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后,我國制造業面臨較大沖擊。據國家統計局2月29日發布的數據,2月制造業PMI為35.7%,比上月下降14.3個百分點,五大分項指數全部跌到40%以下,其中生產指數跌至27.8%,同比下降23.5個百分點。疫情之下,我國制造業一些行業暴露了痛點,一些行業展現了優勢,汽車、消費電子等受挫明顯,生物醫藥、5G通信等逆勢增長,有危有機、危中見機。根據各行業特征,可初步劃分為三類,分析疫情的影響程度。
第一類是短期受沖擊嚴重、產能恢復時間較長的行業。這些行業,或因產業鏈長、供應鏈復雜,產能恢復較慢;或因終端市場不振,消費需求減弱;或因用工嚴重不足,難以盡快組織復工復產。典型的如汽車、消費電子、紡織等行業 。
汽車行業的產業鏈較長,制造環節復雜,零部件配套全國全球布局,需要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特別是,處于疫情中心的湖北是我國重要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基地,長期停產可能產生“蝴蝶效應”,危及全球汽車產業鏈安全。據國家信息中心測算,復產延期和效率低下使1季度汽車產量至少減產200萬輛以上,對GDP增速的拖累將可能達到0.3個百分點。即使2季度生產恢復,企業還將面臨市場終端需求不足的困難,無法完全彌補1季度的產量損失。若沒有有效的對沖政策,預計全年汽車產量大概率降至2400萬輛以下,比2019年2572萬輛的產量下降7%以上。
消費電子行業的需求彈性較大,部分消費者收入受疫情沖擊嚴重,降低了對手機等電子消費品的購買能力。如,研究機構Strategy Analytics最新報告指出,“由于新冠疫情引起連鎖反應,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比預期減少10%,中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比預期減少15%”。蘋果官方最近表示,受疫情影響,蘋果將無法實現其第2財季的營收目標。
紡織行業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疫情發生后,企業復產延期,員工返崗也要經歷2周的隔離,且河南、湖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的疫情相對較重,加劇了紡織行業的用工短缺。中紡聯產業集群工作委員會對全國152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的調查顯示,2月底能夠開工的地區僅占30%,90%的地區預計1季度主營業務收入將同比下降30%以上,60%的地區預計1季度出口業務將下降50%以上。
第二類是短期受到一定沖擊,但可在較短時間內組織復工、基本恢復產能的行業。這些行業,或由于產品需求彈性小、當期需求仍然旺盛;或由于所處產業鏈短,供應鏈相對不復雜;或由于行業自身生產經營特點,受疫情直接影響相對較小,產能恢復較快。典型的如食品飲料、集成電路、軟件服務等行業。
食品行業的需求彈性小,消費需求在疫情中沒有根本下滑,疫情初期處于庫存迅速消化階段,當前冷鏈食品等迎來了旺盛的需求。為實現保供應、保民生目標,一些重點企業已經在較早時候復工。如三全食品春節期間小規模生產,正月初四為了保供應開始復工,產能已經恢復90%以上;伊利在春節期間大部分產線未停產,產能已經恢復超過75%。但也要看到,食品制造企業多為中小微企業,風險抵御能力天然較低,尤應在員工返崗、原料供應、物流保障、降低成本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集成電路行業的相當一部分企業,按照傳統生產周期,春節期間一般不停工,也在一定程度上緩沖了疫情的影響。如,華星光電在疫情期間未停工,產能利用率超過80%;京東方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以上,三安光電的產能達到正常時期的60-70%。這些企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生產物料運輸及成品交付受阻,對外貿易和國際交流也受到影響。如武漢作為我國重要的存儲器、光纖、面板生產基地,若受到韓日原料供應影響,可能危及供應鏈安全。
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具備遠程辦公的條件,軟件開發和信息服務活動受疫情影響也相對較小,但是面向政府機構的訂單預期會下降。隨著疫情防控期的延長,消費者網上通訊、娛樂、網上教育等需求逐漸增加,數據業務量和消費有所提升,在線商務、在線辦公和在線教育等面臨階段性增長機會。
第三類是在抗疫中發揮重要作用,后期發展潛力巨大的行業。這類行業技術含量高、應用范圍廣、行業滲透力強,在抗擊疫情過程中展現了獨特優勢、發揮了積極作用,且有龐大的市場需求,此前已被重視,但尚未在全球產業鏈中形成規模優勢,在后疫情時代有望獲得長足發展。典型的如生物醫藥、5G通信、機器人等行業。
生物醫藥行業在抗擊疫情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國大部分生物醫藥企業率先復工復產,提供了防護用品、治療藥物、檢測試劑等重點物資保障。疫情倒逼生物醫藥行業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今后,國家將對生物安全治理、重大疫情防控、醫療物資審評審批改革等進一步重視,產業發展利好政策加碼,推動提高行業發展質量和競爭力。
5G通信是重要的信息基礎設施。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廣東、江蘇等多個省市已通過5G開展了智能診療、視頻電話會議等,助力防控疫情、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短期內5G光模塊等重要元器件供應會出現不足,基站的安裝調試、業務測試等出現停滯,下游用戶也因部分運營商營業廳暫停關閉而增長放緩。但長期看,行業滲透應用的需求受到激發,醫療、應急、教育等領域的5G布局將呈現集聚式發展,被疫情抑制的消費和投資需求將得到充分釋放,5G通信業有望快速反彈回升。
機器人行業的主要特點是替代人工,實現少人無人化生產。在這次疫情中,服務機器人充分發揮了巡查、檢測、防控、治療等功能,智能化程度較高的工業企業依靠工業機器人實現了較早復工復產,特種機器人也顯示了強大的危險環境作業能力。廣大企業普遍認識到提高生產線智能化水平的重要性,機器人行業也將在疫情過后迅速恢復市場需求,實現跨越發展。
我國工業體系完備,經濟韌性強、回旋余地大,這是判斷制造業發展趨勢的基本面,我國制造業發展向好的總趨勢不會變。但也不可忽視消費電子、紡織、汽車等受到的明顯影響,可能對我國的產業鏈地位造成威脅,需要采取措施維持產業競爭力。應積極落實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按要素特征評估和劃分行業風險等級,推動用工較少的資本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率先復工,勞動密集型行業考慮逐步實現階段性復工;支持汽車、電子、鋼鐵、化工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行業,以及央企、大型國有企業等率先復工,幫助協調解決復產企業在用工、用能、融資和產業配套方面的難題。(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 康萌越 謝振忠 李楊)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