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圍繞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推動政府職能深刻轉變,加快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更大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在優化營商環境時要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堅持鞏固改革成果和鼓勵持續創新相結合、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共治相結合。那么,如何運用區塊鏈等科技手段推動現有信用營商進一步提升?
01信用營商
自2014年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印發以來,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推動下,我國信用建設不斷實現新突破。
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重申“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失信行為認定、失信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等機制?!?/p>
2020《政府工作報告》中也強調,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要調整措施、簡化手續,促進全面復工復產、復市復業。推動更多服務事項一網通辦,做到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理。放寬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登記經營場所限制,便利各類創業者注冊經營、及時享受扶持政策。支持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以公正監管維護公平競爭,持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p>
近年來,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已具備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的堅實基礎和穩定核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廣大中小微企業面臨著多方面的風險挑戰。救助中小微企業,除向其提供必要的財政金融政策支持之外,優化外部營商環境也十分重要。疫情期間,各地政府紛紛加大信用投放力度,從為企紓困到復工復產,社會信用體系正逐漸成為檢驗營商環境的新標準。
02發展信用服務業
通過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發揮好政府部門的服務職能,釋放企業主體的活力,從而實現經濟的公平、高效、可持續發展。在頂層設計和運行機制基本形成的基礎上,如何全面推進誠信建設?政府需要加強信用信息共享,大力發展信用服務業。
當前,政府各類信用數據歸集仍存在以下問題——
1、信用信息歸集不全面,存在信息孤島
信用數據分散在各政府部門、共享交換平臺以及各區塊鏈項目中,數據源間存在技術壁壘。
2、信用數據來源尚未充分打開渠道,信用畫像不立體
當前信用數據主要來自于政府及其他信用服務機構,尚未廣泛從社會渠道獲得動態數據,不能360度展現主體信用畫像。
3、“區塊鏈+”項目多,但彼此獨立,底層鏈重復建設
各級政府落地多個區塊鏈+社會信用應用項目,應用豐富但獨立建設,各項目實施方技術情況差異較大,孤島效應明顯,底層重復建設,上層業務難以拉通。
03一庫+一平臺+多應用
針對上述提出的三個問題,益鏈科技以“一庫+一平臺+多應用”為構建思路設計了“區塊鏈+信用營商”解決方案。以社會信用體系為抓手,搭建信用庫、社會信用平臺,鋪開具有創新性、長效性的信用應用場景。此外,豐富的創新應用會動態反哺信用數據,讓信用體系用起來、動起來,最終實現社會信用體系貫穿營商環境建設的全生命周期。
整體技術框架分為三層,從下至上依次為:信用庫、社會信用應用平臺(以下簡稱應用平臺)、以及信用應用(以下簡稱DAPP層),具體每層功能如下:
信用庫
信用庫的目的是打通多方數據實現數據整合,能夠實現——
建立數據共享積分激勵機制
通過區塊鏈積分的方式激勵各部門數據上鏈,建立數據共享長效機制,定期推送數據共享統計分析報表,讓各部門由“被動強制共享,變主動要求共享”;
保密信息加密上傳
密鑰自主管理,解決各部門隱私擔憂,在確保安全前提下打破數據共享壁壘;
避免區塊鏈數據孤島
通過跨鏈技術拉通現有區塊鏈應用平臺底層數據,并且通過應用項目的動態數據豐滿信用畫像;
沉淀現有共享交換平臺數據
通過區塊鏈技術沉淀現有共享交換平臺數據,保障信息的不可篡改性。
應用平臺
在信用庫之上,開發可平滑擴容社會信用應用平臺,為應用層提供多種公共的技術能力和服務——
提供區塊鏈瀏覽器服務
讓企業和市民能夠及時查詢、驗證自己關心的信用信息,做到流程清晰、政務透明;
創新監管
基于區塊鏈、大數據、AI等科技手段進行有效監管,智能推送營商環境報告,讓有關部門及時掌握動態數據;
智能合約
可部署多種類型的智能合約如積分生態合約、消費贈券合約、數據分享激勵合約等,以滿足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需求,營造便利營商環境;
對外接口
為其它周邊服務和系統提供基本的信用數據查詢對接接口。
DAPP層
信用應用的開發在區塊鏈上體現為DAPP,在DAPP層益鏈科技能夠提供滿足創新監管的平臺功能展示和入口,如信用查詢(黑紅名單)、信用監管、信用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場景。同時,支持已有應用如聯合獎懲子系統、信易貸等項目接入統一入口。
信用應用運行過程中采集市場主體動態行為數據,實時寫入信用大數據平臺,可以讓主體信用畫像更完善、立體;另外,信用應用項目無需額外構建區塊鏈平臺,節省成本的同時避免創造新的數據孤島。
04信用應用
在整體架構搭建完成的基礎上,區塊鏈可以在產業鏈金融、文體旅游、人才及項目管理、養老服務等信用應用上增值賦能。
產業鏈金融
依托“區塊鏈+產業鏈金融”應用,最大化實現四流(物流、資金流、票據流、信息流)合一,結合社會信用平臺信息,降低金融機構風控難度,進而金融機構可以提供更具針對性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是構建“區塊鏈+產業鏈金融”的核心思路。
文體旅游
在“區塊鏈+文體旅游”應用中實現“利用小資金,激活大市場”,通過引流實現對主體定向扶持,引導金融服務支持信用企業健康發展,是對國家《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規則公開透明、監管公平公正”的積極響應。
人才及項目管理
在區塊鏈平臺上展開人才及項目管理,可以將人才及項目管理全流程在鏈上完成,名單、資質審查、專家評審意見均在鏈上公開可查,監管后臺可實時審計項目進展和資金流向,實現技術監管且增加政務公信力。
養老服務
在多層次的養老服務體系中,養老服務不僅僅可以和區塊鏈技術結合,更是5G落地的良好場景,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機構、金融保險機構、監管機構及家屬的多方共贏。
除此以外,各地政府部門還可以在儲值卡管理、志愿者服務、聯合獎懲等方面展開信用應用場景。
以“一庫+一平臺+多應用”為構建思路的“區塊鏈+信用營商”解決方案實現了安全、專業、開放、創新等技術方面的突破,并且針對性解決了政府各類信用數據歸集面臨的三大問題——
1、建設一庫一平臺,信用信息歸集更全面
運用區塊鏈技術進一步擴大信息共享范圍,確保信息實時互通共享,打破信息孤島;
2、創新應用動態反哺信用數據,信用畫像更飽滿
貫徹政府主導+社會共治理念,注重發揮市場主體、行業協會商會、新聞媒體、社會監督等各方面作用,豐富信用數據庫;
3、應用可插拔,交付信用應用更快速
建立信用應用平臺,支持應用可插拔,降低應用開發難度,減少成本投入。
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構建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是踐行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要求、助力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支持信用領域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創新,能夠在推動信用產品創新和信用服務市場發展中起到關鍵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