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豫金剛石發布了2019年年報。年報顯示,2019年,豫金剛石收入9.55億元,同比下滑22.96%;全年虧損51.96億元,比之前預告的虧損上限55億元少了3億元。
對此,投資者應該不會感到意外。公司之前已經 “劇透”,披露年報只不過是“靴子”落地。
至此,豫金剛石的“利空”消息基本出盡。
盡管業績巨虧,但通過年報我們可以看到,2019年公司的主營業務依然穩健,而政府部門也已經介入幫助公司化解風險。
那么,應該如何理解這份年報?
利空已經出盡
豫金剛石2019年為什么會大幅虧損?在此前的業績預告中,公司已經說明詳細情況:主要是因為訴訟、資產減值以及計提壞賬等多重因素導致。
出現這種情況,公司具有不可回避的責任。雖然行業地位突出,但公司過去的發展過于粗獷,最終積累的問題在2019年爆發。
當然,投資者對此也不用太悲觀。凈利潤數據更多是財務報表對過往數據的反映,并不必然代表未來。
首先,虧損的主要原因是應收帳款、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以及存貨計提的跌價損失,這可以看作公司將過去積累的風險,進行“清算”。
將所有問題一次性解決,無疑是為了重新出發。在A股,這樣的例子并不少見。
另外,對公司可能造成重大不利影響的“多起訴訟”,因為政府部門介入已經有了好轉的跡象。
公司在年報中表示,在政府和監管部門的支持與幫助下,公司成立專門的風險化解小組化解公司的困境,目前有所轉機。
實際上,2020年初以來,已有一起擔保糾紛迎來了積極的判決結果,該案涉及的未經公司審議、非公司簽署的擔保合同無效,公司無需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這對于公司來說,顯然是個好消息。
可以預見,在政府部門的介入下,公司各個風險點有可能逐一化解。可以說,公司未來的不確定性,有機會消除。當然,未來風險化解一事將如何演繹,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豫金剛石的轉狂顯然正在向好,以至于有觀點認為公司的利空已經出盡。
投資者有必要進一步跟蹤。
主業依然穩健
值得投資者的注意是,盡管財報數據不好看,但豫金剛石的主營業務,依然值得期待。
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9.55億元,同比減少22.96%。這個數據表面看很不好,但如果細看,我們會發現,公司的核心業務表現依然不錯。
豫金剛石收入來自兩塊業務:超硬材料和超硬材料制品。
公司超硬材料產品主要是人造金剛石。作為自然界最硬的物質,金剛石用途廣泛,不僅用于裝飾,還可以在工業生產和科學技術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天然金剛石存量稀少,價格昂貴,因此人造金剛石成了最佳替代品。我國是人造金剛石大國,全球90%人造金剛石產自我國。豫金剛石則是國內翹楚。以產量排名,豫金剛石位居國內第三。
人造金剛石也是公司主要的收入來源。2019年,公司超硬材料收入7.68億元,占總收入比重高達80.47%。
作為公司的核心板塊,超硬材料業務增長迅速。2019年,豫金剛石超硬材料收入同比增長13.15%。在公司遭遇危機的情況下,獲得如此增長可謂不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巨頭中,豫金剛石表現最為出色。2019年,國內最大的人造金剛石生產商中兵紅箭,該業務收入增速僅有2.32%;國內第二大人造金剛石生產商黃河旋風,該業務收入同比下滑25.09%。
那么,豫金剛石總體收入為什么下滑?主要受超硬材料制品板塊影響。超硬材料制品是公司的“跨界”業務,基于人造金剛石生產銷售“微米鉆石線”和“飾品”(也就是人造鉆石飾品)。
2019年,公司超硬制品材料收入為2711萬元,較去年2.55億元減少了89.39%。超硬制品材料收入大幅下滑,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公司轉讓了生產銷售微米鉆石線的子公司,導致該業務收入幾乎“消失”。豫金剛石跨界微米鉆石線領域不算成功。剝離子公司可以說是公司主動調整的結果。
第二,公司飾品收入大幅下滑。2019年,公司人造鉆石銷售量僅有48.8千克,較2018年減少91.72%。這是因為,截至目前,培育鉆石在國內首飾市場表現依然不夠亮眼。公司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品結構,鑲嵌飾品產量減少所致。
綜上所述,公司營收下滑的原因,主要是因為跨界業務表現不佳,而核心業務表現依然強勁。我們觀察一家公司,最核心的指標就是核心業務表現究竟如何。從這一點來看,公司的未來依然值得期待。
人造金剛石應用領域寬泛,市場巨大。早在2009年,全球金剛石工具市場已突破200億美元。國內市場同樣不小。隨著人造金剛石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市場還會“膨脹”。而經過此次危機,相信公司未來的經營策略會更加穩健、理智。只要公司守住人造金剛石陣地,未來就存在一切可能。這正是豫金剛石的最大價值所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