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7日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4165.9億元,增加74.4%。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我國外貿出口自4月份以來連續5個月正增長。分析認為,支撐外貿好轉的積極因素還在累計,預計全年穩外貿基本盤無虞。
在數據持續向好拉動作用下,今年前8個月,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人民幣,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
海關總署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認為,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重大成果,內需保持回升勢頭,外需也同步有所改善,復工復產逐月好轉,穩外貿政策效應持續顯現。
李魁文進一步指出,7月份和8月份,我國對東盟、歐盟、美國、日本等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了增長。這說明,一方面雖然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持續上升,但隨著歐美等發達國家經濟相繼重啟,國際市場需求總體有所改善。另一方面,我國外貿企業勇于迎難而上,在鞏固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市場,抓訂單、保客戶、拓市場富有成效,民營企業成為穩外貿的重要力量。
對于未來我國外貿的發展態勢,市場一致看好。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中國經濟領先企穩搶占先機,兩個大循環正在發揮供給優勢利好出口。進入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各項指標維持回升態勢,消費回暖、投資向好、盈利轉正,部分逆周期政策也開始進入正常化進程,經濟的領先性企穩為內循環奠定供給基礎,國內外雙循環有利于發揮供給優勢,替代海外供給,今年以來我國在全球出口份額占比顯著提升。
李超還指出,同時,由于海外經濟體的需求回升相對快于供給,短期供需缺口利好我國出口,同時海外補庫周期往往利好我國出口,因此,支持出口的積極因素還在持續累積。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表示,對于未來我國出口形勢不必悲觀。二季度可能是全球經濟的低點,只要海外復工復產繼續加快,外需狀況將逐漸修復,未來出口有望保持增長態勢。唐建偉指出,也要注意不確定因素,比如全球疫情整體還有不確定性,要關注疫情是否會反復等。
對于進口,唐建偉認為,隨著國內促進“新基建”的政策落地,消費也在逐步改善,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企穩回升,進口增速也可能逐漸回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