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春節,因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仿佛整個國家被按下了暫停鍵,這場席卷全國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無法避免的。
從宏觀來看,疫情對于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經濟增長可能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尤其是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由于疫情期間消費、投資、出口都受到了很大影響。隨著國家對疫情的聯防聯控機制的有效部署,目前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隨著各行各業的有序復工復產,二季度的增長會出現較大反彈。但考慮到海外疫情正在蔓延,而且沒有看到回落的跡象,對國內的經濟還是有較大影響。
從市場來看,新冠疫情對工業沖擊會明顯小于服務業,但是會顯著降低制造業出口,而且對出口的影響不會短期內恢復,長期也有一定的負向影響。對于新興的"互聯網+"行業、康養產業、醫療器械行業、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所受沖擊較小,甚至會帶來個別新的行業機會和增長機會。這次新冠疫情可能會催生工業智能化生產模式。首先,利用機器人取代勞動力,實現無人生產工廠。其次,通過人工智能技術改造生產線,實現停工不停產。最后,打造企業智能化運作,鼓勵人工智能企業的技術創新,加快人工智能在產業鏈上下游的應用,實現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智能化運作。
匯承(www.hchpj.com)銀企快貼與商票速融平臺,提供企業與銀行間在線秒級快貼服務的國內專業領先的供應鏈承兌支付體系融資平臺。作為處于"互聯網+"新興行業的平臺公司,平臺通過金融科技的創新能力重塑供應鏈金融融資新模式,踐行普惠金融為中小微及民營企業實現安全、高效、普惠、綠色的票據撮合融資服務。平臺服務的企業中多數處于第一、第二產業,少數第三產業。
由于今年疫情的影響,多數復工延遲,企業收入減少,但員工工資、原材料采購、稅收、房租等硬性支出卻刻不容緩,從而有可能導致企業對資金流動性的需求相較于往年更為迫切。承兌匯票作為大部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主要融資、支付工具有著很好的流通性及變現能力。同時,由于疫情帶來的線下溝通的障礙或顧慮,會讓更多的企業選擇線上融資,這對平臺的業務也將帶來正面影響。但另外一方面,隨著疫情對宏觀經濟及全行業的影響,經濟如果活躍度降低,市場上流通的承兌匯票總量減少,承兌匯票流轉的速度降低,又在一定時期內會對平臺的交易量形成負面影響。
不過,我們應該意識到,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疫情發生以來,多次就疫情防控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統籌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任務,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時,統籌做好"六穩"工作,盡可能降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努力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各項目標任務。相關部門緊急出臺金融救助辦法,多地區迅速部署小微企業扶持舉措,財稅、海關、社會保障等多項政策應急調整……各地各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應急措施,有效引導了社會預期,增強著人們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事實上,隨著國內強有力的防控,疫情已經得到了基本控制,目前對國內經濟影響壓力反而是國外疫情的輸入。
承兌匯票在中國發展已有30多年歷程,2018年承兌匯票簽發量18.27萬億,2019年20.38萬億,同比增長11.55%。票據市場從2018年大力推進電子化以來,票據市場進入新時代,在央行的帶領下,基本形成了以票交所為運營實體,涵蓋ECDS、票據交易、票據托管結算體系,自此票據電子化的基礎設施框架也基本形成且正常運行。過往票據電子化是因風險事件而推生的產物,但更是在時代發展大背景下的必然產物,紙質票據也不再能很好服務于當前的實體需求,因此更為便捷、透明、高效、安全的電票系統走上歷史主舞臺。此次疫情形成了一個突發的物理空間隔離的環境,原先線下服務不能有效傳遞,這必然會促進票據業務線上化、自動化,促進更多企業把票據貼現業務從線下變為線上。匯承金融科技積極響應各級政府對企業防疫的要求,勇于承擔起作為互聯網企業普惠金融的社會責任,幫助企業面對疫情提高抗風險能力。中小微持票企業變現過去是個大難題,以往持票企業想要變現需要去銀行挨家詢價,且過去紙票時代三小一短的票銀行因人力成本不能覆蓋,大多銀行不愿意服務而放棄這類中小微企業。匯承抓住企業痛點,利用電票取代支票的機遇,用互聯網的方式抓住了大量長尾用戶,從而可以和多家銀行洽談合作為中小微企業提供銀企快貼服務,目前已接入和正在介入的銀行超十家,有效地緩解了銀行無法觸達供應鏈末端的小微企業的普惠難題。
目前國內和國際經濟受到疫情影響,仍然處于恢復階段,我們所有人都相信,沒有一個坎是過不去的,沒有一種病毒是不可戰勝的,以匯承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型企業,正加速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開啟供應鏈承兌支付體系融資平臺嶄新的篇章。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