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是屬于你們團隊的嗎?有沒有申請專利?”“你的項目能落地濟南的是什么?公司總部能遷到濟南嗎?”“你們的項目進行到哪一步了?產品開始臨床試驗了嗎?”9月12日至13日,第三屆中國·濟南新動能國際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決賽現場,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領域組的評審專家頻頻對選手提出很具體的發問。
決賽在濟南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舉行,共有來自亞洲、美洲、歐洲、澳洲和國內南方、北方六個賽區的205個優秀團隊項目參賽,通過線上陳述答辯線下評審的形式一決高下。
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領域組參賽項目58個,每個項目15分鐘時間,全部評審工作要在兩天內完成,時間非常緊張。12日的大賽從上午8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晚上6點半結束,午飯午休時間加起來只有1個小時。
13日的評審工作結束后,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領域評委組組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主任、研究員閻懷成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本屆大賽無論從項目數量,還是項目深度、廣度上看,都比前兩屆有進一步的提升,更有實際應用的前景。
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領域評委組組長、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主任、研究員閻懷成接受記者采訪。(劉宇 攝)
對于本次評審的標準,閻懷成說,除了執行大賽規定的評分標準外,評委們同時考慮兩方面的情況:一是項目的前景如何?深度如何?二是項目能不能在濟南落地,這是很關鍵的問題,有些項目效果很好,但在濟南落地有很大難度,比如項目成熟度低,研發還處于初期階段,離出成果還有很長的時間,這類項目評委也不推薦。
在兩天的評審過程中,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呂揚作為評委在答辯環節幾乎每個項目都會提問,也會在筆記本上認真記錄。“每個項目在陳述階段我都會記些信息,也會把自己想要提問的問題寫下來。”呂揚說。
生物醫藥與醫療康養領域組評委、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主任、研究員呂揚接受記者采訪。(劉宇 攝)
越是自己感興趣、覺得比較好的項目,呂揚提問的問題也越多。“我印象最深的一個項目是‘一種腸道微循環指紋測評平臺’,這個項目我記得最多,問得最多,當時給分也是最高的。”呂揚說。這個項目共有三位國際院士參與,介紹的是國際最前沿的對腸道菌群的研究,如果引進的話,會提升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發展水平。
同前兩屆相比,本屆大賽的參賽項目數量明顯增加,也說明濟南對人才的吸引力增強。“參與項目路演的人員都認為,濟南的大環境比較好,招商環境比較好,政策比較接地氣,能夠為他們提供發展空間,項目落地也能有很好的前景。”閻懷成說,希望這些比較好的項目能夠盡快落地濟南,促進濟南經濟的發展。(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高紅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