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等國家戰略的指導下,互聯網和資本切入中醫行業,只是時間問題。
近幾年,醫療O2O領域的創業浪潮洶涌澎湃、經久不息。在“觸網率”還沒那么高、看上去很“慢”的中醫行業,亦是如此。大浪淘沙,真正有價值的中醫診療頭部企業是什么樣子?
日前,固生堂創始人兼董事長涂志亮與媒體分享,疫情期間,基層中醫連鎖領軍者——固生堂中醫如何打破困局,營造O2O閉環模式的成功經驗。預計今年將實現線上診療收入近2億,明年破4億目標。
一、 創舉:固生堂開展互聯網視頻診療服務
在疫情期間,為順應形勢、滿足用戶迫切的醫療需求,固生堂與騰訊強強聯手,提出通過企業微信實現視頻在線問診服務。
患者可以依靠個人微信原生視頻功能實現與固生堂中醫專家視頻復診,不僅極大限度地方便患者就醫,也一步到位地打破市面上主流在線診療平臺局限的圖文、音頻問診模式,進一步提高醫生遠程問診的效率、準確性以及安全性。
同時,視頻問診服務也幫助固生堂的名老中醫實現與患者一對一溝通,全面觀察患者的面色、精神與整體狀態,實現類線下的診療場景,幫助固生堂持續拉開與后續跟隨者們的差距。
二、資源:核心名老中醫資源,快速布局線上業務
在與騰訊達成深入合作的同時,固生堂還積極與阿里、百度、京東等知名互聯網企業達成合作。疫情期間,固生堂快速接入支付寶醫療健康“掛號”頻道,定期舉辦義診活動,為全國用戶提供免費問診服務,并持續至今。
一個2010年創立的企業,在一個有著幾千年歷史的行業,為何能短時間內與移動互聯網大咖達成深入合作、取得不菲成就?一切都與固生堂的根基有關。
固生堂通過與三甲醫院、中醫藥大學進行官方合作的形式,將三甲公立中醫院的專家,尤其是退休的名老中醫,通過市場機制邀請到社區門診多點執業,實現國家的雙向轉診及首診進社區,解決好醫生缺乏的問題。在中藥材上,通過參與建立GMP藥材廠,參股中藥GAP大品種種植基地等產業鏈布局,以及專門聘請兩位重量級專家作為中藥材的把關人等舉措,達成好醫用好藥的目的。
作為一個全新的醫療業務形態,“互聯網+”中醫依托互聯網,可以更快、更方便地幫助患者找到合適的醫療資源,提升看病體驗。
對互聯網企業和社會來說,這種積極蓬勃的中國特色新業態,也頗具價值。固生堂豐富的醫療資源,可以極大地補充互聯網平臺在專業醫療服務的短板,幫助互聯網頭部企業進一步穩固和增加用戶粘性。對國家來說,互聯網可以放大基層醫療機構的能量,減輕三甲醫院的壓力,使醫療資源在地域、城鄉分布上,更公平、更高效,可謂一舉多得。
三、支付:依托線下實體醫保資質,解決線上診療支付痛點
眼下,固生堂絕大部分門店已都具有醫保定點資質,部分醫館甚至具有省市公費醫療資質。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看到三甲醫院名中醫,不僅方便、快捷,而且比三甲醫院報銷得多,更省錢,患者自然愿意來。
根據國家醫療保障局的相關政策規定,“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會納入現行醫療服務價格的政策體系統一管理。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也可以按照線上線下公平的原則配套醫保支付政策。
在不遠的未來,固生堂醫保資質也會遷移至線上。屆時,患者到固生堂線上看診一樣可以享受醫保報銷。
四、守望:“互聯網+”中醫,譜寫健康中國的新篇章
在專訪中,涂志亮也提到,醫療服務始終離不開線下。幾年前,與中醫有關的新概念、新詞匯層出不窮時,固生堂沒有動搖,沉下心思、耐住性子,堅持做好醫療行業的基本功。當線下業務規模積累足夠大、地基足夠深的時候,才開始了“觸網”計劃,保證固生堂線上業務得以厚積薄發。
截止目前,固生堂已成為國內領先的基層中醫門診服務連鎖集團和基層中醫門診行業標桿。依靠規范化、規模化效應,在開拓全新的線上業務時,固生堂得以快速晉升為在線診療頭部企業,為不斷探索中醫“連鎖化、規模化、集團化、品牌化、國際化”路徑打下堅實基礎。
在專訪的最后,涂志亮也表示,固生堂將堅持聚焦基層中醫門診,把傳統中醫、基層門診與“互聯網+”模式相結合,緊跟時代的腳步。在完成閉環的O2O服務體系的同時,借助互聯網和資本的力量,形成從單一治病模式轉向O2O一體化的“防——治——養”模式,打造值得信賴、口口相傳、面向未來的中醫品牌。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