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1日, 兩化融合暨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會在蘇州召開,本屆大會以“融合新業態 產業新生態 發展新格局”為主題,全面呈現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發展情況,明確新時期兩化融合的新使命、新要求,致力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加速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王志軍,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黃榮,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江蘇省政府黨組成員、副省長馬秋林,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辦公廳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周昊等領導,以及來自各研究機構和金融機構、行業組織與行業內重點企業等的1000名代表出席了大會。
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許昆林首先致大會歡迎辭,他表示蘇州將發揮好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在蘇州疊加實施的優勢,為兩化融合和工業互聯網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和更好的服務,全力推動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
王志軍在開幕式致辭中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多次強調要持續做好兩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重點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一是保持融合發展戰略定力.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強對融合的再認識和再理解,堅決把黨中央戰略決策落到實處。二是完善融合發展政策標準體系。高質量編制兩化融合、大數據、軟件等產業規劃,出臺融合發展相關配套政策,持續完善兩化融合標準體系,組織推動標準的研制發布和宣貫推廣。三是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持續實現實施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加快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建設,引導工業企業和工業設備上云上平臺,深化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融合應用,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四是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加快推進融合發展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攻關,發展培育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軟件企業,持續組織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推廣工業大數據分級分類指南,強化信創產業供給能力,筑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技術基礎。五是圍繞融合發展、深化產融合作和產教融合,提升金融服務產業的能力,推進信息技術領域的新工科建設,打通政策鏈、產業鏈、金融鏈和教育鏈,構建多方共贏,跨接融通的融合發展新生態。
黃榮在致辭中指出,全國工商聯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調研分析報告顯示,76%的民營企業500強,通過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發展新業態、新模式。72%的民營企業500強,通過推動智能化制造,實現信息化和工業化的深度融合。全國工商聯將加快與有關部門和各級政府的合作,努力為民營企業兩化融合搭建更多的服務平臺。
馬秋林在致辭中指出,江蘇省近年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推動兩化深度融合取得良好成效的經驗。目前,江蘇省正加快打造平臺體系,多級建設省工業互聯網平臺66個,接入設備1000余萬臺,首批創建省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特色基地。全省積極培育應用模式,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30個重點產業鏈正以數字化轉型需求為方向,形成并推廣一批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江蘇省將以共同舉辦此次大會為契機,不斷強化拓展各方的合作,布局新一輪工業互聯網建設發展,培育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生態。
此外,原國家信息化專家咨詢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周宏仁從企業視角,向與會代表分享了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建議。
會上,江蘇省、山東省等地分享了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推廣經驗和成效,徐工信息、富士康工業互聯、海爾卡奧斯、樹根互聯、浪潮、阿里巴巴、用友、騰訊、航天云網、華為云、東方國信等平臺企業與用戶同臺,圍繞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數字化轉型中的重點難點等多方面進行了交流探討,南京理工大學和北京理工大學東南信息技術研究院還就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進行了演講。本次會議重點發布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指數》《中國兩化融合發展數據地圖(2020年)》等皮書報告類成果,《數字基建 工業互聯網與工業電商》等書籍成果,《工業互聯網平臺 應用實施指南》等多項標準類成果,以及工業互聯網看蘇州移動APP發布、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創新創業大賽啟動等儀式。
本次大會為期2天,除21日的開幕式及高峰論壇外,還舉辦“區塊鏈賦能工業創新發展”等7場“融合發展”分論壇,“數字化轉型暨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2.0推進會”等3場“生態共建”專題會,以及“汽車零部件制造行業工業互聯網解決方案應用推廣現場會”等三場專項活動。大會同期舉辦了“融合發展”成果展覽展示,展示工業互聯網平臺重點企業,涵蓋十大雙跨平臺、重點行業平臺以及防疫復工復產解決方案企業等。
本屆大會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江蘇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蘇州市人民政府、產業互聯網發展聯盟和中電標協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工作委員會聯合承辦。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