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被迫戴上口罩,我們才真正了解了N95、醫用、普通防塵面罩的區別。這場疫情讓大眾對生物安全有了全新的認知。按照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之后,安全需求是下一個“剛需”。生物醫療行業是下一個競爭的修羅場。
2019年,海爾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0.13億元,同比增長20.3%;歸母凈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59.67%。在生物醫療行業逐漸發酵時,海爾生物也在積蓄能量。經營增長的背后釋放了哪些信號?
先說結論:
1.海爾生物業務呈現多元化發展趨勢,多點開花讓爆發式增長存在可能;
2.技術支撐起到關鍵作用,“物聯網”與生物醫療結合產生了很好的效果,“物聯網”或許會是催化生物安全發展的關鍵鑰匙;
3.物聯生態背后,價值導向和持續的投入起到關鍵作用;
4.海爾生物摸索出物聯生態賦能行業的發展路徑,未來中國生物醫療企業走向全球并非遙不可及。
解構:利潤大增60% 四大應用場景多點開花
從財報來看,海爾生物的增長正在為爆發積蓄能量。有幾個數據彰顯了這個趨勢。
首先,海爾生物的業績增長基于多點開花。財報顯示,海爾生物的生物樣本庫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收入4.97億元,同比增長25.23%。疫苗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規模1.37億元,同比增長25.06%。血液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銷售規模4135.82萬元,同比增長19.71%。藥品及試劑安全實現銷售收入2.87億元,同比增長28.89%。四大場景紛紛打開新局面,多元精進驅使海爾生物走得更快更穩。
其次,技術護城河效應凸顯。外化在業績上,海爾生物主營業務醫療器械毛利率53.65%,較上年提升2.57%。超低溫保存箱等板塊均實現了50%以上的毛利水平,體現了極高行業地位。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海爾生物在中國生物醫療低溫存儲行業市場占有率為35.8%,以絕對優勢位列國內第一、全球第三。
內化在經營上,與行業地位相匹配的是技術的持續領先。海爾生物是業內唯一一家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企業,同時還牽頭或參與起草9項國家、行業標準和1項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標準。海爾生物規模擴大基于行業地位的提升,基于技術上的絕對優勢。正是憑借于此,海爾生物成功滿足科創板嚴苛條件和國家戰略要求,成為首批在科創板上市的企業。
生物醫療行業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業績的提升非常依賴技術實力的積累,而市場的開拓在一定程度上也仰仗技術突破以及以此形成的口碑效應。海爾生物的業績增長源于市場認可。
剖析:增長背后的“物聯”生態
當然,多點開花并不容易,盲目追求多元化往往會陷入失去方向的困惑。海爾生物如何實現多元精進?仔細翻看海爾生物的四大場景,“物聯網”是貫穿主線,基于物聯網的管理方案均實現了翻番式的增長。
對于生物醫療行業,物聯的價值是效率與安全。以血液安全場景來說,當前市場亟需把血樣安全、及時供應給患者,無延遲、高精準度十分關鍵。物聯網的價值就是將人、網器、場景互聯互通,實現血液供給與分配效率革命。
海爾生物建立了一套具備物聯網屬性的智慧血液場景方案,鏈接采血、送血、臨床用血等場景,創造了分布式雙向數據共享的用血模式。這套模式能夠保證血液從獻血者到用血者全流程血液信息的監控和可追溯。依托大數據形成精確調配。在醫院內部,可以將血液分布至手術室、ICU和病房等臨床用血點,將取血時間從20分鐘壓縮到到1分鐘。在醫院外部,可以將血液分布至急救車上,實現現場急救,跨院區調配用血。相對于傳統方式,物聯網的賦能保障了臨床用血的及時、安全、可追溯,高效安全節約戰略血液資源。
物聯網對疫苗安全、藥品及試劑安全同樣意義非凡。以疫苗為例,疫苗安全事件頻發原因在于全流程監管力度不夠,接種環境亟需改善。海爾生物創新性地推出了海樂苗物聯網智慧疫苗接種安全解決方案,能夠將取號、登記、接種、留觀四個環節信息化、數據化、系統化,全流程可隨之追溯,避免人為操控的誤差,最大化減少疫苗問題。截至目前,疫苗網已覆蓋全國1000多家接種網點,累計已守護400 萬兒童安全接種無差錯。
在生物樣本庫方面,最核心的難題則聚焦到存儲與整理。海爾生物推出了新一代的云芯超低溫系列產品,能夠對生物樣本存儲溫度及存儲設備運行狀態監控和預警,對樣本入庫位置進行精準識別和記錄。用戶可以一秒鐘實現存取,全時、全天候、全方位、多屏的狀態監測和設備自診斷。目前,海爾生物已向中華骨髓庫、國家基因庫等國家級項目提供生物樣本庫產品。
總結來看,物聯網讓每一支疫苗,每一袋血漿,每一個生物樣本“主動發聲”,“匯報”生產、運輸信息。管理端可以實時檢測問題,統籌規劃。既保證了安全性,又提高了管理效率。在生物安全需求日益旺盛的當下,物聯網成為最優解。
啟示:“人的價值第一”和場景自然轉化
如果再深入一層,為何海爾生物能夠建立龐大的物聯生態,找到適合的發展思路?根本上是海爾生物的基因決定的。
在海爾生物發展過程中,“人的價值第一”是自始至終的主線。這背后有兩條邏輯線。首先,以用戶為中心,海爾生物優先考慮的是人的保護,人的健康和安全。因此,海爾生物總是站在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如何讓生物醫療制品更安全。這也促成了以物聯網鏈接每一件生物醫療制品的思路。
其次,強調人的價值客觀上也是重視內部人才。截至2019年底,海爾生物研發人員達到277人,占總人數的25.65%。2019年,海爾生物在研發、軟件及市場三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并有針對性地加強了各個領域專家人才的引進,為長期持續發展儲備人才動能。
對于人、對于技術的追求也是對海爾集團的傳承。作為家電產業的龍頭,海爾在諸多領域的技術都是行業頂尖水準,技術優勢的擴大逐漸延伸到了生物醫療板塊。海爾在物聯網多項領域有著豐富的積累,這些為海爾生物在物聯網層面的轉化提供了豐富的經驗。
依托海爾集團,海爾生物的發展擁有最肥沃的土壤,順理成章地在生物醫療領域建立完整的物聯體系。這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天然的發展基礎,更重要的是始終如一對人的價值的堅持。
展望:將物聯“新物種”帶向全球
在新階段,海爾生物正在以技術優勢、安全優勢、效率優勢將生物醫療制品帶向全球,賦能整個醫療體系。
技術優勢正在成為護城河。海爾生物有物聯網云芯超低溫保存箱研發等15個在研項目,累計投入達到2.99億元,還有每年上百個專利技術。這些積累會在未來成為蝶變的關鍵。
物聯網生態也在生成裂變效應。物聯網所帶來的是生物醫療行業的效率革命、安全革命、品質革命。當一切以機器的客觀數據為準,一切變得更加透明,一切能夠在毫秒之間做出決策,生物醫療的發展將會走出刀工火種的時代,真正邁入機器時代。
目前來看,蝶變不會是很久遠的事情。一方面,大眾對生物安全的要求會越來越高,良幣驅逐劣幣會是接下來生物醫療領域最明顯的趨勢,作為國內最先突破壟斷的企業,海爾生物將成為引領者,帶領行業走向更智能化、安全化、高效化。
另一方面,全球范圍內對于生物醫療的需求也將大幅提升,當前,海爾生物已經擁有全球化的基礎。海爾生物疫苗網方案已經擁有全球30%的份額,與全球疫苗聯盟的48個國家建立合作關系,進入包含“一帶一路”沿線的78個國家和地區。而隨著海爾生物在全球范圍內逐漸獲得認可,中國的賽默飛世爾并不是很久遠的事情。
表面上看,海爾生物各項數據快速發展,背后則是技術的支撐,物聯網的賦能。隱藏在冰山之下的能量正在驅動著海爾生物快速突破。面向未來,隨著生物安全成為全球的“剛需”,海爾生物將會引領生物醫療行業邁入全新的效率、安全時代。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