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9 月 16 日 - 9 月 18 日,以「新機遇、新需求、新模式」為主題的 2020 中國零售商大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大會旨在為傳統商貿企業借助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實現創新轉型發展提供交流合作平臺,參會參展單位將涵蓋國內知名智慧商業平臺、專業服務商、各流通行業創新轉型發展領頭企業等全產業鏈企業。
同時,由廈門市人民政府、福建省區塊鏈協會指導,熵鏈學派、廈門會展思爾福展覽有限公司主辦,鏈聞、Winkrypto 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廈門)國際區塊鏈+商業未來發展峰會》,也作為本次大會的的平行分論壇舉辦。
Deepcoin 創始人 Eagle Huang 受主辦方邀請出席峰會,并參與圓桌論壇《流動性挖礦之后,流動性最優解往何處去》。Eagle Huang 與 GSR 亞太負責人宋正鑫、虎符科技聯合創始人王春華、Bitwell CEO Jeff Yong、 ViaBTC 創始人 & CEO 楊海坡,共同探討了交易所的流動性之爭,以及流動性發展的潛在機會;其次,聊了聊現在 CEX 與 DEX 的趨勢,以及一些機遇。
以下為 Deepcoin 創始人 Eagle Huang 發言精華:
大家好!我之前在騰訊待了很多年,后來做了幾年互聯網金融商業, 2018 年開始做 Deepcoin,主要面向海外國際化用戶提供以合約衍生品交易為主的綜合金融服務。
一、流動性挖礦是否可持續?
談到剛才主持人提到 DeFi 流動性挖礦到底有沒有價值?我覺得其實挖礦這件事放在哪里都成立,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做。流動性挖礦本質上是促銷手段,AMM 本質上是共享經濟 ,至于說長期到底可不可持續?核心要看有沒有創造價值,比中心化交易好在哪里?這個場景能否持續地獲得增長,能否因為挖礦帶來大眾認知的提升和長期的接受,這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只是看短期的幣價。
在 6 月份到現在,DeFi 以交易所為例,交易的人數和次數其實只有個別項目在增長,剩下大部分如雷貫耳的 DeFi 項目的用戶數和次數其實是在下降,雖然交易額在上升,鎖倉量在上升,但真正的需求還需要考驗。另外,DeFi 的治理代幣,很多沒有形成價值閉環,大部分都是在不斷的「挖提賣」。這樣的體系里面,存在「俄羅斯套娃」的風險。所以,長期是否可持續還是要回到價值 ,就是到底有沒有滿足越來越多人的需求,讓他們在 DeFi 做真實的交易。
二、DeFi 與 CeFi 之間的關系,Deepcoin 如何做?
DeFi 與 CeFi 之間屬于互補協同的關系 ,DeFi 協議層屬于基礎設施,就像交易所與公鏈的互補性一樣,與協議層也不會「只是」競爭狀態。Deepcoin 在 DeFi 方面于今年 3 月 29 日就設立了新型活期理財產品「秒息寶」 ,一直為用戶提供一站式閑置數字資產增值服務。「秒息寶」起投門檻僅為 10 USDT,收益按秒復利隨時存取,隨時開啟和關閉,無任何鎖倉期。「秒息寶」 以資產安全作為最核心的評價標準,甄選參與全網最安全優質的 DeFi 資產。
三、Deepcoin 如何在流動性上突出重圍?
目前交易所的同質化比較高,交易所無非是上幣時間的快慢。交易所行業流動性沒有壁壘,好產品和增量空間是流動性的關鍵 。在此背景下,交易所基本功的比拼就非常關鍵。比如從去年到今年整個交易所完成了產品的覆蓋,但是能開發衍生品系統的全行業不超過 10 家,有些是用云或者外包,這樣核心關鍵點就很難把握,創新會跟不上,所以核心首先是拼實力。
流動性挖礦中最有價值的流動性來自于真實的需求 。對于 Deepcoin 來說今年做好了兩件事:1、底層能力的長期投入;2、市場未來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Deepcoin 目前在海外投入較大。因為我們可以看到數字貨幣或者區塊鏈,它在場景上沒有實質的落地,殺手級的應用還沒有出現。
四、對 DeFi 投資者的建議
我可能比較直接,現階段盡量不要到中心化交易所去買 DeFi 代幣 ,因為到中心化交易所的時候已經不知道第幾手了,風險非常高。現在 DeFi 到底是一個交易所還是一個協議組件?我覺得這個地方值得思考。在我看來更多是協議組件,它可以與中心化交易所互補,其次對于少部分人來說才是應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