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上海——全益商學院聯合全益國際醫療咨詢服務中心正式對外發布《中國健康體檢與健康管理3.0進化史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第三方視角系統梳理了1990—2025年間,中國健康體檢行業在政策、技術、支付、服務四大維度完成的三級跳,并提出“健康管理4.0臨界點”概念,指出中日兩國在超老齡社會背景下的共創機遇。全益商學院執行院長兼秘書長劉軍鋒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體檢用30年走完了‘蓋章—篩查—管理’的進化,下一步將邁向‘預測—個性化—參與式’的4.0時代,對照國際發展趨勢,中國市場將大有可為。”
一、從“一紙蓋章”到“千人千面”:三次代際躍遷的邏輯
報告將1990年以來的中國體檢劃分為三大時代:
1.1.0時代(1990—2000):“指令式體檢”。技術局限在聽診器、血壓計、胸透“老三件”,數據停留在紙質檔案,唯一價值是“蓋章”。
2.2.0時代(2001—2015):“篩查式體檢”。16排CT、1.5T MRI、化學發光、PCR技術商業化,民營機構美年健康、愛康國賓、瑞慈醫療三足鼎立,套餐標準化但“只檢不管”。
3.3.0時代(2016至今):“系統式健康管理”。CGM動態血糖、Apple Watch ECG、眼底AI、生成式AI健康管家等技術與支付、服務深度融合,體檢人次突破4.92億,個人付費比例升至38%。
劉軍鋒指出,每一次躍遷背后都是“國家剛需、全球技術、日本經驗”的三重碰撞:中國把日本1988年“特定健康檢查”中的腰圍85 cm紅線寫進2003年職業體檢標準;把2003年DPC分級付費理念轉化為“社區—二級醫院—三級醫院”遞減報銷模式;把介護保險積分制升級為“體檢—運動—保險”閉環,次年套餐直降500元。
二、日本經驗的“鏡子”與中國數據的“放大鏡”
報告用“鏡子—放大鏡”模型解釋中日互動:
鏡子:日本在代謝綜合征篩查、DPC付費、介護保險、體醫融合團隊等方面的精細化經驗,為中國體檢升級提供可直接復制的模板。
放大鏡:中國14億人的數據規模、移動支付的普及與政策執行力,把日本經驗從“百萬級”放大到“億級”,并反向輸出世界。
典型案例是眼底AI。2016年谷歌DeepMind論文發表后,愛康2017年即同步引入7款AI產品,2023年單年服務300萬人次,相當于全球其余國家總和;美年與華為合作,將Apple Watch、華為GT系列數據接入體檢報告,推出“AI健康分”,隨訪率從20%提升至67%。
三、4.0臨界點:中日共創的“長壽社會實驗室”
報告預測,2025—2030年將進入健康管理4.0階段,呈現五大趨勢:
1.多組學融合:基因組、表觀組、環境暴露組疊加,形成“數字生命護照”。
2.生成式AI醫生:GPT-Medical動態循證,3P醫學(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落地基層。
3.支付改革:DRG/DIP按健康結局付費,體檢—干預—療效納入同一支付包。
4.數字孿生體:日本理化學研究所“Digital Twin Liver”2025年開放API,中國多家體檢集團已預約接入。
5.超老齡示范區:中日政府擬在蘇州工業園共建“長壽社會實驗室”,打通介護保險、AI床墊、營養處方與中國醫保、商保,形成可出口的亞太標準。
四、全益商學院與全益國際醫療咨詢服務中心的角色
從大健康產業的研究者到連接者、做好產業“超級樞紐”與資源路由器。過去六年已完成數多項“國際連接者”實踐,全益商學院與全益國際醫療希望通過研究、連接與標準輸出,讓健康管理成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的底層基礎設施。”
全益商學院M3C Business School
全益商學院于2018年12月12日成立于上海,隸屬M3C中國(創始人兼CEO劉軍鋒),專注大健康產業國內國際資源整合商業模式研究精英領袖培養與賽道建設,學院定位為企業高管內訓平臺,同時扮演大健康產業的“超級樞紐”與資源路由器,全益商學院攜手全益人才、全益獵頭,依托深耕醫藥、醫療、康養十余載的人才數據庫與政策研究網絡,長期向政府、園區及企業提供人力資本咨詢、人才地圖繪制與薪酬對標服務,并聯合國內外著名商學院資源運營高管加速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