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循環經濟時代來臨,在不久前召開的年中政治局會議上,中央強調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針對這一企業家關心的政策熱點,多位重磅嘉賓云集“2020中國獨角獸嘉年華”活動中的“內循環·大消費”主題論壇,展開了一系列深度討論,并一致認為,內循環不僅是商業結構重塑的新布局,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新機遇,更是中國獨角獸崛起的“黃金契機”。
那么內循環究竟會為企業發展帶來哪些機遇呢?
想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明白內循環政策提出的背景。事實上,內循環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委員會副主任、財經頭條首席經濟學家徐洪才談到,從理論上講,作為一個大型經濟體,走內循環驅動經濟發展的獨立自主之路,是出于安全需求的客觀規律使然。美國作為頭號強國,GDP規模第一,但是外貿依存度只有15%,而中國的外貿依存度則是31.5%,所以逐漸降低對外依存度,轉向內需為主,形成投資、消費、出口協同拉動經濟增長的新格局,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而刺激大眾消費,拉動市場內需,將為中國企業提供廣闊藍海機遇,如城鎮化建設、老年經濟、制造業升級、高端人才市場、國家政策紅利等方面,都將為中國獨角獸崛起提供新生土壤。此外,對于內循環政策下的大消費市場,北京市突出貢獻專家、中關村管委會原副主任、歐美同學會副會長夏穎奇指出,在政府消費方面也面臨著消費升級的情況,即除了基礎設施、社會服務等傳統支出,在吸引海外人才,營造高端人才生態方面也將大有可為。政府在這方面的支出本身就是在拉動內需,而反過來看,這些高端人才將有助于我國形成高質量的內循環經濟。
內循環政策的確催生了眾多宏觀層面的市場機遇,那么在微觀上企業又該如何把握呢?
首先,企業要理解新市場環境下獨角獸企業特有的商業思維。優勢資本創始合伙人、董事長吳克忠指出,企業應從傳統的加減法思維轉向乘除法思維。所謂加法是指做渠道,做推廣;而減法是指做階層的效率提升。相比之下,打造一個獨角獸更需要乘除法思維,乘法是指資本市場一倍,十倍,甚至百倍的估值;除法是指利用共享經濟達成企業輕資源、輕產品、輕組織、輕發展、輕管理,讓企業搭上新經濟的快車。
其次,企業應抓住內循環為中國民族品牌崛起提供的空間機遇。分眾傳媒管理合伙人燕琳從傳媒視角指出,內循環結構性調整將是中國品牌的戰略發展契機,因為中國品牌正從生產端向渠道端進而向用戶端轉移,企業口碑將真正與用戶體驗深度掛鉤。隨著民族品牌的價值積累,中國或將比肩日本、德國,涌現傳承百年的品牌企業。
此外,在內循環背景下,中國企業更應挖掘相互的協同合作。探路者集團董事長兼CEO王靜,以探路者和人民網、中國航天的聯名案例,闡述了內循環催生的新機遇,高度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和經濟自信。
對此,天九共享集團聯席總裁、天九共享金融科技集團董事長、中國投資協會高新委副會長、天九獨角獸投資家俱樂部執行主席徐浩然進一步表示,內循環將深度激活國內消費市場,中國經濟發展也將因此后勁十足,帶給世界更多驚喜。他還由衷感慨道,中國人一直以來就充當著探路者的角色,從古代絲綢之路,到改革開放初期摸著石頭過河,再到如今的尋路內循環,在新經濟形勢下,中國企業家勢必成為逐鹿大消費機遇的“急先鋒”。
事實上,本次“2020中國獨角獸嘉年華”中,共有56個獨角獸和準獨角獸項目集中亮相,這些項目覆蓋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互聯網+、區塊鏈、新零售、新電商等眾多新經濟領域,完美契合了嘉賓們在論壇中預言的內循環市場機遇,吹響了大消費商機的集結號。
外循環實現追趕,內循環謀求超越。全新經濟格局中,內循環的發令槍已經打響,如何抓住轉瞬即逝的商業機遇,搶跑大消費黃金賽道,完成獨角獸崛起,是中國企業家的共同課題,更是時代所賦予的責任與使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