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直門醫院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第一臨床醫院,擁有豐富的中醫臨床資源,多年來積累了海量的中醫藥大數據,此次與海森健康聯合成立實驗室就是“希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挖掘醫院積累下來的海量中醫藥數據的價值,助力臨床研究。”東直門醫院常務副院長商洪才在實驗室揭牌儀式上強調。
2020年8月31日,海森健康聯合教育部首個中醫內科學重點實驗室——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下稱重點實驗室)共同打造的“人工智能與中醫藥大數據聯合實驗室”(下稱聯合實驗室),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下稱東直門醫院)正式揭牌,成為將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引進至中醫藥領域的一大里程碑。
東直門醫院常務副院長、重點實驗室主任商洪才、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劉偉敬、重點實驗室教授林生,海森健康科研業務負責人甘偉、商務總監李堂,北京中醫藥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韓東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中國循證醫學中心主任孫鑫,以及東直門醫院男科主任李海松、婦科主任史云、腎病科主任周靜威、心內科主任張立晶、腦科主任楊保林、信息中心副主任劉涓等臨床科室負責人出席了揭牌儀式。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成立于2002年,是東直門醫院的龍頭實驗室,其前身是由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氣血研究室,中醫腦病研究室和部分基礎實驗室人員,于1999年聯合建設成為“211工程”的學校級重點學科實驗室,2002年被教育部批準為首個開展中醫藥基礎和應用基礎科學研究的重點實驗室,同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員會認定為重點實驗室。
劉偉敬介紹,近三年來,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共承擔課題97項,其中承擔國家重大課題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3項、省部級課題9項;發表SCI論文114篇,單篇最高影響因子近24分;2020年,實驗室腦病研究團隊、心血管研究團隊初評通過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是中醫藥領域名副其實的“科研大戶”。
海森健康是嘉和美康集團成員企業,專注于提供醫療大數據、人工智能及互聯網醫療的智慧醫療創新服務,具備強大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能力,并承襲集團十多年的醫療信息化積累。海森健康大數據科研平臺是以智能醫學數據中臺為核心,通過整合院內各業務系統數據,并結合前瞻性課題數據庫,對相關數據進行治理、融合及質控、建模等,為科研工作提供優質、可靠的數據資源。在此基礎上,利用平臺的人群篩選、人群管理、特征分析、可視化展示、統計分析、數據導出和權限管理等功能,即可輕松實現一站式科研工作模式,極大提高科研效率及整體研究質量。
中醫藥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豐富的實踐經驗和海量的文獻,但其技術水平的增長,需要在臨床試驗中不斷總結、摸索,經驗極具個性化。此外,中醫臨床產生的大量診療數據,尤其是中西醫診療的綜合信息資源整體利用度不高,大量數據資源浪費,掣肘著中醫藥的發展。
對于這一點,商洪才有著清晰的認識。揭牌儀式上,他強調,東直門醫院作為北京中醫藥大學的第一臨床醫院,擁有豐富的中醫臨床資源,多年來積累了海量的中醫藥大數據,此次與海森健康聯合成立實驗室就是“希望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挖掘醫院積累下來的海量中醫藥數據的價值,助力臨床研究。”
迫切的臨床數據分析、處理需求背后,折射出的是醫院在科研上不斷暴露出的問題。以男科為例,該院男科主任李海松介紹,由于涉及到隱私,部分患者不愿意記錄下自己詳細的患病信息,一些數據在臨床診療階段就出現了缺失,到研究階段的時候,“你要查某一類患者的詳細信息,信息系統里經常查不到。”
在李海松看來,科研數據在臨床階段就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收集,需要臨床和科研形成一體化,“建設一個醫療和科研一體化的平臺”成了以李海松為代表的眾多科主任的共同心聲。
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能很好地解決這一痛點。甘偉介紹,依托大數據、人工智能技術打造的科研平臺可以通過多層級自然語言處理體系,將復雜的病歷文書及檢查報告等文本數據轉化成結構清晰的多維度科研數據項;并能根據數據清洗規則智能清洗數據,最大限度提高數據利用率。同時,在科研方式上,也能形成線上與線下的結合、聯動,提升科研效率。
線上,主要基于大數據科研平臺,實現對院內外全量數據的采集、處理及挖掘分析等,幫助科研人員快速確立研究方向、獲取相關數據,并“一站式”完成目標人群建立、統計模型選擇及結論匯總分析等步驟,大大縮短了科研周期,并提高了成果質量;線下服務則主要包括:研究方案設計,專病庫搭建,統計咨詢指導,數據治理服務,以及數據挖掘、建模等。
兩者結合,實現海量真實診療數據在臨床研究中的深度利用,以及研究成果對于臨床決策的有效反哺,助力醫院打造以專病庫為核心的“臨床-科研一體化”發展路徑。
事實上,作為我國古代醫學的精粹,中醫藥一直備受國家的高度重視: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就提出,要強化中醫藥防治優勢病種研究,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也強調,要促進中醫藥傳承與開放創新發展;《中醫藥發展“十三五”規劃》也強調了要加強中醫藥研究,推進理論與技術創新。在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中,中醫藥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未來,聯合實驗室將整合東直門醫院豐富的中醫藥臨床大數據資源、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內科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雄厚的科研實力,以及海森健康強大的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優勢,圍繞中醫藥大數據分析的診斷、治療以及智能預測診療模型構建、真實世界研究等一系列課題展開深度合作,從而推動我國中醫藥的發展,讓中醫藥惠及更多的民眾,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