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電信網絡詐騙、虛假金融廣告等經濟詐騙行為花樣繁多,危害極大。為增強消費者識別、防范經濟詐騙的能力,民生信用卡中心化身“打假小能手”,收集梳理了幾類詐騙案例,為廣大消費者揭露金融詐騙把戲、剖析犯罪套路,讓“李鬼”們無處遁形!
1、冒充司法機關工作人員詐騙
黃某接到自稱公安局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稱有人以黃某的名義開了一張銀行卡,里面有58萬元存款,涉嫌洗黑錢,要把情況上報法院。之后,一名自稱法院工作人員的人致電黃某,稱為保證資金安全,需要黃某把錢轉到法院指定賬戶。黃某撥打114查詢,發現剛剛的來電號碼與某法院的總機號碼一致,將90萬元轉入指定賬戶導致被騙。
案件啟示:司法機關、公安機關辦理案件有固定工作流程,不會僅通過電話通知案件當事人,也不會要求當事人進行轉賬匯款。如有疑問應立即報警。
2、虛構“退稅”、“退改簽”詐騙
劉女士購車后不久,接到當地來電,稱其新車購置稅應按5%繳納,但誤按10%繳納了,故需將多繳的稅款退還。因對方描述的購車情況屬實,且車主姓名、購買車型、時間等詳細信息完全正確,劉女士來到銀行ATM,準備按照對方的指示輸入所謂的“稅單編號”和自己身份證后五位,進行所謂的“賬戶信息確認”。經銀行工作人員的提示,才恍然大悟,避免被騙。
案件啟示:對各種優惠、退稅政策應向國家主管單位核實,如遇疑問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3、編造虛假信息詐騙
喜愛音樂類節目的王某接到一條短信,稱是國內一檔正在盛行的音樂類節目組發來的,祝賀他獲得了“場外抽獎活動”大獎,要求他支付保證金及稅款。王某激動萬分,按照對方指示給對方匯了款,等了幾個月“獎品”也杳無蹤跡,才發現被騙。
案件啟示:接到中獎等信息時,應提高警惕,不要輕信中獎內容,相信“天上不會掉餡餅”,如遇疑問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4、網絡購物詐騙
李某在一次網絡購物后,接到自稱商家的電話,稱所購商品下架,要為其退款。需要李某通過ATM進行銀行卡驗證,由商家操作退款。李某按照對方指示操作后發現自己卡里的現金被全數轉走。
案件啟示:網絡購物時,應注意:盡量使用正規網購平臺購買商品;如發現網站要求支付預付金、手續費、退款等情形時,應主動與網站客服人員聯系,謹慎操作;如發現網站有不法行為應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
5、以金融機構或銀行工作人員名義詐騙
陳某接到某銀行發送的短信,稱陳某網銀盾牌口令即將過期,要求陳某登陸網站升級。陳某信以為真,登陸了短信提供的網址并輸入了個人信息,導致賬戶中的數十萬元被轉走。
案件啟示:收到金融機構的短信號碼發送網銀或系統升級信息時,應通過金融機構官方網站、客服電話等方式核對相關信息,不輕易點擊短信鏈接,防止登陸虛假網站被騙。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