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偉杰的《普及美學原理》出版了,圍繞著普及美學,學界展開了討論。關于普及美學的含義和真諦,我們來聽聽邱偉杰先生自己是怎么說的。
什么是本來美?
我早期將近用了二十年時間一直在思考和學習一個問題,就是人的成長的問題。
人的成長的問題,它以何為根據呢?以本來美為根基去成長!
在王陽明心學中實際上也說到了這個叫做知行合一的問題。我在學習中會更加認同這么一脈,就是孔夫子的大弟子曾子曾經說過這么一句話:夫子之道,忠恕二字。忠,在我們演繹中,當然有“忠誠”的意思,那么,在原始的文字的意義上,可能它更多的是“中”于“心”的意思。到孟子這里,他就把這個東西演繹成良知。那么到了后來的元朝的萬松行秀、耶律楚材,到了陸九淵,到了王陽明,這一脈延續下來的,應該說是屬于人心與天心同一的問題。我們的本來美也好,抱樸子也好,初心也好,實際上就是“知”,換句話說,就是“赤子之心”,就是人與天之間的貫通,天地人貫通的這樣一個良知感。王陽明先生說的心內就是良知,致良知,這個良知就是人人本真具有的赤子之心。
什么是普及?
這樣一個關系下,我們會發現,如果說我們人人都被喚醒了這一顆赤子之心,那么實際上,被喚醒的過程和喚醒的過程,本身也就構成了一個“行”的過程。這樣一個行的過程呢,也許就相當于我曾經寫過的一首歌,叫《花園》。這首歌中有一句很重要的話:“我們的語言就是花粉,落到別人的心上,喚醒那睡著的種子。”
其實人人的語言都可以成為一種喚醒他人的花粉,來促成我們每一個人初心的萌發。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都有一個神圣的角落,也許由于生活的壓力,也許由于過去的一些經歷,我們可能把神圣的角落都放在一個地方,夜深人靜的時候,也許被某本小說感動過,也許被一部電影一部電視搞得潸然淚下。那滴眼淚到底是為誰而流的呢?也許穿過了視頻,也許穿過了書本,你的淚和他的淚,變成了一顆眼淚。這就是我們所看到的,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內心中都有這樣的悲憫之心。
人總是有那么一刻,或者是看著那孩童的眼睛、或者是持著你母親的手的時候,那一道皺紋也許就喚醒了我們內心的這一顆初心,這一份本來美。那么,我們這一份本來美,它的成長,在我的《普及美學原理》中,我以史論證,發現它的成長,屢屢獲得了勝利。那么,這種勝利,我們今天應該去把這種勝利的傳統梳理出來,并且在守護好原來傳統的基礎上,繼續光大這樣的傳統,讓初心之美的光大(初心之美就是知,光大就是行)構成王陽明先生說的知行合一的人生踐行。這種人生踐行,其實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我們自己變了,也許我們的孩子也就會發生變化。你的變化,也許會喚醒家庭的另外一半的變化。人生的每一朵花開,似無語,但恰恰又在傳遞著一種能量。那么這樣子的一種人生相互呼應的喚醒,也許在我們的生命中會變得非常有趣味,非常有能量,讓我們的生活能夠更加美妙。(整理自邱偉杰的訪談錄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