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這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企業無法躲避;但疫情過程中企業如何應對,則是企業可以自己選擇的。2003年,在非典疫情過后,有的企業迅速崛起,有的企業恢復緩慢,之所以會有差別,就在于過程中企業運作上的差別,即是積極的應對,還是消極等待。
作為一家精品型品牌傳播咨詢公司,此次,我們將從公共事務和品牌傳播的角度,為企業職能部門負責人和管理層,提供策略建議,管中窺豹、掛一漏萬。
對企業管理層的建議
疫情的影響正從重創消費擴大到打擊企業的生產和管理。危機是對企業生存能力的考驗。正如抵抗此次病毒主要靠人的整體免疫力一樣,度過危機,企業也需要靠自己的免疫力,即強有力的管理層 和強健的組織 ,通過實施如下的系統性管理 舉措 ,來減少負面沖擊。
高層領導力
1)在精神風貌上,高層需統一思想,認識到危機也蘊含機會,展現出鎮定、積極、敏捷的態度,通過一起做事,來凝聚人心,塑造正能量的企業文化;
2)在決策中樞上,成立應急應變指揮小組,排查企業可能發生的內外問題,調整工期,努力讓運營重回有序軌道,并做好最壞的打算。
前瞻安排
1)生產投入。對于可能會受損或受益于疫情的行業,企業需要減少或者增加產能,并預估原材料的價格,以及降價/漲價的可能性;
2)營銷投入。2020年,預計 “保健”、“免疫”、”消毒“等將成為營銷流行詞。企業在產品研發、功能描述和對外宣傳上可以向這方面傾斜。
員工溝通:消除恐慌,獲得理解 。
企業用坦誠和科學的態度消除員工對疫情和失業的恐慌。未雨綢繆,企業也需要考慮減少工作時間、降低工資發放比例、裁員等不同的可能場景,并就決策背后的邏輯,耐心的與員工溝通,把握好“情-理-法”三者之間的平衡,獲得員工的理解。
運營安排:贏在淡
。忙時打仗,閑時練兵。組織一旦閑散過久,就容易軍心渙散。企業在淡季可以做的工作包括:
1)進行前期工作總結,制定SOP,把業務動作標準化;
2)開展技能培訓、學習充電、實戰演練活動;
3)調研分析市場,構思產品創新;
4)組織團建鼓舞士氣,讓員工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為疫情之后積蓄勢能。
客戶銷售:維持收入,摸準需求
1)保持與客戶的密切溝通,嚴防丟失;2)對以往接觸過的潛在客戶和進展中的客戶進行梳理,逐一聯絡,推進項目進程,鞏固感情;3)緊盯大客戶大項目,分管領導把關,力爭盡快突破;4)市場部門根據“前期線索抓洽談、跟蹤線索抓簽約、簽約項目抓增長、龍頭項目抓進程”的策略,確保今后一段時期內銷售保持平穩乃至增長;5)著眼后疫情時期,發現客戶未來的需要,提前準備。
關注其他利益相關方 。 例如政府、協會、供應商、投資人、社區等,保持密切溝通,避免后院失火,或者“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在企業后勤方面,跨國公司以及大型央企的體系完善,做法成熟,值得學習。例如,為員工進行疫情的預防和防治教育、幫助員工減輕精神壓力、為員工購置口罩、進行工作環境和宿舍的消毒、補助生活用品等。這些地方花錢不多,但情暖人心。
大型 企業如何開展政府關系及品牌傳播?
在非常時期,政府更加看重社會的穩定,包括企業投資和運營的穩定。對于意欲緊跟政策紅利的外資企業而言,除了“進博會”之外,眼下是另一個做政府關系的絕佳時機。
從戰略 視角 上講:
1)秉承“Long View”長線思維。外資企業需要把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如果放在2025年來回看,目前的疫情不應該改變企業深耕中國市場的決心。
2)疫情也是彼此觀察和驗證的一次機會。企業可以看到目前疫情初期的被動、政府動員的能力和中國社會的韌性;政府也可以看到企業是否對各地的經濟發展持積極樂觀的態度,企業能否證明自己的實力(全球實力、本土承諾、適應能力)、經得住考驗。
總部溝通 和授權 會極大影響跨國企業在華的落地舉措。中國區管理層需要:
1)加強與境外總部的聯系,積極向總部匯報中國的疫情情況和政府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以及各級政府對外企的關心和支持。
2)要求并提前獲得總部在捐贈捐助、生產、營銷等方面的臨時更大授權 ,以免貽誤時機;
3)請全球CEO向特定政府官員致函,表達問候;
4)與總部探討,如何利用國際網絡,助力中國對抗疫情和提升中國的國際聲譽。這將會把自己與本土競爭對手區別開來。
在傳播定調 上,智云圖建議企業的總基調應該是:對于中國對疫情的積極應對措施表示認同和肯定。企業正通過實際行動,努力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決心和政府及當地社會共渡難關。
積極同各級政府溝通,爭取和利用 好 政府 幫扶措施 :
1)內部做好數據統計,拿出有理有據的報告,為申請稅收減免等政策做好準備;
2)積極與地方政府聯系,上報疫情給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報備自己的努力舉措,匯報企業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上所作的貢獻。
幫助 政府 更好 工作 :
1)企業可以利用自身的資源和業務特性,挖掘與政府工作的結合點,參與協助政府開展疫后恢復工作。例如,58同城正開展“肺炎疫情對企業影響”專項調查,結果將為政府分析研判中小企業扶植和制定政策提供參考依據。
2)了解所在地的迫切需求,聯合上下游 的客戶供應商 ,或者倡議行業,一起來支持當地政府工作,也彰顯自己的領導力。
防范危機的產生,比危機產生后控制其擴大,更具有重要性。有意見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把杰出的應對危機的優勢,轉為預防危機的優勢,包括建立公民社會、提高治理能力、建立強大的基層組織,在非常時刻賦予其自主權來應對需要迅速決策的外部環境。該道理對企業也同樣適用。好企業、強企業自身具備的強大免疫力,才是核心競爭力。疫情總會過去,經濟隨后反彈。功夫用在淡季,做好了磨刀工作,旺季到來,就是收獲的季節。我們相信,中國將會逐步成熟,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也會邁上一個新臺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