2020年8月22日晚7點,首屆“中國第一鵲橋會”在濯水古鎮啟幕。4天活動期間共吸引全國各地超過4萬人前來體驗浪漫多情的鵲橋文化和濯水古鎮風情。
疫情常態化防控下跨省游開放以來,黔江濯水景區通過豐富多彩的特色節慶活動,引爆了一波接一波的濯水旅游熱潮。高質量服務管理和智慧旅游建設成為兩大法寶,受住了市場檢驗。
高質量管理和高品質服務示范景區
“現在我宣布,重慶黔江濯水景區順利通過國家級旅游服務標準化試點終期驗收。”2020年8月12日,在黔江濯水景區的“國家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終期評審會”現場,濯水景區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獲得考評組一致好評。
這標志著濯水景區離5A創建成功又近了一步,這是濯水景區5A創建工作始終把管理放在與建設同等重要同步推進的必然結果,為迎接即將到來的專家組暗訪明察增添更大的底氣。
濯水景區5A創建以來,始終堅持以標準為導向,以游客為中心,采取“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多方聯動”工作措施,規范化、精細化提升服務質量與環境質量,加速度、高質量創建高品質景區。
據介紹,為有效推進濯水景區5A創建工作,在創建之初,黔江區成立由區委書記、區政府區長任雙組長的區旅游發展領導小組和濯水景區5A創建指揮部,并成立濯水景區5A創建臨時黨支部,把支部建在創建項目上和工作一線上,切實增強5A創建凝聚力和號召力。
濯水景區還在督查考核上狠下功夫,從嚴從實常態督查考核,創建組織保障到位。黔江區考核辦創造性地把濯水景區創5A工作納入年度綜合考核,通過5A創建工作與干部任用及評先評優掛鉤;紀委(監察局)對不履行職責和履行職責不到位、影響5A創建的加大責任追究力度;創建實施單位黔江旅游投資開發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黔江旅投”)專門制定《濯水景區5A創建工作目標考核細則》,建立負面清單、日通報、周督查、月考核等工作機制,確保5A創建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同時,濯水景區狠抓團隊建設管理。景區5A創建工作開展至今,已先后20余次邀請國家、市級景評專家來黔現場指導和培訓,快速進行查漏補缺,通過定期開展接待服務“大練兵”活動,開展景區管理及服務能力培訓和居民文明素養提升行動,景區工作人員及景區原住民服務素質得到迅速提升。以游客為中心,強化景區個性化、人性化、親情化服務。常態化加強旅游市場整治,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營造出安全、文明、舒心的旅游環境。
規范市場經營秩序,打造游客高滿意度景區。劃定古鎮商業街區,規范景區商鋪等購物場所,統一景區店招店牌、商品擺放和從業人員服裝及服務語言,嚴格實行明碼標價和掛牌亮證經營,嚴厲打擊無證經營、“羊兒客”、圍追兜售、強買強賣等違法違規行為和市場亂象。景區連續3年實現游客滿意度95%以上。
強化景區安全防護措施,也是強化高質量管理的重要一環。據了解,濯水景區更新消防等安全設備,添置安全警示標識標牌;及時排查景區消防、地質、水上及設施設備的安全隱患,對一些重點部位落實專人24小時輪流值守,健全了安全保衛制度。
濯水景區還重視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對管理服務的提升作用,圍繞“一站式、全方位、個性化”旅游服務目標,綜合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平臺,提升行業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務信息化水平。
投資5000萬元打造智慧景區
2020年9月19日,來自四川都江堰的游客龔小姐驚奇地發現,在黔江濯水古鎮14000平方米的主游客接待中心,一個1米高名叫“土家幺妹”的機器人被幾個游客正圍在中間,正在一一回答著游客們的提問:
“游客中心廁所怎么去呀?你能帶我去售票窗口嗎,濯水景區哪些景點最好玩?黔江有哪些美食推薦呢?今天黔江的天氣怎么樣……”
這是濯水景區建設智慧景區的最新舉措,這個智能化程度相當高的機器人,不但能準確地回答游客們關于景區的各種咨詢了解,還能指引游客完成游客接待中心的功能服務,比如帶游客去售票窗口然后自己回到原位。
濯水智慧景區建設,從濯水景區創建開始就作為重要項目全力推進。據濯水景區相關負責人介紹,截止目前濯水景區先后投入超過5000萬元打造濯水智慧景區,已經完成了景區智慧化建設,并在日前順利通過了重慶市文化和旅游協會組織的重慶市智慧旅游示范區評審驗收。
據了解,濯水景區已經全面建成景區數據指揮中心及游客服務平臺、管控平臺、OTA分銷平臺、線上線下一體化平臺等智慧景區功能設施;開通景區無線網絡,建立景區APP、景區微信、景區微博和門戶網站,建立應急指揮調度、巡邏執法、呼叫中心、數據分析等系統;完善了景區免費WIFI、綜合票務、電子商務、自助售取票、手機APP軟件、“一云多屏”顯示、游客客源分析等智慧旅游服務功能,實現了在線預訂、網絡營銷、移動端支付等服務功能;建立了門禁系統、網絡系統、視頻監控、指揮調度等系統;并整合換乘車、餐飲、住宿等線下服務,實現景區智慧化服務、管理和營銷。
值得一提的是,濯水景區在一部手機游濯水景區、一張地圖游濯水景區上狠下功夫,采用特色手繪地圖,并與手機應用結合,為游客展示景區重要景點及游玩設施,提供特色語音導游、導覽服務。
濯水景區全力推進旅游產品提檔升級
濯水景區創建工作啟動近5年來,圍繞“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全力推進景區業態豐富、旅游產品提檔升級,游客互動體驗強化。
聚焦“快旅 暢游 ”通道,打造交通暢快景區
交通成為改善旅游體驗的排頭兵。濯水景區緊扣基礎設施“大改善”,大力實施“鐵路、航空、公路”大通道建設,成“快旅漫游”的通道體系和“顏值更高”的優質景區。
在外部交通上,擴建黔江武陵山機場工程實現開通15條旅游城市航線;同時擴容改造渝湘高速公路濯水高速互通,出入口增至“五出三進”;開通汽車站、機場、火車站至濯水景區的旅游專線客車。如今,游客從黔江武陵山機場乘車經渝湘高速公路至濯水景區約30分鐘,經G319線約45分鐘。從黔江火車站乘車經渝湘高速公路至濯水景區約25分鐘,經G319線約40分鐘,交通十分便捷。
景區內部交通方面,打通327米濯水隧道,改道集鎮段G319線1.63公里,分流過境古鎮車輛;修建景觀大道1.1公里、暗河后山環線公路5.1公里,道路沿途景致迷人、生態怡然。同時改善景區停車及智慧交通設施,建成景區停車場5個共1600多個停車位,設置4個車輛臨時停靠站點。
聚焦“ 個性訂制 ”游線,打造游覽舒爽景區
注重游客的個性化體驗,標準化規范和完善了兩條5A創建申報游線標識標牌。目前,兩條游線上有蒲花暗河、畢茲卡水樂園、古鎮文化大院等收費景點和游玩場所4個,免費景點景物和文娛項目38個;
還合理設置短程游覽線路,新增3條短程個性化游線,包括古鎮文化大院、世界第一風雨廊橋、天理良心展覽館、畢茲卡水樂園、赤穴、蒲花暗河、水上天生三橋等核心景點,游覽時間均在60分鐘左右,滿足游客多元化、個性化游覽需求。
聚焦“景觀質量”提升,打造精美顏值景區
修繕土家族風格木結構風雨廊橋,以658米的長度被中國廊橋研究會評為“世界第一風雨廊橋”,榮獲重慶“十大地標名片”殊榮;修繕提升“四大家族”文化大院,挖掘古鎮誠信文化,提升古鎮韻味和內涵;恢復性修繕天理良心展覽館、阿蓬江濕地公園、絲綢博物館、古鎮城門、紅軍渡碼頭和水師城門等18處古建筑,極大提升了景區的豐富度、游憩度。
值得一提的是,游客接待服務中心挑廊吊柱、翼角翹檐、走欄周匝等渝東南土家建筑風格,集民族性、地域性和時代性于一體,富有很強的藝術感和文化感,成為景區窗口印象景觀。
在展現人文景觀的同時,景區注重培植自然景觀。在風雨廊橋兩側、阿蓬江畔打造280畝的七彩花田,花海四季交相爭艷、繽紛燦爛,與氣勢磅礴的風雨廊橋、秀美動人的江景巧妙繪成一幅絕美畫卷。保護性開發“三潮泉水”景點,泉水神秘漲落神奇靈動,成為游客觀潮納福的圣地。
聚焦“文旅融合”發展,打造情懷印象景區
濯水景區注重豐富的歷史文化的活化利用。大型原創民族歌舞詩劇《濯水謠》作為2017年全國少數民族優秀劇目進京出國演出,在濯水景區取景取材的《記住鄉愁》、《遇見濯水》等影視作品相繼登陸央視,原生態的《后河古戲》等地方特色文化表演節目豐富多彩,已成為濯水景區的一張張靚麗名片;圍繞秦朝女商人“巴寡婦清”故事創作的室外劇,也有望在2021年春季亮相。
剛開街不久的濯水非遺美食城,立足黔江,面向武陵山區,搜集、挖掘、開發特色美食、民族工藝、非遺康養、紅色文化等非遺資源,把黔江雞雜、渣海椒、土陶、根雕等非遺特色文化多維度融入到旅游中。在這里,游客不僅可以品味到不同風格的美食,還能感受到傳統手工藝的獨特魅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