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截至今年6月30日,為期4個月的我國首次個人所得稅年度匯算工作已順利結束。記者采訪發現,作為新個稅紅利“落袋”最后一步的個稅匯算,在今年首次實施就呈現出稅制設計科學簡化、匯算渠道便捷多樣、協同創新智能申報等特點,使得納稅人匯算更輕松、辦稅體驗更優化,讓數千萬自然人納稅人收獲了個稅改革“紅包”。
按照新的個人所得稅法,納稅人取得的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合并為“綜合所得”,以“年”為一個周期計算應繳個稅。
中央財經大學教授樊勇指出,此次個稅改革,充分考慮了我國國情,對稅制進行了簡化設計。這既有利于自然人理解與操作,又便于稅務機關征收管理,從制度上保證了首次個稅匯算的成功實施,體現了我國稅收治理的制度優勢。
此外,匯算渠道便捷多樣,也使得納稅人辦稅體驗更優化。在廣西,南寧市興寧區稅務局設立個稅匯算申報郵寄受理點,5位納稅人采取郵寄方式申報并順利退稅,滿足了納稅人多樣化個性化申報需求。在江西,稅務部門按照黨政機關、國有企業、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人員5個批次,明確輔導宣傳責任,分時段引導納稅人辦理匯算。
記者了解到,首次個稅匯算工作中,以信息化為支撐的申報方式大大提高了匯算效率。1分鐘輕松搞定個稅匯算的實踐背后,是稅務部門創新征管方式、積極推動稅收治理現代化的生動實踐。與此同時,各地稅務部門通過與相關部門加強信息共享引入第三方信息,大大節省了納稅人自行搜集和整理應稅收入、附加扣除及已繳納稅款等方面信息的工作量,提高了匯算速度和準確性。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表示,此次個稅改革中不僅各地稅務部門同心合力,其他部門也積極參與、協同創新,同時依靠稅務治理和數字治理的有力支撐,確保了個稅匯算的成功實施。這是我國推進共建共享共治、推進稅收治理標志性的事件,應該高度肯定。
在4個月的時間里,全國千百萬自然人納稅人首次自主通過個稅年度匯算及時辦理退補稅,反映了個人納稅主體較高的自主性、自律性和參與度,也使得自然人納稅人的稅收意識得到了強化和提升。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楊志勇表示,個稅綜合與分類改革之后,年度匯算成為不少納稅人的規定動作。參與年度匯算讓個人納稅意識進一步增強,這為未來進一步做好稅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也是現代公共治理理念在國家稅收治理領域的具體體現。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