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今年的云端“中國品牌日”活動可謂別開生面,但活動的核心仍然不改,那就是“中國品牌,世界共享”。
作為中國品牌全球化的先行者,海爾智家的全球化戰略開始進入收獲期,海爾已經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化品牌,并以其特有模式為中國品牌提供了成功范本。
2019年,在國內家電行業整體下滑的情況下,海爾智家依然實現了營收凈利雙增長,第四季度國內家電業務的增長幅度更是接近雙位數。公司海外業務為業績平穩增長做出了較大貢獻,根據公告,2019年,海爾智家海外各區域市場業績全線增長,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未來,隨著公司全球協同效應的進一步釋放,品牌影響力的進一步提高,海爾智家將在全球市場獲得更多話語權。
不同的企業,全球化的路徑不盡相同,那么,是什么決定了他們的成敗?海爾智家的答案是:自主創牌+本土化運營+高端化+全球協同。
海爾智家的組合拳
經過20余年的開拓與積累,海爾智家已經構建了一個包含美國GE Appliances、意大利Candy、日本AQUA、澳洲斐雪派克以及海爾、卡薩帝、統帥七大全球化品牌在內的品牌集群,這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罕見的。
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認為,應該把海爾的全球化創牌之路創造的組織形態稱為第二種跨國公司,原因在于它的全球化之路跨越了兩種工業體系的轉換。眾多分析人士認為,海爾全球化戰略成功的秘訣在于,他施展的是一套涵蓋了不同區域市場策略的組合拳。
在海外新興市場,上個世紀90年代,海爾放棄成熟的代工創匯機會,從自有品牌出口到海外建廠,始終堅持自主品牌發展。1999年之后,為了快速響應當地需求,公司陸續在美國、歐洲、中東等地建立了生產廠,同時大力發展海外經銷商網絡,深耕海外市場,持續提升競爭力。
目前,海爾在全球已經建立了完善的生產營銷網絡,包括122個工廠,其中有70個海外工廠,還有25個工業園、10個研發中心、106個營銷中心,以及5600家網點、12000多名工程師、19個呼叫中心、23個站點,覆蓋全球6大洲40個國家,為用戶提供7*24小時的全天候服務。
在歐美成熟市場,海爾智家通過收購當地高端品牌取得突破,切入當地市場,并因地制宜制定經營策略,構建起“研發、制造、營銷”三位一體的當地市場競爭力,并不斷優化資源配置與平臺共享,發揮全球戰略協同優勢,實現公司旗下七大世界級品牌全球化協同運營。
在國內市場,在歐美日韓品牌壟斷中國高端市場的情況下,海爾智家連續13年對高端品牌卡薩帝建設進行持續投入,最終將其創成國際高端品牌,并成為行業爭相模仿的對象。
其實,收購海外高端品牌、打造業界爭相模仿的高端品牌卡薩帝,僅僅是海爾智家高端化戰略的一個方面,目前,公司正在賦予這一戰略新的涵義,并將其向更高層次推進。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張瑞敏在參加“2020青島·全球創投風投大會”時介紹,目前海爾智家正在打造的場景和生態的基礎是高端品牌,這個高端品牌不同于傳統時代的產品高端品牌,它不是一個品牌,而是一群高端品牌聯合起來,共同創造場景和生態,它要在用戶體驗方面不斷迭代,滿足需求。張瑞敏認為,“未來,場景和生態將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組合拳的效應
技術創新是決勝未來的根本,海爾智家全球化的組合拳,不僅構建了全球化的品牌集群,而且實現了研發平臺的全球化,能夠將世界一流的創新資源整合起來,圍繞全球的用戶需求進行創新與迭代。
公司方面曾對媒體表示,收購斐雪派克、GE Appliances、三洋之后,海爾同時也獲得了全球一流的高精尖技術,通過海爾智家的全球研發協同平臺,可以將創新技術整合到海爾智家的全球產品與方案升級上;另一方面,海爾的研發模式一直都是開放的,通過搭建HOPE平臺,可以快速、高效獲取世界一流的研發資源,從而實現研發成果的低投入高產出。
目前,海爾智家已在歐洲、美國、日本、韓國、新西蘭、墨西哥以及印度建立了10大研發中心,依托在全球的10大研發中心,以及根據用戶痛點隨時并聯的N個研發觸點,搭建了“10+N”全球開放式創新體系,形成遍布全球的資源互通網絡,海爾真正實現了“用戶需求在哪里,研發就在哪里”。
值得關注的是,海爾智家的“10+N”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之上,不僅協同了全球的研發資源,更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需求數據,并對用戶需求最快做出反應。目前,憑借這一開放式研發創新體系,海爾智家在研發方面已進入良性、穩定的投入階段。
羅清啟認為,海爾智家目前的全球組織形態的開放性是非常領先的,它獨創的平臺化的組織形態,可以相對容易地突破發達國家的知識供給的壟斷,還比發達國家企業更為容易地拿到大規模的真實需求,這兩個因素將完全激活工業的物理形體,賦予中國制造精確的靈活性,所以,當這些獨特的組織能力隨著互聯技術應用的深入,海爾在全球的組織形態的能量將被釋放出來。
未來,隨著對研發投入的加大,海爾智家的研發和技術協同效應將進一步釋放,公司終端產品競爭力將因此持續領先,在高端家電的領先地位也將得到保證,海爾智家將因此走的更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