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時代、新趨勢的發展環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必將創新規劃方法,成為具有時代特征的前瞻性規劃。規劃編制應在高質發展、文旅消費、文旅融合、鄉村文旅、全域旅游、多規合一、科技創新、城鄉空間優化八大方面實現創新,為國家和地區文化旅游的發展提供戰略藍圖和落地指南。
綠維文旅于2019年全面啟動了“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成立了“十四五”文旅規劃課題組,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服務模式,成功中標多個項目,可助力各地《“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工作,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01 高質量發展引領文旅發展主旋律
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也成為未來一個時期文化和旅游業發展的主旋律、總要求。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應以此為目標,在文旅公共服務方面,堅持補短板強基建;在文旅產業方面,促進新型業態發展;在文旅市場方面,堅持抓執法監管和服務引導;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方面,做到優勢互補,協同并進。通過制定未來五年文旅產業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實現路徑、謀劃設計、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大政策等,為實現旅游業高質量發展勾畫藍圖。
02 經濟內循環推動文旅消費升級
根據我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黨中央作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戰略部署,這是重塑我國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經濟內循環最主要的一點是絕大部分消費都在國內完成,這意味著刺激消費將成為未來一段時間的主旋律。文旅業是幸福產業,也是提振消費的主力軍地位。上半年,通過發放各類消費券、文旅融合發展夜經濟、助力搞活小店經濟,多措并舉擴大消費,居民消費回升明顯。
綠維文旅認為,文旅內循環的關鍵,不僅在于國內旅游消費的擴大、也在于實現出境旅游產品的替代,做到這些,不但要提升入境旅游、發展免稅品業務,更在于供給側升級,要激發文旅產業的市場主體活力,重點關注示范區建設、產品供給、產業融合等方面,通過提供高質量旅游產品,滿足更高水平的人民生活幸福需要!
03 產業融合趨勢推動文旅融合創新
一二三產業融合的推動,為文旅融合發展提供更多新動能,三大產業的融合能推動農旅、商旅、康旅、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新業態的發展。
綠維文旅認為,作為綜合性、帶動性極強的產業,文化旅游明顯呈現出多領域、多產業,多區域融合發展的勢頭,《“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應立足新形勢推動文旅融合,充分考慮文旅融合發展的客觀需求,在供給側方面形成文化旅游景區、文化旅游街區、非遺村落、文化旅游綜合體等一批帶動性、示范性強的供給產品;在市場推動方面培育一批民族品牌企業、加快人才培育力度;在創新方面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和創新理念,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真正成為引領文化旅游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04 鄉村振興戰略助力鄉村文旅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伴隨各地逐步實施和推動,開局良好,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建設、鄉村旅游、扶貧攻堅工程等項目整合推動發展,取得初步成效,但鄉村振興仍處于起步階段,旅游方面,存在“鄉村旅游、休閑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發展的統籌規劃不夠,個別地方一哄而上、可持續性較差、同質化突出”的問題。
綠維文旅認為,構建鄉村振興新格局進程中,要堅持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雙輪驅動,從城鄉融合發展、文旅農融合發展等方面,建立良性的城鄉互動關系,而旅游就是關鍵媒介,通過旅游帶動城市消費和城市人口進入農村,優化鄉村產業和人口收入結構,構建旅游引導的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推動農村地區逐漸成為新興的旅游目的地,構建城鄉融合發展旅游空間的新格局,助力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美好生活需求的滿足,成為實現鄉村文化振興和生態振興最好的路徑。
05 “多規合一”改革助力文旅實施
國土空間規劃是國家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的若干意見》指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實現“多規合一”,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各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作用。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要將文化旅游發展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充分銜接,突出規劃的落地性,對于重點建設的文化旅游項目優先納入國土空間規劃,確保文旅發展空間格局與各類用地規劃的協調統一。同時優先保障文化旅游發展規劃中重點區域、重大項目的建設用地和規劃空間,使國土空間規劃為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確定的重大戰略任務落地實施提供空間保障,盤活存量土地,實現土地的集約化發展。
06 新基建為文旅產業注入新動能
今年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提“兩新一重”,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不僅是未來一段時間的政策重心,也成為政府和社會投資重點。新基建代表未來經濟發展方向,5G技術、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與文旅融合將重塑旅游產業,形成很多突破發展的領域。
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技術的應用加速了我國旅游業標準化、品質化、智能化的進程。疫情期間,“新基建”作為經濟發展的“催化劑”,成為抗疫情、穩增長的有力手段。
綠維文旅認為“十四五”期間,科技應用將對文旅產業的生產方式、新產品形態、消費模式、營銷模式、管理模式等全方位帶來變革,積極探索文旅與新基建的融合點,將先進信息技術運用到文化旅游發展中,引導科學的規劃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實現疫后文旅行業的重振至關重要。同時,建立智能化信息平臺提高文化旅游發展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以科技創新為基礎,覆蓋產業規劃到開發的全過程,從而更有效的符合時代訴求,真正起到規劃引導的作用。
07 全域旅游戰略引領文旅空間均衡
2018年3月,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標志著全域旅游成為國家戰略。2019政府工作報告的“工作任務”第四部分“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持續釋放內需潛力”中提出“發展全域旅游,壯大旅游產業”。全域旅游是“供給側改革”里重要的著力點,成為地方全方位實現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要在全域旅游資源觀的引導下,加強全域文旅特色資源開發,加強資源普查、梳理,挖掘、提升特色資源,推動文化資源宜游化保護性開發,促進文化資源向旅游資源的轉化;加強旅游客源與文化資源相互對接。豐富全域旅游產品供給,以產品端為關鍵突破點,增加創意產品、體驗產品、定制產品,加強技術革新和內涵轉化,優化產品組合模式,提高產品供給品質、擴大供給范圍。優化全域旅游文旅供給環境,按照全域供給、立體供給、彈性供給理念,推動文旅公共服務體制、節假日制度、消費促進機制等的改革創新;加強對文旅融合精品示范項目的引導、扶持力度,滿足市場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需求。
08 城鄉融合發展助力文旅良性互動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城鄉融合發展”, 這意味“鄉”不再是城市的附屬, 而是與“城”相互獨立、并行發展的結構,城鄉融合發展、不斷縮小城鄉文化和旅游發展差距成為文化和旅游發展中的新要求。因此,《”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要強調鄉村文化復興。鄉村文化復興將與鄉村產業升級、社會結構優化、生態環境提升等要素互為表里,共同完成鄉村振興的時代使命。規劃要構建城鄉一體化建設的發展格局,充分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不斷提高旅游接待人數和收入水平。
此外,《”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需站在城鄉融合發展的高度,全面整合跨城鄉、跨區域的文旅資源,加快泛文旅產業的集聚性發展,將文化旅游發展規劃融入貫徹到城鄉建設、脫貧攻堅、土地利用、生態保護等各類規劃中,使文化旅游發展空間成為推動城鄉發展要素共享、城鄉產業結構升級、城鄉風貌及環境優化的載體,形成文化旅游引導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空間布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