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稱,3月份,我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3月份制造業PMI、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和綜合PMI產出指數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這些數據表明3月份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2月份相比發生了明顯的積極變化。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負責人稱,通常情況下,當PMI連續三個月以上同向變化時,才能反映經濟運行的趨勢性變化,僅僅單月數據升至榮枯線上,并不能判斷我國經濟已完全恢復正常水平,實現趨勢性好轉,還需持續觀察變化。
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
3月份采購經理指數在2月份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
2020年3月份,我國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積極成效,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中國采購經理指數在上月大幅下降基數上環比回升,其中制造業PMI為52.0%,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2.3%,比上月回升22.7個百分點;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3.0%,比上月回升24.1個百分點。截至3月25日,全國采購經理調查企業中,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96.6%,較2月調查結果上升17.7個百分點,其中制造業企業復工率為98.7%,上升13.1個百分點。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雖然取得了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正在加快恢復,但企業復工復產情況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加之3月份境外疫情呈加速擴散蔓延態勢,我國經濟發展面臨新的挑戰,僅憑3月份PMI數據尚不能判斷經濟是否已經企穩回升,經濟是否回暖還要看未來幾個月采購經理指數能否延續擴張走勢,后期走勢仍需密切關注。
同城票據網金融戰"疫"
依托金融金融賦能 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
疫情如洪水,而在洪水中最容易遭受滅頂之災的就是低洼之地。受到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年后不少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陡增,而大型銀行在信用風險控制的壓力下,抽貸、斷貸、壓貸開始出現,導致持有票據資產的小微企業上同城票據網進行融資的企業激增。
線下淪陷之時,線上金融科技(FinTech)支持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金融和科技的結合,金融科技由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帶動,對傳統的金融市場、金融服務、金融產品產生了根本性影響,在小微企業融資領域,同城票據網作為金融科技公司的代表,在疫情這一特殊時期,更是感受頗深,3月份平臺融資規模穩步回升,為小微企業復工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
平臺數據顯示:相比較2月份,3月份在平臺需要融資的80%集中為中小微企業,票據融資需求集中在幾千到幾十萬元之間。從2020年3月1至3月31日,同城票據網累計為中小微企業節省融成本超2.3億元,幫助了數千家企業完成了3.8萬張承兌匯票在線融資,其中最小的票面金額僅千元。
推動金融科技發揮更大作用
同城票據網滿足持票企業票據融資需求
金融科技對小微企業貸款的積極意義也已獲得央行認可。在2019年末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委員會會議上,進一步發揮技術、數據等生產要素的重要作用,通過金融科技助力紓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成為2020年央行工作重點之一。
以同城票據網為例,僅2019年,平臺間接服務的中小微企業已達數百萬家,依托全新的金融生態金融服務,同城票據網一方面通過金融科技的理念和技術,創造領先于時代的產品服務,應用到供應鏈金融系統當中,提供更加多元的金融產品服務、更加安全的票據融資管理。另一方面是供應鏈承兌支付體系融資生態金融服務能讓用戶享受到高品質、多樣化、全流程的綜合金融服務體驗,以用戶的需求和體驗為立足點,以各類創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全面應用為實現條件,為中小微企業打造一流的金融科技服務體驗。
3月6日,南京一家金屬材料加工行業的企業宣布復工,而開工急需向原材料廠商支付貨款。為解決融資需求,這家企業將手中的票據打算提前去銀行承兌貼現。受限于全行信貸規模控制,銀行的額度無法同時滿足多家企業的貼現需求。考慮到企業急需資金開工的情況,企業負責人想到了同城票據網平臺,將手中所有的小額票據全部通過同城票據網(網址:www.tcpjwj.com)在線貼現融資,一共30多張,最小的2500多元,最大的20萬元,很快就全部變現成了資金,最終順利解決原材料貨款融資的"燃眉之急"。
在這場疫情中,類似這樣有貼現需求的企業,在同城票據網平臺上還有許多。近年來,我國金融監管部門不斷推動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引導如同城票據網這樣的金融機構不斷加強金融服務能力,擴大企業貼現融資渠道,減少票據資產貼現融資環節,降低貼現融資成本,讓企業將資金更多投向重點領域和發展環節。作為鏈接實體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重要紐帶,票據對解決企業貼現融資難、貼現融資貴、貼現融資慢問題,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