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制的全球首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Ⅰ/Ⅱ期臨床試驗盲態審核暨階段性揭盲會,16日在北京、河南兩地同步舉行。揭盲結果顯示:疫苗接種后安全性好,無一例嚴重不良反應;不同程序、不同劑量接種后,疫苗組接種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其中0/28天程序接種兩劑后,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國藥中國生物介紹,此次新冠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為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Ⅰ/Ⅱ期臨床研究。4月12日,該疫苗全球首家獲得臨床試驗批件,Ⅰ/Ⅱ期臨床試驗在河南省武陟縣同步啟動。
在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主導下,臨床試驗連續進行66天,獲得了新冠滅活疫苗兩針接種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對不同年齡、不同程序、不同劑量、不同針次的研究結果,均有較為完整的呈現。這也是迄今為止時間最長、數據最全面、效果最理想的新冠疫苗臨床研究結果,為疫情防控和緊急使用提供了科學、可評價的數據。
國藥中國生物方面表示,此次研究旨在評價新冠滅活疫苗在18—59歲健康受試者中,按照低、中、高劑量和0/14天、0/21天和0/28天不同程序接種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重點關注疫苗接種后的細胞免疫變化情況,探索了疫苗接種的免疫程序、免疫劑量、安全性、免疫原性及體內抗體水平的變化趨勢。截至目前,Ⅰ/Ⅱ期臨床研究受試者共1120人,已全部完成兩針次接種。
此次臨床試驗方案經過了周密設計,揭盲過程嚴格遵循科學性和嚴謹性,結果令人鼓舞。疫苗接種后安全、有效,接種疫苗組受試者均產生高滴度抗體,18—59歲組中劑量按照0/14天和0/21天程序接種兩劑后中和抗體陽轉率達97.6%,按照0/28天程序接種兩劑中和抗體陽轉率達100%。
針對北京近期新發病例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新基因型,有專家擔心可能“會導致疫苗效果減弱甚至無效”,國家863計劃疫苗項目首席科學家、國藥中國生物董事長楊曉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已經注意到了這一新基因型,但它“仍然在今天階段性揭盲的疫苗覆蓋范圍之內”,所以不會影響目前滅活疫苗的有效性。
國藥中國生物同時透露,正積極推進Ⅲ期臨床研究的海外合作,與多個國家的企業和機構確定了合作意向。國藥中國生物已率先建成了高生物安全等級生產車間,這也是目前全球唯一符合生物安全和GMP標準、從數量上能夠滿足緊急接種需求的新冠疫苗生產車間。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為本網站轉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觀點,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稿件版權單位或個人不想在本網發布,可與本網聯系,本網視情況可立即將其撤除。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21673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171219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250號
關于我們 中宏網動態 廣告服務 中宏網版權所有 京ICP備2023030128號-1 舉報電話:010-63359623
Copyright ? 2016-2025 by www.fljgs.cn. all rights reserved 運營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雜志社