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對新基建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地方版新基建相關政策路線圖日趨清晰。近半月來,包括江蘇、上海、天津以及廣州、昆明等多地連出新政,圍繞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投資規劃一批千億、萬億級新基建項目,并謀劃千億級產業集群。浙江、成都等地正在醞釀新基建專項規劃和投資指導意見。業內預計,到2025年,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相關投資累計或超17萬億元。
5月以來,地方新政頻發,其中加大新基建項目的投資與落地力度依然是重頭戲。廣州11日新簽約16個數字新基建項目,總投資額566億元,覆蓋領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產業等;上海7日發布的新基建方案提出,未來三年將實施48個重大項目和工程包,預計總投資約2700億元;昆明日前也明確將在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及物聯網、“智慧+”等領域打造新型基礎設施,重點項目394個,2020年計劃完成投資589.84億元。
根據賽迪智庫近期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七大領域新基建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新基建項目的落地,一批千億級的新基建產業集群有待崛起。例如,廣州將開展人工智能場景構建行動與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行動,打造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機器人等8個重點產業集群,實現人工智能產業規模超1200億元。重慶近日也表示,到2022年形成千億級5G產業集群。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政策法規研究所副所長周游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新”體現在新產業、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從政府層面上看,用地、用能和資金等配套政策應加緊落實。特別是在資金使用方面,傳統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金融政策可能難以滿足新的投資模式需求,需要積極實行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合理調整和變動,同時規范并推動PPP融資模式,引進私人資本提高效率,拓寬融資來源。
記者從發改委獲悉,下一步將研究出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的有關指導意見,以提高新型基礎設施的長期供給質量和效率為重點,修訂完善有利于新興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準入規則,并抓好項目建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