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美通社獲知,在新冠肺炎肆虐的特殊時期,全國人民都在齊心協力共同抗擊疫情。由于醫院是人流密集場所,并且前來就診的患者大多數處于非健康及免疫力低下的狀態,因此為了減少人流及交叉感染,更多人選擇了繼續響應國家號召,非必要,不出門。
那么,哪些急癥不能等?哪些急癥拖不得?哪種情況需要去醫院就診呢?北京和睦家醫院骨科醫生牛晶和北京和睦家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林靜為大眾進行解答。
牛晶介紹,骨科急診最主要的就診原因是骨折與外傷。骨折的典型特征是疼痛、畸形、腫脹和功能障礙。如果不慎摔倒或其他外傷引起肢體或軀干的劇烈疼痛、腫脹,甚至有肉眼可見的畸形和功能障礙,不能進行正常的活動,這種情況大概率是骨折,毋庸置疑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的。醫生會根據臨床檢查及影像學檢查,判斷骨折是否需要手術治療。一般情況,簡單無移位骨折不需要手術治療,但需要石膏、支具等固定治療,避免進一步損傷。而復雜有移位的骨折、關節內骨折、開放性骨折、脊柱骨折伴椎管內占位和其他對肢體造成畸形及功能障礙的骨折,則需要盡快就診及手術治療,以免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最近由于疫情,雖然大家外出活動減少,但在家做飯較多,出現刀切傷的比例也有增多。有些人可能認為刀切傷是小事,現在疫情較重不愿去醫院,并且家里都備有消毒液,消毒一下用創可貼包上就好。對于表淺的刀切傷,這樣做是可行的,但是不恰當的使用消毒液或處理不當,仍然會有感染的風險。而對于更嚴重的、較深的刀切傷,如傷及手部肌腱,影響到手部的正常功能,則需要及時到急診處理傷口并且進行手術修復縫合。
除了骨折,一些急性運動損傷造成的肌腱、韌帶斷裂也能引起疼痛、腫脹和肢體功能障礙,也需要及時到醫院確診,如交叉韌帶斷裂、半月板損傷、肩袖撕裂等。這種情況,急性期一般需要鎮痛、制動處理,雖然不需要急診手術,但是也是限期手術,拖延太久會引起其他并發癥,甚至更嚴重、永久性的功能障礙。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如果既往有頸椎、腰椎疾患,在疫情期間,長期宅在家“葛優癱”,則會有急性頸椎、腰椎間盤脫出的風險,引起劇烈疼痛,甚至肢體無力、大小便失禁,這種也是要急診就醫,必要時需要急診手術解除壓迫。
除了上述情況,一些突發的急性疼痛,也要及時就醫,以免耽誤病情。
其他輕、中度的長期慢性疼痛,如骨性關節炎,在家辦公、玩手機引起的頸腰部酸痛等,這種情況在疫情期間,先嘗試在家適當休息,適量的肌肉鍛煉及口服布洛芬等藥物,一般兩周左右如能緩解,盡量不來醫院就診,等春暖花開、疫情散去之時,再來就診進行正規系統性的治療。但是如果,疼痛持續加重無法緩解,還是要及時就診,避免更嚴重不可逆的疾患。
在家辦公、玩手機引起的頸腰部酸痛等,疫情期間可先嘗試在家適當休息
在耳鼻喉科方面,北京和睦家醫院耳鼻喉科醫生林靜介紹,當患者出現以下癥狀時,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能大意。
第一,嚴重耳痛,而無咽痛;尤其是孩子,很大可能是急性中耳炎發作,這就需要到急診就診,一旦確診,即開始抗生素等治療,耳痛還有可能是耵聹栓塞了外耳道,這種情況也不是在家等就能解決了的問題,仍然需要盡早到醫院清理耳道,否則耵聹會引起外耳道炎,疼痛級別進一步升級,同樣需要抗生素治療。
面對疫情,生活起居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原因也會引發“突發性耳聾”。
第二,突然聽力下降;尤其一側耳朵突然發生的耳鳴和耳堵,極有可能是“突發性耳聾”這個很流行的現代病,面對疫情,生活起居不規律,精神壓力大等都是發病原因,此病治療效果及預后都和治療開始的早晚相關,所以不宜遲疑,應盡早到醫院檢查耳朵和聽力。
第三,嚴重鼻出血;是指自行捏鼻三分鐘出血不能止住;或者一天之內反復鼻子出血,每次大于10分鐘的,應該到耳鼻喉科檢查治療。合并高血壓的病人可自行測量血壓,了解血壓控制情況,口服抗凝藥物的患者最好咨詢一下自己的內科醫生是否可以停用抗凝藥2周。
第四,有犬吠樣咳嗽伴有呼吸困難的孩子;這種癥狀高度懷疑急性喉炎。孩子越小,發生氣道痙攣甚至窒息的風險越大,應盡快到醫院就診。
醫生提醒,特殊時期,市民不必過度恐慌,畏懼來醫院就診而耽誤病情。北京和睦家醫院嚴格按照衛健委要求,制定一系列門診、急診就診流程和防護措施,以及特殊時期手術流程。在做好所有防控的同時,仍然可以為患者提供及時、有效的治療。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